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全国纺织服装企业免费注册推广
有机 印染 越南  氨纶 棉纱价格 棉纱 印花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行业资讯 > 国内新闻
近800家服装生产企业外迁沧州
时间:2017-05-26 15:53:06  来源:北京晚报  共有条评论

   近800北京服装生产企业外迁沧州,其中667家来自大兴。丰台大红门的服装批发市场与大兴的服装生产企业“唇齿相依”,70%的摊位都是北京服装生产企业在经营。今天上午,丰台、大兴和河北沧州正式签署服装产业链对接协议,三地将从服装生产、销售、配套服务方面促进全产业链的外迁。

  今年2月,大红门服装加工龙头企业方仕集团与沧州东塑明珠商贸城签订协议,共建服饰文化产业园,预计能承接1万多家服装加工生产企业。截至今年4月中旬,已有近800家北京服装加工厂签约外迁沧州,其中667家来自于大兴区。

  有着140多家企业的大兴青云店镇工业园区中,一半企业都是服装生产企业,虽然早已过了春节后返京招工的时间,可园区里不少企业门口现在都还贴着招工的告示。在一家工厂二层的生产车间内,百十名工人正在加工男式上装,不少工位上空荡荡的,已经很久没有等到工人了。

  “雇不来人,去年这时候差不多6000元一个月,现在到了七八千了。”1995年,16岁的黄品生从温州来到北京,从学徒做到了老板。“那时候大红门还没有市场,租住在二环外的民房,也当作坊,做完了衣服拿到南苑路边上摆地摊。”黄品生告诉记者,大红门地区的服装产业一直是生产与销售的大市场互相依存的,从三环到四环再到现在的六环,他的服装生产外迁了三次,而根儿依旧在大红门那20多平方米的档口。

  服装产业在下滑,黄品生企业边上就有一家女装企业,到现在还是大门紧锁。“日常成本太高,工人又招不够,有些企业等着订单多的时候再集中一段时间开工,以降低成本。”黄品生说,“我们的物流还在大红门,运输成本已经上涨了20%,人工成本也上涨了20%。”

  在黄品生看来,工厂在哪里其实并不是很重要,之所以还守在北京,是因为市场一直在这里。“北京的政策已经看得见了,外迁只不过是早晚的事情,我们园区大概有一半服装生产企业老板已经在沧州买了地。”黄品生说,他也在沧州购买了10亩地,“一旦沧州的市场打开了,北京的工厂就关掉。”

  大红门疏解办相关负责人介绍,大红门服装批发市场70%的摊位都是北京服装生产企业在经营,大红门服装产业的形成就是以“裁缝店”为雏形起步的,像黄品生这样的服装生产企业最高峰时期北京市有15000多家,他们也大多经历了从三环、到四环五环乃至现在六环的一步步外迁。丰台、大兴、沧州服装全产业链的对接,将极大促进服装产业链整链条外迁,带动的是几十万加工制造业工人以及销售、物流等配套人员的外迁。

  北京市协调办推进督察处处长徐凌葳介绍,2014年禁限目录实施以来,全市已停产不符合首都城市功能定位的制造业企业1624家,今年1至4月就疏解了283家。2015年至2016年全市累计调整疏解了353个市场和物流中心,今年1至4月完成39个市场和3个物流中心的疏解提升。今年北京市将持续严控非首都功能增量,疏解退出一般性制造业企业500家,疏解提升市场120个,疏解提升物流中心38个,完成动物园地区、大红门地区、天意、永外城等批发市场的撤并升级和外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