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全国纺织服装企业免费注册推广
有机 棉纱价格  环保 棉纱 印花 越南 棉花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行业资讯 > 国内新闻
不“纯粹”的设计
时间:2014-03-07 10:45:51  来源:中国纺织报  共有条评论


  近年来,设计师品牌在本土市场的走热,让设计师施杰在高兴之余,多了一份担忧。

  “终端市场对设计师品牌的认可和消费热,确实给许多设计师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发展环境。但随着一些商业化服装品牌竞相以设计师品牌为标榜,也逐渐模糊了大众对设计师品牌的认识。”施杰很担心,这些现象的出现,会降低设计师品牌在消费者心中的形象。

  “设计师品牌对设计和工艺都有严格的要求,设计师所选用的面料,所采用的工艺,都是为了让作品更好地呈现自己的设计理念。所以,设计师品牌所推出的作品,应该都是‘精品’。”施杰说道。

  但目前本土设计师品牌市场,显然还处于品牌林立的混乱状态。

  “无论是品牌方还是消费者,很多人甚至连什么是设计师品牌都搞不清楚。”施杰说道。

  设计难独立

  在施杰看来,设计应该是纯粹的。“设计师品牌应该是设计师自身独有的文化观、价值观、社会观及审美观的表达。”

  如果以这个标准去衡量本土市场现有的设计师品牌,显然鲜有品牌能够达到这一标准。

  设计师品牌洇的创始人陈洇霖告诉记者,对于自己来讲,做自己喜欢的东西,做“纯粹”的设计,目前只能作为自己最高的设计理想。

  国外的设计师品牌基本是以设计师为核心,设计团队的建设也是为了服务和执行设计师的想法和理念,但就本土设计师品牌市场来看,许多设计师品牌的作品多以团队化的表达风格为主,设计师的个人风格逐渐淡化,转而以团队为核心。

  “洇目前尚处于初创阶段,我必须要靠‘接地气’作品来迎合市场需求。不然,连生存都谈不上,还谈什么设计理想。”陈洇霖说道。

  在品牌打开知名度之前,陈洇霖对“纯粹”设计并没有过多的执著。她告诉记者,对于新品牌来讲,如果你没有站在一个设计“高点”上,又没有充足的资金作为支撑,单纯的只专注于设计理想,只会让品牌“死”得更快。

  “我有一个同学,在毕业之后就创建了自己的设计工作室,只专注于做自己喜欢的设计和作品。但在500万元‘砸’下去之后,它的品牌就跟没存在过一样。”在陈洇霖看来,这条路对于初创阶段的设计师品牌来讲,很难行得通。

  因此,同样作为初创设计师品牌的单喜DANDE,一开始便注重于设计性与商业化之间的结合。

  单喜DANDE品牌创始人张丹丹告诉记者,目前品牌的营销渠道还主要是以买手店为主。“买手店会对进驻品牌在设计和供货方面进行要求,因此,同买手店的沟通有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市场,及时对款式设计进行调整。”张丹丹说道。

  近期,张丹丹也确立了自己的目标:尽可能的扩大品牌的影响力,拓展品牌的线下及线上销售渠道,通过销量的增加来吸引投资人。

  因此,要做纯粹设计对于初创的设计师品牌来讲,几乎很难实现。但对于已经具备一定市场影响力的品牌来讲,是否会有更大的独立空间来做自己喜欢的作品?

  江南布衣、例外、速写……这些目前消费市场当红的设计师品牌,在许多行业专家看来,其实也早已开始向商业化妥协。

  “这些品牌设计师的个人风格特色正在不断弱化,已经称不上严格意义的设计师品牌。”某业内专家对记者说道。

  对于这种现象,施杰表示理解:“成熟商业品牌背后也有着自己的无奈。”

  “许多本土设计师品牌的背后,并非由设计师所掌控,而是有一个设计团队来负责产品设计。”施杰告诉记者,这也是本土设计师品牌与国际知名设计师品牌的一大不同之处。“国外的设计师品牌基本是以设计师为核心,设计团队的建设只是为了服务和执行设计师的想法和理念,但就本土设计师品牌市场来看,许多设计师品牌的作品多以团队化的表达风格为主,设计师的个人风格逐渐淡化,转而以团队为核心。”

  设计师品牌团队化之后的一大结果就是:品牌的商业化氛围会逐渐浓厚。因为设计团队会根据自己目标受众的喜好来设计每季新品,消费市场的偏好和接受度也逐渐成为影响品牌设计的重要因素,这也决定了“纯粹设计”最终也不过沦为设计师品牌的一个宣传噱头。

  商业难抗拒

  对于中国设计师品牌的成长业态,施杰认为,这不过是特定历史条件下的特殊产物罢了。

  “这些设计师品牌目前的发展路径,都是品牌在发展的特定阶段中,设计师同商业团队通过彼此间的协调,在当时做出的最有利于品牌未来发展的选择。”施杰告诉记者,正因为这个原因,设计师团队和经营团队一定会在双方的彼此博弈之后,做出更利于市场销售的产品。

  目前不管是商场还是买手店,都会对品牌有一定的业绩要求。甚至,许多商场还会定期根据品牌的销售情况来对品牌的店铺进行重新规划,品牌如果业绩不好,就只能在边边角角的位置自生自灭,甚至会有被踢出商场的危险。

  其实,向商业化的妥协,对于延续一个设计师品牌的生命力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并且,就国际市场来看,高端设计师品牌的运营发展,最终也不可能完全同商业化相剥离。

  “像国际知名的设计师品牌,基本都会推出副线品牌,做一些比较迎合市场的产品。”施杰说道。

  对此,陈洇霖告诉记者,做好商业化也是其将店铺选址在大红门的重要考量因素。“在大红门这种专业市场做品牌,有利于设计师贴近市场,做出接地气的设计作品。”陈洇霖说道。

  陈洇霖告诉记者,自己目前的计划就是,先通过在批零一体的专业市场做好品牌的销售推广,在品牌发展稳定之后,再去考虑做自己喜欢的东西。

  与此同时,终端渠道也不断倒逼着设计师去做好商业化。

  “目前不管是商场还是买手店,都会对品牌有一定的业绩要求。甚至,许多商场还会定期根据品牌的销售情况来对品牌的店铺进行重新规划,品牌如果业绩不好,就只能在边边角角的位置自生自灭,甚至会有被踢出商场的危险。”张丹丹告诉记者,即便是在设计师品牌集成店中,也是一样的状况,甚至许多集成店还会“干预”品牌设计,要求设计师在作品中融入“接地气”的元素。

  但即便这样,设计师品牌的商业化之路走得也并不顺畅。

  施杰告诉记者,品牌单依靠设计师集成店的收入,根本维持不了正常运转所需。“中国目前的设计师品牌集成店本身还不够成熟,大多数店铺的平效并不高,能赚钱的集成店也屈指可数,所以,在这些店铺里的品牌,能赚钱的也没有几个。”施杰说道。

  而设计师品牌的线上市场,就愈发混乱。

  “其实,目前在电商平台要想将品牌做出影响力非常困难,而现在做得比较好的设计师品牌,都是在电商渠道起步较早的品牌。”陈洇霖告诉记者,这主要是因为当前电商平台的设计师品牌已经呈现过度饱和的状态,即便品牌有比较个性的设计,也会被很快地模仿抄袭,最终被湮没在平台之中。

  那么,设计师品牌的未来到底在哪儿?

  回归作品

  在施杰看来,设计师品牌的商业化融合其实也无可厚非,关键在于品牌能否把握好方向,不在商业化中迷失自己。

  “其实,本土设计师品牌完全可以借鉴国外品牌的发展模式。”施杰告诉记者,一般国外知名的设计师品牌虽然会在副线品牌中加入商业化元素,但其每季主品牌的新品发布,还是以设计师自身设计理念的传达为主,设计师的个人色彩比较浓厚。

  因此,在施杰看来,设计师坚持自己鲜明的理念和风格,在某种程度上也决定了品牌发展的未来走向。“如果大家都做商业化的、大众的和流行的东西,这本质上是与设计师品牌的定位相背离的。”

  对此,施杰认为,要做好设计师品牌,首先应该回归作品本身。即便品牌处于初创阶段,张丹丹也承认,品牌鲜明的个性和特色,对品牌未来的发展极为关键。

  “我们目前正在跟西单老佛爷百货进行洽谈,它们对设计师品牌的规模、知名度、业绩指标没有太多的硬性要求,但是它们非常看重品牌的个性和特色。”这也让张丹丹坚信,即便品牌要融入商业元素,也不能丢掉自己的核心价值。

  在施杰看来,某些设计师品牌一味地迎合市场去做商业化的策略,在已经迎来变革的终端市场也将行不通了。

  “随着商业地产的发展过剩,在零售系统领域即将迎来一场变革。商场也在不断的对自己定位,寻找自己的特色,重新规划品牌。因此,如果品牌缺乏鲜明的特色和定位,其未来在终端市场也将前途堪忧。”施杰说道。

  对于设计师品牌的未来,施杰表示:“设计师品牌不能太过功利,应该回归到设计本身,能做出好的、代表自己价值理念的作品,品牌就不愁没有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