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全国纺织服装企业免费注册推广
有机 棉纱价格  棉纱 环保 棉花 氨纶 越南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行业资讯 > 国内新闻
成都地区服装业向时尚进军 挖掘时尚创意潜力
时间:2013-05-08 10:02:46  来源:中国纺织报  共有条评论


  成都是国内著名的休闲之都,其服饰、箱包等消费需求巨大。对于西部地区而言,并不是具有相当优势的产业,但是该行业对于拉动经济增长、安排就业等方面的作用却有目共睹。因此,积极发展纺织产业,促进该行业的转型升级,被政府日益重视起来。

  挖掘时尚创意的潜力

  作为典型的内陆城市,传统产业在成都市区域经济中依然占据较大比例,比如成都的家具、皮鞋、服装、家纺等产业在全国都有较强的影响力,这些传统产业对于城乡统筹发展、“富民惠民”等方面具有不可取代的价值。然而在当前形势的影响下,成都的这些传统产业发展面临较大挑战,必须进行产业转型升级。

  就成都而言,目前缺乏的是完全足以支持城市运作发展的一条全产业链。粗放型的传统产业模式严重成为了产业转移中最大绊脚石。成都拿什么来引领未来的中西部发展?实施产业转移的方向在哪里?

  有专家认为,未来传统产业转移的核心在服装。这位专家还认为,在我们国家,人们通常认为服装属于淘汰产业,但是纵观世界,排名靠前的时尚之都,比如纽约、米兰、巴黎等,都是以服装作为文化载体。作为服装生产和消费大国,下一步,中国服装产业将不仅限于服装加工,我们要做文化产业、创意产业,加工有价,文化创意无价,如果说全世界喜欢,我们所获得的就是文化创意的财富。

  对于成都而言,彭州是其家纺服装产业外扩的第一承接地。2008年,“5·12”大地震给彭州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为了让彭州尽快从震后的创伤中走出来,成都市政府确定将彭州打造成为中国家纺服装产业高地。2012年,彭州市相关部门提出,着力打造“绿色,文化,时尚,开放”四张城市名片,其中,服装家纺产业作为时尚名片的支柱产业地位被确定。

  据了解,彭州在家纺、服装产业发展过程中,按照产业升级发展规律,对传统产业重新进行定位,充分挖掘与利用产业在创意、设计、品牌展示、产品消费等环节的时尚属性,全面推动其从传统的加工制造型产业向时尚创意文化产业进行转型。经过多年的建设和发展,彭州在家纺服装产业上已经取得显著成就。1000多家企业入驻,开工投产的达200多家,解决就业人口3万人,家庭车间已经进入乡镇,国际大牌即将登陆。新型城市化必须坚持产城一体的发展模式。未来彭州要成为一个比肩意大利米兰、法国巴黎的世界级时尚中心,需要完成一次身份的转变:从工业园区向时尚文化产业中心转变。灾后重建彭州服装业走向工业聚集。

  知名城市研究专家杨继瑞在谈到“产城一体”模式时指出,产城一体即将产业功能、城市功能、生态功能融为一体。城市发展要以产业为支撑,防止“空心化”;产业发展要以城市为依托,防止“孤岛化”,要协调和处理产业与城市的空间关系,保持合理的空间尺度。

  打造中国(成都)国际时尚中心

  彭州在打造家纺服装产业高地时,就始终坚持“产业是命脉,城市是载体,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互动发展,优化产业结构、区域结构、城乡结构,不断拓展发展新空间”的路线,志在将彭州打造成为中国西部的时尚产业中心,使彭州成为中国西部时尚文化的标志。

  为了提升城市现代化品味,打响成都本土的知名服饰品牌,“西部服装之都”彭州将再次抛出大手笔,通过中国(成都)国际时尚中心的打造,汇集全世界顶级服饰品牌,带动本土企业的快速成长,将成都打造为“时尚之都”。

  成都,正面临商业快速郊区化的发展契机。要占据这个黄金机会,必须转变传统运营思路。藉此,中国(成都)国际时尚中心将在五个层面实现聚集:工业聚集,实现早期生产企业的全面聚集;商业聚集,吸引面辅料、服装机械,成品市场,品牌展示、零售市场的聚集;服务聚集,打造金融、会展、招商、广告、物流等服务平台;品牌聚集,整合国内国际大牌展销中心、直销中心、商业总部和企业总部;文化聚集,包括时装设计、时装发布、模特走秀、国际时装周等。

  据了解,中国(成都)国际时尚中心要做的事情之一,就是要打造这种服饰产地优势。中国(成都)国际时尚中心将携产地优势,充分发挥现有服装服饰产业优势,将被打造成为中国西部的服装服饰商业新中心,引领成都郊区体验式休闲购物新时代。使上千家商家将在这里壮大事业,让全球最新的设计和消费潮流在此汇聚,引领成都人对时尚的理解和时尚消费。

  值得一提的是,其实在多年前,国务院就正式批复《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该规划的出台,对成都地区的纺织服装业亦产生了积极重要的影响。

  这个规划出台后,当时不少浙江、广东等地公司向成都服装企业递来了订单“橄榄枝”。四川服装(服饰)协会秘书长杨淑琼陈淑琼曾表示,四川庞大的市场吸引了大批企业,主要由于成渝经济区的建设促使重庆及整个四川对于服装消费迅猛攀升;灾后重建对于扩大服装内需也有一定影响;政府对于西部大开发的继续支持;当地有利的劳动力资源、土地资源等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