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全国纺织服装企业免费注册推广
有机 印染 越南  氨纶 锦纶 涤纶长丝 棉纱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行业资讯 > 国内新闻
12位纺织代表为促进行业发展发声,谁的建议戳中你的心?
时间:2018-03-13 15:04:36  来源:中国纺织报  共有条评论

  你最赞同谁的建议?快到文末给纺织代表点赞!

44.jpg

  关于加强棉花政策研究,鼓励种植棉花的建议

  由于一系列政策的波动,带来的结果是棉农种植积极性受损,种植面积大幅减少,2017年全国只有不足5000万亩,产量605万吨,其中新疆498万吨;进口受配额限制,纺织业国际竞争力受到影响。

  建议

  1、加强棉花政策研究,制订合理、可操作、可持续的棉花种植鼓励政策。

  2、加大土地流转力度,鼓励集中种植、规模种植。

  3、在当前情况下,取消或放宽棉花进口配额,缓解棉纺企业用棉紧张状况。

  关于建立废旧纺织品回收再利用体系的建议

  废旧纺织品再利用不仅是经济问题,也是社会问题。再利用产业发展潜力大,长远看来,产值能达千亿级别,能够解决大量进口原料和存量未利用之间的矛盾。

  建议:

  1.对废旧纺织品回收再利用立法,为企业和居民参与以及产业发展提供法律保障。

  2.完善废旧纺织品回收和再利用相关基础统计工作,开放二手市场。

  3.鼓励社会力量对可利用服装回收、清洗、消毒、整理,以慈善形式提供给有需要的居民再利用。这也是一些发达国家成熟的作法。

  4.鼓励企业开发废旧纺织品再加工装备和再加工生产。

  5.构建完整利用生产链。

  关于解决企业社保缴费几个问题的建议

  缴费额比较高,企业压力比较大,负担比较重;企业统一缴费比自主择业人员缴费高太多;企业参保人员与其他人员待遇差别大。

  建议:

  1、继续降低养老和医疗保险缴费比例,减轻企业负担。将现养老保险公缴部分从19%降至15%,个缴部分从8%降至5%;将医疗保险公缴部分从7%降至4%,个缴部分从2%降至1%;

  2、医疗保险现行缴足年限是30年,改为缴至正式退休为止。现缴费办法要求企业缴足30年,意味着一位工作15年,到了退休年龄已正式办理退休手续的员工,企业还要为其继续缴纳15年,而社会上除企业之外其他人员不存在此问题,有失公允。因此,企业比较排斥此规定,有一种员工都退休了还没有与企业脱离关系的感觉和压力,于是,有的企业甚至想法设法在退休前解聘员工;

  3、允许企业为退休返聘人员缴纳公伤保险,并可提高缴费比例到3%以内。现退休人员返聘不能再缴工伤保险,增加了企业和个人的风险和压力。解决这一问题好处很多:一是企业和个人合法办理返聘手续,安心聘用和被聘用,有利缓解“用工荒”;二是有利于技能人才发挥作用;三是让员工老有所为,减少社会矛盾。

45.jpg

  建议:

  一、建议加快国家能源体系的改革,降低电价

  目前,纺织行业成本过高问题依然突出,特别是国内电价仍然比较高,对企业的成本压力较大。根据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调研了解,纺织行业综合制造成本在国际比较中处于明显劣势,特别是国内电价偏高,是越南、美国等地的近2倍。在装备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水不断提升,用电量大,高电价问题更加凸显。

  另据了解,以“一带一路”沿线国为例,乌兹别克斯坦的电价甚至不到两角钱。而我国的民营企业和小中企业有的用电价格甚至达到每度7角钱。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要降10%,我觉得下降的幅度有点小,希望国家在能源体系的改革上加大力度,为制造业的转型升级体质发展提供更强的竞争力。

  二、提高全社会对纺织产业的价值认知

  说起传统产业,人们很容易把它与污染和落后联系在一起,其实根本不是如此。现在国家在大力培育新兴产业、培育发展新动能的时候,更不能忘记传统支柱型产业对扩大就业、扩大内需方面的重要贡献。为此建议要加大宣传,让公众了解到,纺织业正在通过加大先进技术对传统制造业进行改造,焕发出新的增长动能,要让全社会正确认识纺织制造业的价值和支柱力量。

46.jpg

  关于支持在“一带一路”沿线重点区域建设纺织产业标志性项目的建议在国内,随着“一带一路”建设推进,纺织产业投资重心正逐步从东部转向西部,尤其是新疆、宁夏、云南、四川等地成为纺织产业发展的热土。在当前纺织产业转型升级和纺织强国建设的关键时期,加强对“一带一路”沿线纺织产业项目的支持,既是促进纺织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有效措施,又是对“一带一路”建设的支持。建议:

  (一)建议国家支持纺织产业在“一带一路”沿线重点国别打造标志性项目。国家已为“一带一路”投入了大力的政治、经济资源,上千亿美元的外汇储备专项基金、“两优”贷款以及若干援外项目等,希望国家用无息贷款、股权合作、援外等方式,支持纺织行业(以骨干企业为主要依托)在“一带一路”沿线重点国别,如越南、缅甸、巴基斯坦、埃及、柬埔寨等国打造纺织产业合作的标志性项目,包括但不限于现代化纺织全产业链的产业园区、细分产业的纺织产业集群等。

  (二)建议国家针对国内“一带一路”沿线纺织产业园区的建设给予持续有效的政策支持,尤其是对中西部地区已建成及规划中的产业园区,在园区基础设施建设、配套资金使用、能源、原材料、交通物流等方面给予相应的、持续的政策支持。

  (三)建议国家支持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做好“一带一路”沿线纺织产业基础数据的收集和分析,及时提出行业发展建设性意见,为国家出台相应政策提供参考。

  (四)建议研究制订《“一带一路”纺织产业发展指导意见》。

47.jpg

  关于促进提升全民质量意识的建议

  去年召开的党的十九大,则把“质量第一”和“质量强国”同时写报告,进一步充分体现出党对质量工作的高度重视。在今年陆续召开的各级地方人大会议中,高质量发展成为热词。但不容忽视的是,当前社会上,还存在不少质量乱象。如果各行各业综合大数据运用,建立质量信用指数,提供给消费者更准确的信息,推选出优质产品,如“同线同标同质”,满足消费新需求。

  为进一步提升全民质量意识,推进质量全民共治,促进质量提升,建议如下:

  一是建立科学的质量管理体系。

  完善质量诚信、质量奖励、质量考核、质量监督等制度,将质量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实施质量一票否决,构建起科学的质量管理体系。

  二是建立科学的质量评价体系。

  目前,我国的质量评价体系以调查监督为目标,主要方式是监督抽查合格率的评价指标,评价结果用于量化处罚,体现威慑作用。而国外的质量评价以预测防范为目标。

  针对产业制造、物业管理、教育、现代物流、商贸零售、旅游服务、金融服务、医疗服务等不同行业,建立分质量指数,每个分质量指数由质量水平、发展能力组成,并辅助于若干指标,对权重分配优化调整,使质量指数更具科学性和指导性。

  面向产品的质量评价体系可由质量诚信、标准水平、环保安全性、稳定可靠性等指标构成,在社会上形成优质优价和理性消费的氛围。

  三是加快质量促进法的立项。

  我国现行的《产品质量法》六章74条规范了生产者和经营者的质量守法行为,包括产品质量监督管理和产品质量责任两个方面的基本内容,是基本法。因此加快质量促进法的立项,通过实施质量激励等促进措施,可以从根本上提升全民质量意识,进而提高产品、工程、服务质量水平。

  关于解决企业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相关问题的建议

  我国企业在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过程中,面临着项目融资难,融资成本高以及相关配套政策不到位等问题。比如,作为国内支持一带一路战略的专项基金,不管是中非发展基金还是中非产能基金,其对海外项目提供的融资服务,成本都高于商业银行。最终造成基金有钱但缺少项目可投,而走出去企业需要资金但却因成本太高而融资困难。

  建议:

  1、政策共享,降低融资成本。一是建议金融机构要将国家支持鼓励的企业走出去项目等同于国家重点项目对待,在融资方面支持企业享受同样的优惠政策,前3年给予免息贷款优惠,之后给予年利息不超过3%的优惠贷款。二是对于中非发展基金、中非产能合作基金等专项基金,如果以投资入股形式参与走出去项目建设的,建议增加投资年限并适当降低投资回报率,前3年应免回报,以后再逐步提高,使专项基金在实施“一带一路”战略、推进国际产能合作过程中发挥巨大作用。

  2、完善相关配套政策,加强服务,简化审批手续。建议国家发改委、商务部、外交部、外管局、商检、海关等主管部门,采取多种方式为中国企业建立外联渠道提供方便和机会,明确办事路径,设立专门窗口;在企业中外人员出入境管理方面,根据企业实际需求,尽快出台新的更为便利的管理办法,下放海外公司员工入境培训签证审批权限至使馆,延长培训签证有效期,简化审批手续,缩短签批时间,确保走出去企业海外工厂顺利运行。

48.jpg

  在新时代的新起点上,纺织企业和纺织人一定要时刻抱有创新意识,跟上转型升级的步伐,并不断开拓出传统行业的新生机。

  关于提升我国产业工人整体素质的建议

  目前,我国劳动者素质与新兴产业、技术性职业的要求差距较大,企业需要的技能人才严重不足,劳动者技能与岗位需求不匹配造成的就业结构性矛盾非常突出。为此,必须着力提升产业工人素质和技能水平,全面推进我国产业工人队伍建设。

  一、把提升产业工人整体素质工作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

  二、构建产业工人职业培训综合体系。健全职业教育教学标准,紧扣产业变革和市场需求动态调整专业设置,更新课程内容,让职业院校真正成为培养高素质产业工人的摇篮。发挥各地工会职工学校的平台作用。强化和落实企业培养产业工人的主体责任。落实国家关于企业培训费用税前扣除的有关规定,鼓励企业加大职业培训投入。

  三、丰富创新产业工人培养模式。发挥技能竞赛的引领作用。把各地区重点产业发展需要作为技能比赛的重点,并组织优秀职工参加全国职业技能竞赛,使广大职工在各类职业技能比赛中不断成长成才。深化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活动,积极创建劳模创新工作室,通过结对帮扶、名师带徒等方式,发挥劳动模范的传、帮、带作用。叫响做实“工匠精神”,培养更多的工匠人才。整合政府、企业和工会等网络平台和信息资源,组织开展网上技术培训、技能交流、创新成果展示以及网上练兵等活动,拓宽产业工人培养渠道。

  四、破解制约提升产业工人队伍素质的体制机制障碍。健全保证产业工人主人翁地位的制度安排。要适当增加产业工人在群团组织代表大会和委员会委员中的比例,积极推荐产业工人作为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候选人。建立和完善统一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实现职业技能等级与专业技术职务的有效衔接,畅通产业工人向上流动渠道。鼓励企业建立薪酬水平与技能等级和业绩贡献挂钩的分配制度,收入分配向关键岗位和技能人才倾斜,提高技术工人的工资待遇。

  五、营造“工人伟大、劳动光荣”的良好社会氛围。要将那些作出突出贡献的产业工人推荐参加“五一劳动奖章”“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的评选。组织主流媒体加大对产业工人的宣传力度。

  关于发展地方特色小镇的建议

  以发展特色小镇促进地方经济发展,这几年各地已有这方面成功案例,并已产生示范效应。与此同时我们需要警惕,有的地方习惯“做过头”,特色小镇似在“一窝蜂”发展。

  其中有3种情况:一是急谋政绩,急求虚名,在形式上做文章。二是不顾实际,满天布“镇”。三是作为“标签”,实为房产。少数地方将实际的房地产开发,借以“小镇”,贴标“小镇”,以获得政策利好和“契机”。

  广大人民群众不希望看到“一窝蜂”发展后的特色小镇即遭棒喝和整治。

49.jpg

  创业教育和创业训练已是高校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重要内容。目前促进高校大学生创业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资金短缺是大学生自主创业的最大制约。东西部地区政府对高校创业的支持力度差异较大,西部高校的创业教育发展和创业人数远低于东部高校。因此,加大对西部地方高校创业基金支持力度显得尤为重要和必要。

  (一)建议国家和地方政府加大对西部地方高校创业基金的支持力度。东部高校、“985”、“211”院校已具备很强的吸纳市场资金的能力,而西部省属高校很少能获得政府资金的支持,但西部省属高校承担了本省接近70%的招生计划任务,就业选择在中西部的毕业生也占到55%以上。

  因此,一是建议政府加大创业基金投入,积极鼓励和引导学生参与创业,充分接受创业教育尤其是创业项目训练,使大学生的创业行为得以落实;二是设立专项大学生创业基金,用于拓宽西部高校大学生创业资金的来源渠道,提高大学生创业的成功率;三是引导和支持少数创业学生逐步从生存型创业向机会性创业转变,以便能更好地服务于西部区域产业升级和经济建设。

  (二)给予西部地方高校更多的资金政策支持。如陕西省高校自国家实施扩招以来,公办普通高校一直维持着较低的学费标准,文法财经类3500/人年,理工类4500/人年。因此,建议增加高校自有调配资金,以确保学校设立创业基金或者是扩大创业基金的规模。

  (三)建议在国家助学金和奖助学金计提经费使用政策上允许高校有部分的调控权利。西部地方高校贫困生比例平均接近三分之一,如果允许部分资助资金用于贫困生的创新创业支持,提升贫困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从学生的长久发展上远远要好于生活上的直接资助,达到输血也要造血的目的。

  关于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建议

  现有的教育体制机制还不能完全适应创新创业教育的需要,这需要对现有组织模式、制度模式、教学模式进行全面改革创新,才能形成理想结果。为了推动我国人才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国家战略发展需要,为创新型国家建设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特提出以下建议:

  一、完善创新创业教育生态建设

  1. 建设全员全过程创新创业教育体系。

  2.加强创新创业教育的协同机制建设。

  3.制定创新创业教育的质量评估标准。

  二、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主渠道

  1. 不断完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

  2.发展基于创新的创业教育。

  3.强调社会创业教育。

  三、完善创新创业教育政策保障体系

  1.优化经费投入结构。

  2.完善创新创业教育的奖励激励体系。

  四、加大创新创业教师队伍建设

  1.创新教师培养形态,搭建长效培养平台。

  2.加大国际化创新创业育人建设。

50.jpg

  关于加快推进地方金融“7+4”监管职责落地的建议

  中央部署要求,各地要加强对“7+4”类机构的监管,即小额贷款公司、融资担保公司、区域性股权市场、典当行、融资租赁公司、商业保理公司、地方资产管理公司等7类机构,以及投资公司、开展信用互助的农民专业合作社、社会众筹机构、地方各类交易所等4类机构。温州已经在“7+4”类机构的监管上迈出探索步伐。但从实践来看,仍存在一些难点:打破多头监管格局缺乏顶层制度支持;机构监管模式难有效应对混业经营风险;缺乏自上而下的风险监测预警体系。

  建议:

  1.加强顶层制度设计,尽快理顺地方金融管理体制。

  2.坚持立法先行,统一执法权限,充实执法力量,落实“严监管”。建议国家立法机关与中央政府赋予地方政府更多与职能相适应的金融管理权限。建立全国统一的制度规范和金融监管体系。

  3.布局金融监管科技手段。建议在支持区域个别探索的基础上,借助于融合移动互联、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手段,加快构建国家层面的“大数据”监控模式,实现全国地方金融监管一盘棋。

51.jpg

  关于民族品牌如何转型升级走出国门走向世界的建议

  当前我国民族品牌建设主要存在缺乏创新意识和进取精神、缺乏长期经营品牌的意识、缺乏工匠精神等问题。基于此,建议国家高度重视,尽快研究出台帮助我国民族品牌转型升级走出国门走向世界的相关政策,提高中国企业的全球竞争力。

  建议:

  1、将品牌战略提升到国家战略层面

  每个民族品牌都有着深深的民族烙印。发展民族品牌,必须将品牌战略提升到国家战略层面。建议政府各部门要强化对全球市场信息的收集,对国际资源流动进行前瞻性的预测,对国内不同地区资源优势、产业优势进行清晰的把握,结合国内现有行业的发展情况,制定国家整体品牌发展战略和各地区优势产业发展宏观规划,帮助民族品牌企业提升产业优势,打造优秀的民族品牌

  2、促进民族品牌自主创新,提升品牌竞争力

  建议政府进一步通过在税收、人才引进等方面制定更加优惠的政策,积极鼓励民族品牌企业加大自主创新能力,提升品牌形象。

  3、树立民族品牌本土信心,逐步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民族品牌要打造世界品牌,必须先做好本土化,赢得本国消费者的认可,只有本国消费者认可、了解、熟悉和接受,才能真正树立起民族品牌的信心,才能稳扎稳打走向世界。

  4、协助民族品牌企业做好品牌推广工作

  品牌要走向世界,除了“自强”还需要“外推”。建议政府充分利用外事交往等渠道,加强民族品牌的推广,产生品牌外溢效应;通过侨办、外办和海外的侨商联合会对接,宣传、扩大民族品牌影响力。

52.jpg

  关于提升精细化工行业本质安全的建议

  安全生产是人命关天的大事,必须从提升本质安全入手,从根本上消除潜在安全隐患,为实现企业安全管理“零缺陷”、“零事故”创造条件。

  建议:

  强制淘汰落后工艺,大力推广先进技术、提高行业自动化控制水平、风险评估应覆盖工艺全过程、出台安全自动化提升和改造的配套政策。

  关于加强染料行业环境监察的建议

  在充分提高企业利润和经济产量的同时,确保对环境的污染降到最低。这是我们技术人员的使命和担当。目前环保执法水平存在地区差异,污染转移扩散,环境违法成本低,行业整体创新能力较弱,环保治理水平不高。

  建议:

  制定环保精准执法细则(或体系)并加强行政作为;建立产业承接环境评价体系,算好生态账;出台具体措施鼓励企业技术创新,加强新技术推广;建立绿色消费法律和政策导向,抵制高污染产品等。

53.jpg

  关于进一步降低电价支持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建议

  企业通过实施自动化、智能化来加快转型升级一方面降低用工,提高劳动生产率,破解招工难题;但另一方面,自动化智能化的结果必然导致用电量的增加,促使电价在企业成本中的占比会越来越大。

  近年来,国家为减轻制造业负担过重问题,出台了不少降费减税措施,但降低电价仍然是最快最直接的降低实体经济成本的措施。

  建议:

  相关部门能出面协调,进一步降低电力价格,进一步减轻企业负担,使越来越多的企业增强转型升级的动力,将中国打造成真正的制造大国、制造强国。

54.jpg

  关于改进环保监管措施,支持印染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建议

  在提升绿色发展能力的过程中,纺织行业长期面临环保部门监管手段单一的问题,仅简单以关停、限产、禁止环评等方法进行监管,缺乏投资引导、技改支持等正面措施;有些地方不区分企业情况,采取地区性整体停产的监管方法,成纺织企业生产、投资活动受限,成为纺织全行业平稳、高质量发展的瓶颈制约。

  建议:

  1、建议改进环保监管措施。建议对印染企业技术改造项目实施分类管理,企业在不增加产能的前提下进行自动化、智能化改造,应优先予以环评和备案。环保督查中实施精细化管理,在印染集控区内,仅对排放不达标的企业采取停产措施,不对符合排放要求的企业采取强制停产限产措施。

  加强正面引导与支持。通过各级财政专项,支持印染企业开展技术改造。除了染整加工,化纤、纺织环节均可能产生污染物质进入印染废水。建议加强支持跨产业链技改合作,解决诸如金属锑、PVA等印染废水污染物的控制与治理问题。

  2、建议鼓励提高绿色制造水平。在纺织工业的各环节采用先进的节能装备和节能技术,提升全行业的节能水平。突破一批关键共性技术,发展低能耗、低水耗、低污染物排放的生态染整加工技术。

55.jpg

  在当前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环境下,工业企业真正拼的就是自主创新能力。去年以来,由常山集团承建的石家庄市高档服装面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围绕新型天然纤维、功能性纤维、差别化纤维和高性能纤维等高附加值纺织面料,着力加大研发攻关力度,发挥了行业研发创新平台的带动作用,取得较好效果。

  建议:

  建议政府部门加强对传统制造业企业申报科技专项的指导,精细分类、精准施策,支持传统优势产业创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