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全国纺织服装企业免费注册推广
有机 棉纱价格  棉纱 环保 棉花 氨纶 越南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行业资讯 > 国内新闻
“时局动荡”下零售业如何发展
时间:2013-05-14 09:43:12  来源:中国纺织报  共有条评论


  “5月1日,经营10年的无锡大洋百货悄然退场。本月之内,沈阳伊势丹、石家庄大洋百货也将撤场关店。业内人士透露,沈阳伊势丹自开业以来,平均每年亏损2000万~3000万元。百货商业协会发布的信息显示,81家中大型百货2012年销售总额为2282.7亿元,同比增长8.92%,利润同比下降6.14%。”这条发布于近期的消息俨然给“热锅”上的国内百货店当头一棒,也让新一年国内百货业的发展蒙上阴影。

  而阴影不仅出现在百货业,进入2013年,国内零售行业频频爆出销售利润增速持续下降,关店、撤出资本的消息更是接二连三,更有业内人士分析:“国内零售行业今年将在‘寒冬’中度过。”

  IBMG国际商业管理集团公司董事长、总裁李生表示,“真正感悟到现在国内的零售业发展慢下来了,毛利率越来越低,竞争越来越强,商圈越来越重叠,消费者要求越来越高,而商家负担的成本也越来越高,零售行业已进入微增长时期。”

  国内零售行业持续疲软

  近期关于运动品牌在国内发展岌岌可危的报道接连不断,就连北京王府井大街上的耐克亚洲最大旗舰店也将不再续约,取而代之的是国际快时尚品牌H&M,李生指出:“2012年服饰和运动行业,包括大家最熟悉的李宁、耐克、阿迪达斯、卡帕品牌体系创了近10年销售增幅最低,同比增长只有2%,据统计361°、安踏、布森、森马服饰2012年的销售均出现大幅下滑,森马、美特斯·邦威净利润出现了38.24%和23.99%的大幅下滑。”

  同时,2012年百货超市专业店三大业态销售均有下滑,据商务部数据显示,重点零售企业百货业态的销售同比增长较上年降低了10%,而超市业态同比降低了6.2%,专业店业态同比下降了5.6%。

  2012年国际一线品牌大幅减缓在华开店,受困于客流量和利润下降,GUCCI原本打算每年在中国建立10家~15家门店现已缩减为3家~4家,并且以改造、翻新现有门店为主;LV称将来不会在中国二三线城市继续开店,Burberry放缓在中国扩张,2013年新开门店数量大大减少,转而注重单个门店的内增式成长。在北京最明显的表现不仅来自于品牌消费品的变化,还来自于快速消费品,例如餐饮在2012年发生急剧的下滑。“以一个上市公司的餐饮企业举例,去年年底的销售额平均往年下滑了45%,日益增加的境外旅游以及境外购物降低了中国奢侈品销售的比例,而同时中国经济放缓的环境也对中国消费品,尤其奢侈品市场造成很大的影响,尤其是去年年底新政府出台的限制令也对奢侈品或者高端消费、高档消费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形成了今天非常强的局面。”李生说道。

  再回到国内百货业,去年,全国城市商业信息网络对全国主要城市销售排名前100家百货店的监测显示,累计销售额1069.5亿元,同比增长只有3%,百盛百货日前发布的2012年业绩报告显示,2012年销售额达到172.11亿元,同比增长4.8%,同店增长只有0.4%,净利下降24.2%,由2011年的11.23亿元跌至8.5亿元,百盛集团遭遇了上市8年来首度净利润下降。

  李生指出:“今天国内的百货业都以扣点联营的模式为主,虽然在个别品类上也存在着买断专营的模式,但大多数百货还是以90%以上的联营经营,除了部分一线化妆品、黄金珠宝、烟酒食品、家电类产品自营除外,其余的商品基本都采取的是联营模式,成为了如今百货业的主导方向。中国百货业的同质化、价格战和品牌差异化不够突出是行业发展中最突出的问题,千店一面主要体现在女装、化妆品、女鞋等几个品类上,而这几个品类恰巧是占百货销售中比重最大的商品,应该说百货业从曾经的辉煌逐渐走向毛利率迅速下滑的局面。”他强调 ,如何由传统的百货走向现代百货,如何从过去的连锁走向未来的连锁,这是应该考虑的,也就是说从经营模式上真正转变才是未来10年零售行业发展的核心动力。

  而在整体环境下,未来的零售行业日益竞争激烈,局部市场饱和。从地域上来看,一二线城市现有的业态已经趋于饱和或已经饱和;从流通方式来看,厂家自建渠道、电子商务等都会对现有的流通渠道产生分流影响,连锁企业中单店亏损比例在增加,有的企业还出现了区域性的亏损。

  年轻消费群改变消费形态

  有人说网购是疯狂的,去年“双11”淘宝实现了总销售额191亿人民币,相当于2011年国美销售额的四分之一,相当于王府井商圈去年整年的销售额,相当于2011年麦当劳中国旗下1400家门店合计销售额的2.36倍。

  面对汹涌而来网购冲击,“很多传统零售商问我,未来的IT或者电子商务真的会完全代替传统零售业吗?不得而知,但有一点是肯定的,今天我们面对这样的零售环境绝对不是网购而产生的,而是网购背后的消费者。”李生认为,消费者态度的变化,消费者年龄段的变化,消费者年龄段需求的变化成为零售业必须面对的新的“游戏规则”。如今,大量的80后、90后乃至00后消费者的消费习惯、消费体验都产生了很大的变化。今天的传统百货和传统超市还是以中老客层为主导,以30岁以上甚至40岁以上的白领或者职业人士作为主导消费人群,而今天的网购面对的市场是大量的新兴消费群,网络的发展不仅是依托于电脑这样一个工具,更多的是这一代人的消费习惯和消费特点,李生坦言:“顾客是谁?已经不是我们想当然的40后、50后、60后、70后了,而是未来的80后、90后、00后……这些消费者听着什么歌曲长大,他们吃着什么东西长大,他们习惯于什么样的环境里购物,这是我们特别关注的,开发符合年轻消费群的商业形态是未来零售行业发展的重点之一,这也是购物中心为何如此受青睐的原因。”

  如今的购物中心是集吃喝玩乐的好去处,甚至有些购物中心成为当地旅游景点。商业信息中心发布数据,2012年上海市监测的80家购物中心实现销售额890亿元,同比增长7.4%,其中零售实现营业收入达到729.4亿元,餐饮达到了122.4亿元,服务业达到了38.3亿元,分别占营收的81.9%、13.7%、4.3%;目前,上海在建的购物中心项目建筑面积达93万平方米,在全球在建购物中心面积前十强城市中排名第八位,在中国城市中排名第六位。

  大量引进像I.T的集合店成为购物中心未来发展的主导趋势,“今天我们面对的不仅仅是来自于环境的变化,更加来自于集合店的穿透力,反观百货业,这种品类杀手也成为了百货店未来主要的竞争对手,一个品类多个品牌或者一个品牌多个品类,或者在一个物业商铺项目多个品类集中点,针对某一个年龄段的消费群体品牌的集中成为他们的主导。”李生认为,百货店如何走向品类管理,如何走向品类管控,如何升级为在品类方面拥有自己独到的差异化定位成为百货行业发展的主导趋势。

  过去,餐饮、休闲、娱乐普遍被认为是辅助业态,而今天它成为了主要业态,甚至占据购物中心整体面积的40%乃至于50%以上。“显而易见,未来的购物中心更注重消费者现场体验,也更符合年轻消费群的购物享受。”李生坦言。

  商业流通多元化发展

  李生这样预测未来5年中国商贸行业发展的流通趋势:“连锁企业从大变小、从全变精、从广众到分众,从单业态走向复合业态、走向综合体成为主流;今天的百货未来一定要实现百货加超市”,今天的超市未来一定要实现超市加百货,今天的百货加超市一定要加入休闲、餐饮、娱乐,而今天的百货加超市加购物中心,一定还要加入酒店和其他复合业态,并形成所谓的城市综合体,未来在郊区化的市场辐射范围之内,在未来的高铁、地铁交通,市场商圈变革的格局里,谁拥有体验式,谁形成复合业态,谁能通过多种品牌的整合,多种业态的整合形成多种购物群体的整合,谁就能获得市场青睐,谁能得到真正的发展。

  其次,商业流通行业发展模式从追求数量增加型到内增式增长成为主流,全面进入精细化管理时代,今天很多零售企业的内增发展速度很快,以湖南长沙的友谊商店袁家岭店为例,去年的增长率超过了50%,来自于上海一百的郊区奉贤镇店增长率也超过了40%,换言之,如何实现内增式增长,如何实现对顾客深层次消费的挖掘成为未来发展的主导方向。

  以往郊区是发展程度缓慢的区域,由于郊区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尤其是城市的物业成本和各种成本增加已经成为了零售行业的主战场,商业流通行业正走入郊区化商圈,“在郊区有四种人,既有从农村进城的打工人士,又有从城市退出来,由于房价太高在郊区购房的人士,还有大量的流动人口和工厂转移之后的工业人口,促使郊区形成未来零售市场的主导发展方向。”李生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