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全国纺织服装企业免费注册推广
有机 棉纱价格  棉纱 越南 印花 环保 棉花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行业资讯 > 曾爷爆料
中国棉花政策令上下游企业心里没底
时间:2014-09-24 10:39:15  来源:亚洲纺织联盟  共有条评论


国家发改委召开“棉花目标价格改革试点和市场调控”新闻发布会,在新闻发布会上,发改委经贸司刘小南副司长表示,明年将不再增发进口配额,并引导国内纺织企业多使用国产棉。

受消息影响,纽约洲际交易所(ICE)期棉周一(22/9/2014)跌至七周低位,翌日稍作反弹,明年削减进口的计划,证实了市场之前对该国政策调整将导致进口锐减的担忧。

根据入世承诺的要求,中国将把2015年棉花进口配额削减至89.4万吨,或约410万包(每包480磅),此举将使美国政府作出的800万包的2014-15年中国棉花进口预期减少近半。

国家不再发进口棉配额,对于国内棉花来说表面有一定的利好,政策将通过停止投放储备棉、妥善安排棉花进口不再增发进口配额等措施,稳定市场运行,国内棉花库存较大,进口棉花配额不再发放,有利于去库存化,引导国内纺织企业多使用国产棉,避免出现大面积“卖难”问题。

此外,发改委价格司副司长周望军司长明确指出,除了新疆试点的区域之外,还有长江、黄河流域主产区,国家也会适当的给予补贴,现在这个原则国务院已经定了,怎么补,补多少将由财政部发布。

在此之前,相关政策已明确棉花目标价格将按照“种植成本+基本收益”来确定,目标价格与实际市场价格的差距就是应该发放给农民的补贴额,现在怎么补仍未明确,棉农、棉企的反应不一,心里依然没有底,地方收购市场较为冷清。

由于棉花产量降低,人工成本提高,棉农认为籽棉收购价格要在8元/公斤以上才会保本,若交售价格偏低,即便棉花补贴拿到手,对于地方的棉农而言,植棉利润依旧微薄,甚至有可能还会亏本。

目前,政策的转变使棉农抱存的价格反弹的希望破灭,棉农一方面在等棉企正式收购定价,另一方面棉花补贴的手续繁琐,多数棉农表示一头雾水,等待政府宣贯细则。

司长说为了给新棉的收购、销售、加工留出空间,9月份新年度开始后发改委已经停止了储备棉的投放。3月份之前是棉花收购加工的高峰时期,收购加工基本结束以后,下一步我们将根据国内棉花的收购、加工、销售的进度再考虑。

如果国内市场出现供不应求、价格较快上涨的情况,再根据国内棉花销售进度,按照不打压市场的原则投放部分储备棉,满足市场需要,但企业则担忧储备棉的质量问题。

刘小南表示,产棉区的地方政府和有关部门要加大对棉花收购行为的监管和质量检查,严厉打击无证无照经营、掺杂使假和恶意炒作的违法行为,特别是对籽棉的流通;在新疆实行目标价格改革的过程中也要加强管理,做好新疆棉的调运工作,国内的棉价可能也要稳定在目前的水平,或者是围绕现在每市斤3.3元人民币(下同)或是每吨14,000元左右的水平上下波动。

身为全球棉花消费大国的中国,往年均会增发数千吨进口配额,这项政策的改变将损及美国等外销大国,而中国方面的需求对于棉花价格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

在此政策下,处于纺织产业链之下游企业,如纺纱厂,织布厂,染整厂,成衣厂,乃至纺织品贸易商等的影响如何评估?

棉价格决定成本,外棉走势决定价格,高价差使得多数棉纺企业几乎无利可图,对于地方棉企而言,目标价格细则就算明确,但收购依然会谨慎,定价困难,价低没人卖,价高市场风险大,部分企业还是选择棉花保底价5.5元/公斤收购,价差要等市场稳定后再补给棉农。

下游如纺纱厂,织布厂等,大家都对政策议论纷纷,如何应对?都只能采取观望,未来纱价是升是跌?大家心里没底,一些出口企业认为日後有利进口棉纱市场,因很多企业为了三丝问题而采用美,澳棉生产的纱线,如减少进口棉花,索性改用进口棉纱,减少国内采购。

外棉减少进口,转销售其他国家生产纱线转回进口中国,就算拉近内外棉花差价,在基本成本上的差异,己令国内棉纱处于劣势之上。

中国纺织产业长期被各种因素影响,不断推出新政策应对,十分被动,主要是未能真真正正与国际市场接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