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全国纺织服装企业免费注册推广
有机 棉纱价格  环保 棉纱 越南 印花 棉花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行业资讯 > 国内新闻
百货店深陷“寒冬”急需转型
时间:2014-04-19 08:38:53  来源:中国服饰新闻网  共有条评论


  41家百货上市企业17家净利缩水

  在传统零售市场普遍低迷、企业经营成本高企、电商蓬勃发展加速瓜分实体零售市场“蛋糕”等多重因素综合作用下,一批实体百货零售企业正在经历“寒冬”。

  在新的零售生态环境下,面对国内零售格局的剧烈变化,曾经风光无限的百货行业的好日子如今只能成为历史。摆在百货行业面前的惟一一条道路,便是加快调整步伐,不断引入创新模式,多角度提升吸引力和竞争力。否则,将有越来越多的企业经营难以为继,甚至倒闭。

  17家百货企业净利缩水

  大型连锁商业零售集团新华都近日发布的2013年报显示,新华都首度出现了年度亏损。

  2013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73.8亿元,同比增长了10.77%;但净利润却为-2.36亿元,同比大幅下降-248.11%,基本每股收益为-0.44元。

  与不少服装零售品牌一样,商业零售企业当前也不同程度地关店。期内,新华都新开门店14家,关停16家。截至2013年底,新华都门店总数121家,其中百货8家,百货超市综合体1家,超市112家。

  经历“寒冬”的绝不止新华都一家。区域连锁百货“龙头”南宁百货2013年年报显示,期内公司实现营收28.95亿元,同比增长9.60%;但利润总额为2971.57万元,同比大幅下降- 63.37%;实现净利润1696.56万元,同比大幅下降-73.66%。

  深圳岁宝百货2013年的亏损额也高达2.19亿元。

  据联商网统计数据显示,已披露年报的41家上市百货企业2013年的销售总额达2974.13亿元,平均增幅为8.3%,低于当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增速;净利同比增长11.2%。其中,有17家企业出现净利缩水;12家超市企业营收同比增长9.6%,净利润同比下滑-16.7%,7家业绩出现同比下降。

  “龙头”上市企业的经营状况尚且如此,何况“小兵小虾”乎?

  而更为糟糕的是,2013年可能仍不是最坏的状况。2014年“寒冬”仍在持续,且寒意加深。

  据中华全国商业信息中心数据,2014年1月、2月全国百家重点大型零售企业零售额同比增长1.5%,较2013年同期降低-5.3%,较2013年平均增速回落7.5个百分点,创2008 年4月以来最低水平。其中,服装零售额累计下降-1.3%,而上年同期和平均增速均为5.0%;服装零售量累计下滑-5.3%,增速较上年同期回落7.3个百分点,较上年平均增速下降8.7个百分点。

  压在头顶的“三座大山”

  吞噬包含百货业在内的整个传统零售行业利润的因素是多方面的,目前主要体现为“三座大山”。

  人工、物业成本刚性上升难“消化”

  从行业内部因素看,首当其冲的,是物业成本和人工成本的持续刚性上涨,各项要素价格的攀升迫使企业运营成本持续走高,无法消化。

  面对业绩如此大幅度下滑,新华都提示了它正在面临的风险,劳动力成本上升,经营场所租赁期满不能续租及租金上涨。其中,人工成本始终是连锁超市企业最刚性的成本支出。按照国家“十二五”规划增加居民收入的工作思路,人工成本上升是必然趋势。长远来看,人工成本的逐渐上升将给公司的经营业绩带来较大的压力。

  南宁百货表示,利润下降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公司进一步加大了促销的规模和力度抢占市场份额,广告宣传费用、促销费用等各项成本有较大幅度上升;加上受制于新增门店市场培育及固定资产折旧、摊销额增加等因素,公司整体成本、费用增加,毛利率下降,从而导致利润下滑幅度较大。

  数据显示,房租和人工成本目前已经占到百货零售企业经营成本的60%以上,而这块是没有办法消化的。

  资深零售业专家丁利国分析指出,人工成本目前每年都有两位数的增长,是很多零售业者头痛的问题,但假如不涨工资就根本招不到人。

  租金则是另一大痛点,目前很多门店都到了10年或15年租约到期续约阶段。根据目前市场状况,店铺租金每年都要涨20%-30%,而多数实体零售业者的经营权主要通过租赁取得,一旦难以承租则可能面临关店的风险,即便续租也面临高租金成本的风险。同样,扩张会带来成本负荷问题和新进市场成熟期问题。

  在这种状况下,目前的百货零售业出现了一个悖论:货品不涨价就眼见着亏本,而一涨价消费者就转移到电商。成本难以消化,才是企业经营艰难的内因之一。

  零售业供给过剩,经营模式缺乏创新

  另一方面,商业地产行业无序扩张,加剧竞争激烈,且百货零售行业自身的经营模式缺乏创新,同质化严重。这几年,各地商业地产无序扩张,使部分地区的零售业呈现供给过剩现象,行业集中度亟待提升。

  从深层次看,百货业多年来被诟病的“老毛病”同质化情况并没有明显改观,仍有“千店一面”之感。一些品牌在百货店的入驻率高达75%,让人感觉逛一家就是在逛多家。专家认为,虽然业内已普遍意识到品牌雷同现象严重,但考虑到引进品牌、培育客户都面临较高的经营成本和时间成本,所以商场管理者对于经营创新仍十分谨慎。

  电商大肆瓜分实体店“蛋糕”

  从外部竞争环境看,实体百货店最大的竞争“敌人”便是来势汹汹的电商对于实体零售市场的大肆“瓜分”。

  2013年诸多零售商关店,导致实体零售店数量比2012年明显减少;与此同时,网购人数却在增加,电商持续做大零售“蛋糕”。

  市场咨询公司麦肯锡2013年发布报告称,通过分析我国266座城市的消费模型发现,1美元网络消费额替代了0.6美元的实体店消费,而其中的0.4美元是电商新创造的增量消费。从商品角度看,百货店中的“少淑女装”是受影响最大的品类之一,2013年百货店销售中服饰针纺织和化妆品两大品类销售同比分别下降3.3%和2.5%。对此所有公布业绩的百货企业都在年报中做了重点分析。

  新华都认为,电子商务作为商业贸易中的一种先进的交易方式,对传统零售业的观念和行为方式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和冲击。电商的蓬勃发展将取代部分传统零售渠道的市场份额,从而对包括公司在内的传统零售企业带来一定冲击,并造成市场格局和销售方式的转化。

  另有企业指出,互联网打破了信息的不对称,充分满足了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并为消费者提供极大的便利。对于零售业而言,互联网带来的最大变化就是改变了消费者的行为习惯,颠覆了零售商与消费者的地位,使“消费者为中心”的时代迅速到来。移动互联时代的消费者追求的是综合价值的提升、个性化和全渠道的体验、产品决策的参与感以及购物效率的提升。零售行业正因此发生着重大而深远的转变,传统零售企业商业模式的变革已经迫在眉睫。

  王府井集团相关负责人也表示,转型期的中国百货零售业面临着经济增速放缓、跨界竞争加剧、各项成本攀升三大困难。在国内外宏观经济增速放缓和政策的影响下,收入增长乏力;互联网带来的跨界经营和行业无序发展使市场竞争异常激烈,毛利水平提升困难,新开门店培育期延长;宏观经济转型带来的要素价格攀升和竞争共同导致社会各项成本快速攀升,费用压缩空间有限,给未能实现赢利的门店持续经营带来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