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全国纺织服装企业免费注册推广
棉纱价格 棉花 棉纱  氨纶 棉花价格 越南 有机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行业资讯 > 国内新闻
扬州服装须走出“代工”
时间:2012-04-07 08:51:33  来源:扬州日报  共有条评论


  在当前复杂多变的经济形势下,服装行业遭遇多重困境:外贸之路越走越窄,内销竞争白热化;原材料涨价,劳动力成本增加,作为劳动密集型的服装企业利润被空前挤压。如何应对这种“内外交困”的微利时代,获得“中国驰名商标”的扬州迎春制衣通过展会营销和品牌打造,实现了营业额和利润率的逆市翻番,这些或许能带给我市服装企业一些启发。

  通讯员 戚寅坤 本报记者 邹平

  第20届中国国际服装服饰博览会近日在北京闭幕,位于扬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施桥镇的扬州迎春制衣有限公司携百余款时尚童装和刚刚获得中国驰名商标的“萱泽”品牌儿童内衣参展,成为“服博会”上一颗备受瞩目的新星。

  欣喜之余,也暴露出了我市服装行业品牌建设的尴尬:作为中国最高级别的服装博览会,江苏共有20多家服装企业参展,而扬州仅有一家规模不大的民营企业参展。

  有专家呼吁,在当前外贸形势趋紧、行业利润下滑的情况下,扬州服装企业亟待由过去的“代加工”向“创品牌”转型,通过自有品牌建设提升利润和市场占有率。

  现 象

  迎春制衣“服博会”一枝独秀

  中国国际服装服饰博览会是亚洲地区最具规模与影响力的服装专业展会。今年,有21个国家和地区的千余个服装品牌参展,雅戈尔、波司登、阿仕顿等品牌服饰登场,迎春制衣作为扬州地区唯一一家服装企业参加了这次展会

  “展会连开4天,每天都是观者盈门。”刚从北京归来的孔金蝉董事长告诉记者,迎春制衣租下了一个54平方米的展位,100多款新式童装集中亮相,吸引了消费者和经销商的目光。日本永旺商贸等好几家企业现场与迎春制衣签下了订购合同。

  算上今年,迎春制衣连续6年参加“服博会”。迎春制衣缘何热衷参展?孔金蝉向记者算了一笔账:公司参加这次展会,展位租金、装潢费加上人工差旅成本,全部算下来也就25万元左右。但展会直接签下的订单就有150万元,再加上一些合作意向,直接效益超出展费几倍。

  孔金蝉认为,与现场销售比,公司更看重的是品牌展示机会,“萱泽”品牌与雅戈尔、波司登等国内外知名品牌同场竞技,大大提升了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

  “棉纱现在每吨3.6万元,一年多来上涨了50%,劳动力成本更是月月见涨。”孔金蝉介绍,迎春制衣通过品牌建设,相继创成江苏省和中国驰名商标,成为儿童内衣市场首屈一指的品牌,产品利润随着品牌水涨船高,高出同行5到7个百分点,这让企业成功消化掉了上升成本,营业额和利润率均逆市翻了一番。

  分 析

  “两大原因”折射服装行业尴尬

  规模最大的行业展会,再加上如此可观的效益,对服装企业应该具有极强的吸引力。但记者采访了解到,在国内外近千家参展企业中,扬州仅有迎春制衣一家企业参展。

  “服博会”是不是门槛太高,一般服装企业进不了?孔金蝉介绍说,这种服装展会基本是敞开大门办展览的,并没有设置什么特殊门槛,只要企业主动申报,而且品牌有一定市场知名度,一般都能登展亮相。

  那为何我市服装企业积极性不高?“两大原因导致扬州服装企业冷对"服博会"。”一名服装行业研究专家道出了个中缘由:一是我市服装企业品牌意识不够强,不愿意在品牌推广上花钱;二是扬州服装自主品牌较少,多为“代加工”,缺乏参展资格和必要。

  记者采访发现,我市不少服装企业习惯于“闭门造车”,舍不得为品牌推广投入,凡是展会、媒体推广等宣传展示机会一律拒之门外。扬州纺织服装产业虽然基础较好,但多为“代加工”企业,自主品牌比较少,而一些原有的知名品牌,有的因为长期疏于打理,品牌影响力越来越小。

  有关部门负责人不无忧虑地说,扬州服装企业不少,但真正叫得上名的品牌却没几个,大多只能依赖于“代工”“养家糊口”。

  呼 吁

  “做嫁衣”亟待转型“创品牌

  这次展会透露出一些新的信息:中国服装行业不仅外贸受国际环境影响较大,内销因为竞争愈发激烈也不好做。

  记者走访扬城几家服装企业,印证了这一观点。不少服装企业负责人纷纷坦承,原材料涨价,劳动力成本增加,服装企业面临巨大的生存压力。去年以来,由欧债危机引发的世界经济困境,长期依赖出口贸易的扬州服装订单下滑。

  转向国内,服装行业形势同样不容乐观。随着外贸受阻,大量中国服装企业出口转内销,国内市场竞争异常惨烈,一个小领域往往有几百家、上千家企业在竞争,而且同质化现象非常严重。

  “中国品牌有个"两岁半"现象,说的就是很多品牌寿命都很短,超过10年、15年的品牌少之又少。”扬大商学院副教授李春来分析说,经济学中有个“微笑曲线”理论,在服装行业尤为明显,品牌和设计占据曲线的最上端,所获利润也最为丰厚,而服装加工处于凹陷部分,利润率非常低。

  他呼吁说,无论是服装行业自身规律,还是当前产业发展环境,我市服装企业都必须作出改变,由过去的“代加工”向“创品牌”转型,通过品牌建设改变过去单纯拼价格的做法,勇于向“微笑曲线”的两端延伸,只有这样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脱颖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