全球形势复杂多变,二季度被普遍视为影响全年经济走势的关键窗口期。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央政治局会议于4月25日召开,对经济工作作出最新部署。
延续去年以来“更加积极”的宏观政策主基调,会议强调,用好用足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适时降准降息,根据形势变化及时推出增量储备政策。
“对受关税影响较大的企业,提高失业保险基金稳岗返还比例。”会议提到的这句话让不少人眼前一亮。近期,多地密集召开外贸企业座谈会,探讨企业“危中寻机”之道。受访的经济学家普遍认为,此次政治局会议的相关部署,体现了中央积极应对外部冲击,重点突出外贸企业平稳过渡,也着力于扩大内需和新的外部市场。

可以预期的是 ,新一轮增量政策或将加快落地,降息降准政策也有望在二季度出台。
在保证外贸企业不受到强烈冲击的同时,积极开拓其他市场,提升产品竞争力,这是提升外贸韧性的主要方法。事实上,近几年许多外贸企业已经为高关税做了相应准备,一季度中国外贸进出口也展现了强劲的韧性。
一季度,中国货物贸易进出口10.3万亿元 ,同比增长1.3%,连续8个季度超过10万亿元。其中,出口6.13万亿元,增长6.9%。国家统计局副局长盛来运表示,从短期来看,美国加征高额关税会对中国经济和外贸带来一定压力,但是改变不了中国经济持续长期向好的大势。
要提高中低收入群体收入,大力发展服务消费,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尽快清理消费领域限制性措施,设立服务消费与养老再贷款。加大资金支持力度,扩围提质实施“两新”政策,加力实施“两重”建设。
具有消费频次高、乘数效应强、增长可持续等特点的服务消费,被视作扩大内需的重要抓手。今年以来,“大力发展服务消费”被反复强调。一季度,服务零售额同比增长5.0%,增速比商品零售额快0.4个百分点。餐饮、电影、文旅等消费市场或将继续迎来政策利好。
扩大服务消费对于稳定就业的作用也值得关注。在关税影响下,出口企业受到对等关税的冲击会产生订单减少、业务收缩的问题。根据东吴证券首席经济学家芦哲预测,在中性情形下,美方或在三季度适度调低对等关税。
因此,建议尽快落地服务消费补贴,这比耐用品消费补贴能拉动更多就业。目前我国的消费补贴主要着重于以旧换新,带动的更多是家电、汽车等工业的增长,而服务消费补贴若是落地,有望吸纳更多就业。
在培育新质生产力方面,此次会议提到,持续用力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创新推出债券市场的“科技板”。
债券市场“科技板”是支持金融机构、科技型企业、私募股权投资机构等三类主体发行科技创新债券,丰富科技创新债券的产品体系。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央行已经在介绍2025年金融举措时提到了“科技板”。此次政治局会议强调,或意味着相关产品将加快落地,科技企业债券融资将迎来制度性窗口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