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专题:全球纺织 轻纺城专题 纺织工业园 台湾纺织企业名录 曾爷专题 优秀纺织企业展 广东纺织行业大会 纺织与环保
您所在的位置:亚洲纺织联盟首页>>新闻正文
运动休闲纺织品之制造与评估(一)
日期:06-02-28 00:24:24 编辑:亚洲纺织联盟网
[b]一、前言[/b] 运动休闲纺织品之蔚为风潮与生活繁荣进步、科技发展都有极大的关连性。由于经济发达,人们生活愈来愈富裕,自然有钱有闲参与各式各样的运动与休闲活动,这不仅是营养过剩后努力保持身材的爱美表现,也是寿命延长后积极对抗文明病与肥胖对于健康威胁的具体行动,甚至是心理上挑战自我、追求自我实现、寻求心灵宁静与精神的寄托。在这样的生活形态下,运动与休闲活动不但参与者众多,而且活动的方式多元且多变,每个参与者都需要特定用途的服装、配件、器材、用品等,形成了非常庞大的运动休闲产业。在纺织品的科技发展上,机能性织物之研发加速新原料与新技术发展,同时也刺激了以各种不同机能性为诉求之休闲、户外服装与运动服装的市场需求,甚至影响都市流行时装与正式服装的设计风格。 数年前(1999年)在奥地利Dornbirn召开的国际人造纤维会议即指出,藉由休闲运动来提升生活质量已然成为民生育乐最新发展趋势,1997年在美国运动服市场销售额达554亿美元,欧洲为350亿美元,日本为120亿美元,其它地区总合亦有约120亿美元的市场消费量,在上列各市场中,纺织品占全部总额的42%,鞋类占22%,运动器材占36%,会中并指出,至公元2010年时,外出休闲服将引导运动休闲市场达30%的成长率,因此在运动休闲服方面,未来市场发展潜力无限。户外活动为运动休闲用布与户外用布提供了新机会,不管是男性、女性,或是儿童,素材上的特色均是使用人工合成素材、科技性布料及舒适的剪裁,以保护身体,并使运动行进更为方便,城市的运动服装已逐步发展为都会的服饰,为一种街头穿着和高科技布料的结合,因此新的衣服势必兼顾舒适、好穿、维护生态。如今这些趋势正迅速实现中。 亚太地区的人造纤维及其纺织制品于全球供给面大幅成长,庞大的产能与低廉的价位更迫使欧、美、日等全球主要消费国家之人造纤维业者重整、转型与合并,为了区隔来自亚太地区的人造纤维及其纺织制品,欧、美、日人造纤维业者积极投入以机能性为市场主要诉求之相关制程技术研发,配合品牌与专利布局策略,开发机能性纺织品之分众市场(Niche Market),虽然受到亚太地区的量能与研发技术威胁,在相关领域中依然保有标竿性的领导地位。 本文从运动休闲的相关议题带出生活形态趋势、与服装的历史渊源,进而详述以生理舒适性为本质基础的穿著系统观念,探讨运动休闲纺织品的制造,并举出一些国外品牌运作案例作为参考,最后是介绍相关评估方法,期望能提供业界对运动休闲纺织品较完整的认识。 [b]二、运动休闲的相关议题[/b](一)运动休闲是一种生活方式与态度 现代人生活步调愈来愈快,压力愈来愈大,精神却似乎愈显空虚,经历了职场打拼后的疲累,为何还有兴致去运动呢?这当然原因很多,包括:高龄化社会与文明病盛行后对健康的重视,谁也不想长寿却病痛缠身;营养过量后对于身材、体型、健康的在意;各种健身、休闲、度假、高球俱乐部等带来的社会地位、交际、身心放松的效益;运动盛事的引人瞩目,像世界杯足球赛、奥运赛、高尔夫球赛、网球公开赛、职篮、职棒等,不但影响到当地,更透过媒体转播传送到世人面前,使运动员成为名人甚至英雄,观众即使没有亲自下场运动,也参与了运动,至少会想买些运动明星所穿的品牌服装体验一番。 运动是平等的,不分贫富、阶级、人种、性别都可选择某些运动,甚至以往多为较富裕与高龄人口专属的高尔夫球运动,也因为老虎伍兹这样的运动明星带动了各行业的年轻运动人士参与。女性对于健康与身材的重视尤甚于男性,投入运动的情形也比男性更为热衷,甚至更进一步参与传统上男人从事的运动,像拳击、橄榄球、角力等,运动服装工业必须因应各种不同运动族群的需求。 运动对于现代人俨如一种生活的态度,不论是个人独秀或团体的竞赛,运动都能让人身心畅快、活得快乐。因为运动风气的盛行,运动服逐渐成为大众的便服、休闲服,甚至成为时尚,并登入大雅之堂。各种新式运动与挑战极限的运动纷纷出现、传统型运动的人口交替、运动明星像迈可乔丹、阿格西、贝克汉、罗讷度等的引人注目,加上媒体播报的推波助澜,使运动市场愈加蓬勃也愈加复杂,变化愈来愈大。归纳运动与休闲活动符合社会趋势与脉动,以及纺织品在此生活形态中所扮演角色的整体背景如下:(1)、追求瘦身美容健康-肥胖与慢性病是现代人的困扰。(2)、生活形态转变:运动休闲、户外活动、旅游成为「均衡」生活的一环。(3)、运动是社交、解放压力,打破阶级、年龄、性别的界线。(4)、运动方式走向更多元化、更个人化,大家都能各取所好。(5)、除了亲自参与,运动亦可「观赏」,媒体与电视扮演推波助澜的角色。(6)、各种不同活动都需要特定的服装与器材,运动服装的功能不只覆盖身体,更是保暖、调节体温、修饰,甚至表现更好的运动成绩。(7)、流行与运动服装交集,相互影响。 (二)运动休闲是一产业 运动的方式可大体分为活动式(active)、激烈式(sports)、户外(outdoor)、街头式(street)等,常见之运动项目为各类球类比赛、游泳、滑冰竞速、单车竞赛、田径赛、拳击、骑术、赛车、体操等,而休闲则包括露营与户外休闲旅游如登山、健行、泛舟、潜水、帆船、拖曳伞、热气球、渔猎等活动。 「ispo运动休闲用品及服饰展」每年两度在德国慕尼黑举办,是一历史悠久的运动相关产业的国际重要盛事,归纳其展出内容,从以下简单的分类即可看出运动相关产业的规模。(1)、运动项目分类:水上活动—游泳、浮潜、潜水、泛舟、冲浪、风帆、帆船等。球类活动—沙滩排球、足球、篮球、网球等。轮类极速运动—轮鞋、直排轮、滑板、滑板车、自行车…肢体活动—田径、瑜珈、舞蹈、体操…户外活动—登山、健行、露营、攀岩、越野滑雪、雪地活动…(2)、相关产品分类:服装—泳衣及水上服装、运动衣、休闲服、防护服。服饰配件—鞋类、袜类、帽子、手套、眼镜、手表、秒表。器材、装备—球类、球具、球拍、泳镜、潜水装备、护具、垫类、背包、帐篷、睡袋、炊具、刀斧、手杖。(3)、其它:运动食品、spa、按摩椅、奖杯、奖牌、计分牌、产品吊牌设计、生产制造机械设备等。 (三)运动休闲与服装 运动与休闲活动时所面对的外界环境、生理状况、肢体动作都与一般情形不同,因此所著用的服装与配件也与一般服装有极大的差异,这也就是纺织业者研发各种机能性产品的根本原因。探讨「使用状况」就能得知运动休闲服装必须符合的「需求」,最重要的几个特性包括:适当传导「湿」与「热」、弹性、耐摩擦、质轻柔软、人因工学等,布料的趋势已愈来愈强调极轻超功能、智能调节机能等。 运动休闲用布料以梭织物及针织物为主轴,不织布则扮演辅助角色。目前市场的顶尖运动品牌不但具有主导消费市场之地位,更强调机能性的品牌特质,像Nike、Adidas、Reebok、New Balance、Puma等国际知名运动品牌所采用的纤维布料都以舒适、健康、环保为依归,所推出的产品均强调具备智能型、科技及机能性。科技所带来的吸湿排汗、中空、蓄热保温、抗菌防臭、抗紫外线及透湿防水等机能性,已成现今运动休闲用纤维、布料发展主流,未来更将朝向智能型发展。 依据纺拓会流行快讯九十年度出版的「认识运动时尚品牌」一书中,谈及二十世纪百年来运动以及运动服装的发展,在回顾中可看出舒适与机能如何出现,如何受到重视并发挥影响,走过历史,我们可重温许多有趣之处,在此将重点归纳如下,以供参考。(1)、二十世纪初,社会阶层分为雇主及工人,各种运动仍是富裕阶层的专利,且主要是男性的休闲方式,当时新女性从事户外活动多穿着男性风格的运动服饰。(2) 30年代滑雪是最in的休闲运动,防水羊毛应运而生,使滑雪更为舒服。(3)、在40年代末期,运动服饰成为流行服饰的附庸;唯一抵抗装饰运动风的是Claire McCardell,她在30年代即鼓吹舒适及功能性为运动服的唯一精神;杜邦公司研发的尼龙及其在内衣、泳衣上的运用,使得衣料具有质轻、快干、更合身的效果,大大改变休闲运动服饰的风貌;1947年4月,第一位成为美国大联盟主要球员的黑人Jackie Robinson,打破运动与种族的社会阶层意识,替现代运动天王如Michael Jordan及Sammy Sosa辟开一条成功之路。(4)、棒球是50年代最风行的运动之一;杜邦1959年研发的Lycra取代用于内衣的橡皮,其超强的5倍弹性及绝佳的复原性,立刻被运用于运动服饰上。(5)、70年代是嬉皮文化的年代,Polyester成为当代独霸一方的时尚运动风格用料。(6)、80年代健身风气盛行,轮鞋与慢跑鞋被视为富裕生活的户外休闲运动表征;高尔夫、游艇装、帆船鞋、Polo衫等风靡全球。(7)、运动服饰在90年代变得线条柔和,特殊布料如Fleece的推出让运动项目延伸至更艰难的挑战,攀岩、攀冰岩、滑雪板、越野单车、街头雪橇这类极危险的运动纷纷出现,青少年街头风格穿着随性,高科技纤维布料引领运动向前迈进。(8)、到了二十世纪尽头,运动赋予文化另一番新定义,女性运动员举足轻重,运动无国界,新兴运动如瑜珈、中国武术,强调身心修行与健康精神境界提升,名牌设计师如Donna Karan及Miuccia Prada已预见这股风潮,正发挥品牌魅力及独特美学专业,欲培养下一世纪的新时尚运动。 [b]三、从生理舒适的需求探讨[/b](一)生理温热/触觉舒适性/合身性 在许多机能性及复合机能产品发展到随处可见的今天,吸湿排汗速干纺织品变成基本配备,其实它的确是满足最基本的需求,因为人体进行各种运动与活动时,必须将体表的汗水、湿气与热传送出去,达到「生理舒适性」。人体随时都在产热、蒸发汗水,在活动时会更明显感到发热出汗,因此贴身衣着最需要克服「湿」的问题,要能迅速的使蒸气或汗水移开皮肤表面,达到保持干爽并透气保温的目的,于是便有吸湿排汗速干布种的出现,将传统人造纤维疏水性的缺点变成了长处,运用纤维改质、多层式纱线设计、织物结构设计与组织的变化、以至于亲水加工等,以单一或组合的运用,塑造出最终产品的功能:蕊吸传导、缓冲吸收、蒸发汗水至外界。 人体靠着新陈代谢与肢体活动特续的产生热与湿,但在不同环境与活动量下维持恒定的核温才能获得生理温热舒适性,要维持恒定的核温必须产热与散热之间达到平衡,以保持舒适的正常体温。身体经新陈代谢产生热量,其来源是食物氧化与肌肉运动时组织的氧化,然而肌肉活动的热量中只有10-20%被利用,其余都散失出去,散热的途径包括辐射、对流、传导、蒸发等,产热过多就会「中暑」或「热衰竭」;反之,散热过多就会造成失温,如果身体核温超过39℃或降到36℃以下,到极端时同样都会有生命危险。 身体产生的热量经由辐射,对流、传导、蒸发传递到环境中,此过程可由热平衡公式表示:M - W = R ± C ± E ± K ± S其中:M:新陈代谢产热W:外部工作R:辐射热交换C:对流热交换E:蒸发热交换K:传导热交换S:身体储存的热量 人体持续散发热与湿气,称为无感蒸泄,这些「水分」蒸发时由皮肤上带走潜热,身体活动量增高时,新陈代谢产生的热量大于散失的热量,开始流出液态汗水,每克汗水蒸发带走0.584Kcal热量,因此藉由蒸发散热是运动时最重要的散热途径。一旦停止运动,新陈代谢产热减少,反而需保存热量,此时衣服被汗水沾湿,服装内的绝缘空气层被水分占据,蒸发散热持续带走体温,形成运动过后的湿冷黏贴,因此穿着的舒适性主要决定于布料对于热、湿的传导能力,而布料传递水份的能力是大量流汗的场合中最为重要也最有必要评估的性质。 「舒适」是一个相当笼统含糊的词汇,其相关的研究甚早且甚多,依据Slater, K.(1977, 1986), Hollies, N.R.S.(1977)等学者指出,每个人所指的内容及程度可能都不同,经过许多生理、心理、物理相关的学者研究归纳后,得知布匹性质对于服装穿着感觉是否舒适,基本上有两项影响因素:一为「湿热传导特性」,影响体表的湿与热的传送状况,亦即前面所述关系着人体产热、散热是否平衡,以保持恰当「衣服内气候」之温湿度,维持「生理温热舒适性」(Physiological thermal comfort);另一为「机械触觉特性」,为布匹与皮肤接触所产生的触觉感觉,此与布匹本身的机械性质相关,布匹的表面结构、压缩性等关系着触感是否柔软、伸缩性佳、不摩擦皮肤、不刺痒等,以保持「生理触觉舒适性」(Physiological tactile comfort)。 布匹性质需符合服装用途的要求而具有恰当的湿热传导及机械触觉特性,在制作成服装后还必须注意一项因素:「合身性」(Fit),此与尺寸大小、衣服压、款式设计、人因工学都有关系,在弹性纤维普遍应用后,对于服装合身性与伸展性都大幅改善,对于款式设计也有极大改变,高强度弹性纤维织物对于肌肉运动的支撑性与体能保持甚为重要。 对于运动员而言,需要35%以上的拉伸回复性,因为运动时肢体牵动皮肤的拉伸,最大的动作在膝、肘等处达到40~50%的拉伸,其余部位最高约为35%,而日常生活仅需约15~25%的弹性就很舒适了。弹性织物的特有性能可应用于一般衣着、袜类、潜水衣、泳衣、滑雪装、运动服装等,其支撑性特别适于内衣与医疗保健用途的静压力服饰。 (二)「人体-衣着-环境」系统 服装介于人体与环境之间,扮演着缓冲与媒介的角色,成为平衡身体与环境间热交换的接口,既要防护外界环境中的风、霜、雨、雪、阳光及冷热等变化,又要使人体产生的热与湿气、汗水恰当的转移出去,人体从事不同活动量时的产热、流汗量的差异甚大,表1所示为不同活动下产生的平均热量,故而布料本身对于热、湿、空气的传递能力,便是影响生理温热舒适性的重要因素。外界气候受到季节、时辰、室内外、日照、风速等影响,变化范围极大,而皮肤与衣着之间的狭小空间称为「微气候」或「衣服内气候」,其温度、湿度、气流变化却必须维持在很小的范围内,它分别是温度32±1℃,湿度50±10%RH,气流25±15cm/sec,唯有在这样的范围,穿着者才感到「舒适」,虽然有个别、季节、进食状况等差异,但其总是局限在很小的范围内。人体、服装系统和环境间相互影响、作用所发生的互动情形,显示于图1。[center][center]表1、不同活动量下的功率[/center][center](Source: Harlock, S.C. et al, University of Leeds, 1999)[/center][center]
[/center][center]图1、「人体-衣着-环境」系统之间的互动关系(Source: Harlock, S.C. et al, University of Leeds, 1999)[/center](三)衣着系统的三层穿法 运动休闲机能性纺织品的设计与开发乃以「生理温热舒适性」为理论基础,考虑「人体-衣着-环境」系统,达到产热与散热间之平衡,维持约37℃核温的舒适感觉,架构出穿着方式之「衣着系统的三层穿法」,实际穿着时,因季节、气候、活动量等做选择,通常炎热环境下只需要贴身层的吸湿排汗布料,若为寒冷气候则需要三层穿着方式。(1)、贴身层—吸湿排汗机能性布料:穿着排汗速干内衣确保无论任何活动量与外在温度,都能维持舒适的微气候。(2)、保温层—蓄热保温布料:服装系统的中间层,尽量包含凝滞空气以达保温轻量效果。(3)、防护层—防风拨水或透湿防水机能性布料:外层穿着阻挡气候与环境因子,如雨、雪、风、岩石树枝的摩擦等。 四、运动休闲机能性纺织品的制造 本文从生理舒适性之服装系统的架构探讨机能性纺织品,亦即分别探讨三层穿着的贴身层、保温层、防护层,但是服装的柔软、质轻、弹性、耐磨、易处理都是不能忽略的。另外,在机能性纺织品已经非常普及并且与流行性商品互相影响融合的趋势里,运动休闲服的美感与流行设计也具有吸引消费者的关键性影响力,本文限于篇幅不对此范畴多作讨论。归纳运动休闲服装至少需具备如下的条件:(1)、调节生理温热性质—传导热与湿的能力、透气性佳、快干。(2)、良好的皮肤触觉特性—柔软、舒适、不摩擦皮肤、重量轻。(3)、人体工学之功能性—服装结构不妨碍运动、弹性佳。(4)、耐穿、耐摩擦。(5)、易清洗处理。(6)、具流行性的款式、色彩、印花等设计。


联系电话: 0769-23135639
亚洲纺织联盟网 www.tex-asia.Com 版权所有2006-2009    
鄂ICP备
0601957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