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全国纺织服装企业免费注册推广
有机 印染 越南  氨纶 锦纶 涤纶长丝 棉纱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行业资讯 > 国内新闻
宁南:小小桑叶孕育出5.17亿元
时间:2018-03-20 10:47:35  来源:凉山日报  共有条评论

  2017年,享有“中国蚕桑之乡”美誉之称的宁南,蚕桑产值再攀新高,“蚕茧总产、养蚕单产、人均产茧、蚕茧质量、蚕农收入”五项指标继续领跑全省,稳揽全省蚕桑第一大县的桂冠。

  科学引导夯实产业强基础

  对于已经在宁南县蚕业战线工作了27年的陈国荣来说,宁南蚕桑的发展从弱小到强大,一点一滴都成为他和同事们难以忘记的谈资。

  “可以说我们见证了宁南蚕桑产业的蜕变!”陈国荣说。从最初不规范的栽桑养蚕,发展到现在“6215”栽桑模式遍地,他和从事栽桑技术研究的同事们可以说功不可没,一代蚕业人用智慧和辛勤的汗水总结出了“6215”科学栽桑模式。

  “6215”栽桑模式,即宽行6尺,窄行2尺,株距1.5尺的三角形错位栽植模式,采用这种方式,每亩可以栽种桑树800—1000株。不仅提高了土地的复种指数,还提高了土地产出,实实在在为农户增产增收。

  在宁南历届县委、县政府的倡导推广下,“6215”栽桑模式在宁南大地遍布开来。随后,“桑+冬季马铃薯+青豆”、“桑+早玉米+蔬菜”、“桑+番茄+花生”等延伸出来的套种模式,也逐渐为广大农户所接受并运用到了实际生产中,亩产收入达到1.6万元。

  仅2017年,宁南县就投入2029万元用于养蚕乡镇的蚕桑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普及蚕桑专用肥、专用器具使用,有效解决了蚕农在设施和物资方面的需求,科学的栽桑和管护,为宁南蚕桑进一步发展和壮大奠定了坚实基础。

  规范管理推进转型促提升

  2010年,在外打工的华弹镇水塘村村民陈国云回到家中,从此走上养蚕的道路。2014年,他扩大养蚕规模注册了荣成种植家庭农场,当起农场主,改扩建了规模化、科学化的蚕房,实现了规模化和工厂化生产。2017年,陈国云全年养蚕达到了156张,除去工人的工钱和投入,净利润超过15万元。

  “要实现效益最大化,还得上规模,实现规范化养殖和管理!”陈国云说,具备规模才能实打实见到效益,才能够真正靠养蚕挣到钞票。

  宁南县蚕业局局长李兴盛介绍说,科学和规范的管理才能保证蚕茧的产出,农户养蚕的规模越大才能挣得越多,这也正是宁南县标准化、规模化的蚕业家庭农场越来越多的原因。

  2017年,宁南县将“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加速生产模式转型”作为蚕桑产业供给侧改革的重要措施全面推进。投入资金150万元对蚕业家庭农场新建养蚕大棚进行补贴和补助,新增蚕桑家庭农场139户。据统计,全县年养蚕20张以上的大户有708户,养蚕收入1万元以上的农户9700户,其中,养蚕收入10万元以上的达77户,全县蚕桑专业化养殖水平进一步提高。

  龙头带动扬鞭拓疆创辉煌

  “我们南丝路集团是国内第一家获得‘有机桑园和有机蚕茧’认证的企业;生产的生丝也获得了欧盟有机生丝的认证,2017年出口创汇478万美元!全年茧丝企业实现销售收入9.7亿元。”细数南丝路集团一年来的成绩,南丝路集团董事长林平自豪满满。

  2017年,“南丝路”牌生丝直接报关出口意大利,宁南蚕业人孜孜以求的目标终成为现实,与意大利ONGETTA S.R.L.公司长期贸易关系的建立,让宁南县的茧丝从此走上国际舞台,“中国蚕桑之乡”的优质茧丝从此吸引了世界的目光。

  如果说茧丝的优质效益带动了蚕桑产业的发展,那么南丝路集团作为龙头企业的引领带动当然就功不可没。

  在宁南县第十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宁南县县长马小宁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宁南将进一步做强茧丝支柱产业,加快整合全州蚕桑资源,推进产品深度研发加工,不断延伸蚕桑产业链条,加快建设中国茧丝绸产业化经营基地;同时持续壮大“南丝路”品牌,推动“宁南生丝”成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力争国家桑蚕干茧生丝公证检验实验室落户宁南,支持茧丝绸工业园区升级为国家级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

  宁南蚕业的辉煌,正在一步一步铸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