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棉纱  纺织  阿克苏  人民币  服装  染料  化纤  环保  皮棉  服装定制  美棉  生态  不染色  染费  盛泽  中俄  卢比  丝路柯桥  缅甸  降税 

形势回暖 告别寒冬纺织行业坐上“过山车”

   日期:2018-12-13     浏览:0    评论:0    

“随着国际经济形势回暖,纺织行业在告别寒冬后,一下子进入炎夏。”日前,郓城县华灵纺织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梁正告诉记者,挺过了金融危机时的煎熬,眼下,纺织行业步入了难得的黄金时期。

1988年,华灵在随官屯镇建厂时,整个郓城县有6家纺织企业。如今,这些企业所剩无几,大部分都已经被“风吹雨打去”。目前,华灵纺织已经拥有固定资产2.4亿元,生产规模达到10万纱锭,员工1300余人。产品直接或间接出口到韩国、日本、新加坡、俄罗斯等多个国家,成为同行业的佼佼者。

22年的摸爬滚打中,华灵见证了其间纺织市场的大起大落。

1999年至2000年,是纺织行业最辉煌的时期。1吨棉纱纯利润达到五六千元,机器一转,只等捡钱。巨大的利润空间促使全国纺织企业遍地发芽,也正是这时,郓城县纺织厂数量急剧增长,个个挣得盆满钵满。1999年,已有11年发展史的华灵纺织瞅准时机,1年内将生产规模从1.5万纱锭增加到3万纱锭。

对业内人士而言,上世纪末的辉煌,已成为最甜蜜的回忆。此后多年,纺织行业如同一杯温吞水,再未掀起大的风浪。

2008年下半年,突如其来的国际金融危机巨浪汹涌,一下子将纺织企业逼入绝境。

“纺织虽然为生活必需品生产,但却是劳动密集型行业,附加值很低。在欧美发达国家,他们只制造纺织设备出口销售,却不进行此类生产,因为对他们而言,纺纱远不如进口来的划算。”梁正说,由于产品大部分依赖出口,国际市场萎靡,使当年春天价格还在每吨1.4万元的棉花,10月份便降至9000多元。原料价格暴跌,棉纱自然跟着一起下坠,一些国营纺织企业纷纷轰然倒下。

幸运的是,郓城的纺织企业都没有停产。华灵纺织一方面采取滞销的手段避免损失,一方面派出业务员外出销售,积极开拓国内市场,咬牙度过了难捱的严冬。

目前,郓城县已经成为全国最大的县级纺织集群,全县大大小小纺织企业320多家,生产规模达到300多万纱锭。集聚效应带来的不仅是信息上的快捷畅通,而且聚集了大量技术人员,告别了以往从青岛、济宁等地请人的困境。令业内人士想不到的是,去年10月以来,纺织猛然冲向高点,原料价格由每吨1.2万元攀升至1.8万元,棉纱价格每吨更是激增上万元,“仿佛回到了1999年”。

如今,华灵的订单已经排到一个多月之后,售价高,产品供不应求,幸福来得太快,竟让人一下子紧张起来。“现在大的订单不敢贸然接了。”梁正说,过热的市场行情让他们不得不居安思危,谨防大涨之后的大跌。

按照一般规律,每年9月份新棉下来至元旦,棉纱价格会随着下降,一直到来年11月价格较高的新疆棉花“入关”,棉纱价格上涨。加之几个月来市场过热引发的供求关系的改变,业内人士不敢再抱有继续乐观的态度。

 
 
更多>同类纺织资讯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纺织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我们的服务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隐私  |  付款方式  |  404页面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粤ICP备100843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