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专题:全球纺织 轻纺城专题 纺织工业园 台湾纺织企业名录 曾爷专题 优秀纺织企业展 广东纺织行业大会 纺织与环保
您所在的位置:亚洲纺织联盟首页>>新闻正文
透视民族扎染工艺:扎花 浸染 出缸 拆线 漂洗
日期:07-11-06 14:48:07 编辑:亚洲纺织联盟网
    扎花即在白布上用针线缝扎出各种花纹图案,是整个扎染制作工序中的第一道关键工序,同时也是专门由女性承担的一道工序,对扎染图案的成形十分关键。扎花首先在白布上印好图样,然后按照印好的图样扎花。缝扎时针线的松紧要均匀,并且不同的花有不同的针法,不能扎错。缝扎好后的布料缩小成一簇簇、一团团的疙瘩布。
    浸染是整个扎染制作工序中的第二道关键工序。周城用自制土靛浸染扎染布,系用冷染的染制方法。先在染缸中放入水,加入土靛,用染棒调匀后,还要再加入适量的辅料。在浸染布料时往往要根据染布的深浅来配放原料。浸染前先将布料放入清水中浸泡,然后拧干放入染缸中浸染。用土靛染布要反复浸染多次,先染一道晒干后再次浸染,如此反复,浸染的工序也因布料色彩的深浅而有所不同。染布颜色的深浅除了与浸染的次数有关外,还与浸染技术、染料的配放、晾晒、气候等有关。在第一次浸染前先要配放染料,民间俗称“发缸”,届时在缸中按比例放入土靛、水等,使之发酵,待发酵后再加入适量的辅料。
    出缸是整个扎染制作工序中的第三道关键工序,将已浸染好的布料从染缸中取出,届时先将经反复浸染后已染好的布料搭在染缸上的染棒上滤水,然后拧干、晾晒。除染缸外,一般还有一个副缸,体积略小于染缸,其中放满清水,出缸时一般先在副缸中过一遍,这样既防止染料沾在染布上,又可以节约染料。从副缸中取出晾干后,便可以开始下一道工序了。
    拆线是整个扎染制作工序中的第四道关键工序。染好后的扎染布经晒干后,便可以拆线了。这道工序不复杂,但须小心谨慎,一旦拆破布料,则前功尽弃。因而这道工序多由扎花的妇女担任,她们熟悉针法,知道从何处下手拆线,可以拆得既快,又免于破损。
    漂洗是整个扎染制作工序中的第五道关键工序。在木缸中(有的是用水泥砌成的水池、水缸)放入清水,将拆好的扎染布投入其中,反复漂洗。漂洗看似简单,其实也要凭经验,洗不够不行,洗过了也不行。漂洗这道工序掌握不好,会影响扎染布花纹的成色。经漂洗后晒干,扎染的全部工序便完成了。
    扎染是根据设计图案的效果,用线或绳子以各种方式绑扎布料或衣片,放入染液中,绑扎处因染料无法渗入而形成自然特殊图案的一种印花方法,是中国一种古老的纺织品染色工艺。大理叫它为疙瘩花布、疙瘩花。其加工过程是将织物折叠捆扎,或缝绞包绑,然后浸入色浆进行染色,染色是用板蓝根及其它天然植物,故对人体皮肤无任何伤害。扎染中各种捆扎技法的使用与多种染色技术结合,染成的图案纹样多变。扎染在中国约有1500年的历史。现存最早的实物是东晋年代的绞缬印花绢。唐代扎染发展到鼎盛时期,贵族穿绞缬的服饰成为时尚。北宋时期因扎染制作复杂,耗费大量人工,朝廷曾一度明令禁止,从而导致扎染工艺衰落,以致消失。但西南边陲的少数民族仍保留这一古老的技艺。除中国外,印度、日本、柬埔寨、泰国、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等国也有扎染手工艺。20世纪70年代,扎染成为流行的手工艺,广泛应用于服装、领带、壁挂等。在同一织物上运用多次扎结、多次染色的工艺,可使传统的扎染工艺由单色发展为多种色彩的效果。


联系电话: 0769-23135639
亚洲纺织联盟网 www.tex-asia.Com 版权所有2006-2009    
鄂ICP备
0601957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