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全国纺织服装企业免费注册推广
棉纱价格 棉花 棉纱  有机 氨纶 环保 越南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行业资讯 > 国内新闻
纺织业订单与盈利减少 倒逼机制迎来行业洗牌
时间:2012-09-03 17:09:27  来源:四川日报  共有条评论


  7月,国际运动品牌巨头阿迪达斯宣布将于10月份关闭其位于苏州的唯一在华自有工厂。这个消息让纺织服装企业“警惕”。有业内人士认为,它折射出了纺织服装企业正面临寒冬的现状。

  “出口订单锐减,用工成本大涨,产品利润萎缩,企业融资困难……”8月23日,国家统计局成都调查队在对成都市金堂、双流、温江、新都的大部分纺织、服装企业调查后,披露了《2012年成都市纺织服装企业现状调查报告》。从中不难看出,寒流已波及成都本土企业,“部分企业的订单量萎缩比例已超过50%。”

  伴随“危机”的是“转机”。有业内人士指出,一批立足行业高端,产品定位生态、环保线路的企业,正主导着新一轮的市场洗牌格局,“暂时恶劣的生存环境,正逼着本土的制造型企业尽快转型创新,创立自主品牌。”

  内忧外患

  本土企业订单缩减五成

  尽管在今年初,成都圣一服装有限公司就已注意到中国纺织工业协会的预警——“国际市场需求继续疲软、国内原料价格波动、劳动力涨价等因素将导致行业发展从紧……”但这场“寒冬”还是来得狠了点。该公司相关人士直言,上半年,公司完成订单1200多万,但比去年同期减少了36.8%,而下半年的订单量,已缩减至去年同期的五成。

  “未来怎么样,不知道。”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该公司的一位业务负责人有些茫然,“至少从目前来看,还没有好转的迹象。”

  在接受调查的15家纺织、服装企业中,订单萎缩、开工量不足、资金回笼慢等情况相当普遍。成都调查队的分析人士表示,订单下降的主要原因有两方面,一是激烈的竞争致使买方不断压价;另外则由于人工费用不断上涨,卖多亏多,企业接单更谨慎。

  不少企业提供的财务资料也显示,毛利率下降明显,“去年毛利润能达到10%左右的公司,今年只能达到6%左右,大部分小、微企业在利润率为零的边缘挣扎。”

  除了“外患”还有“内忧”。报告显示,工资支出刚性增长;中小企业融资依然艰难;国际竞争力下降等问题,让企业前进的步伐变得沉重。

  记者了解到,纺织、服装业由于工资水平低,一直面临熟练工人流失严重、招工难的问题。而为了留住技术人员和熟练工人,企业被迫提高职工工资福利待遇。“我们的员工工资去年同期上涨20%,3年来员工工资已翻番。”四川海纳尔服饰有限公司的负责人如是说。而圣一服装公司、四川爱肯娜纺织有限公司的员工工资均同比上涨10%以上。

  此外,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尚未找到好的突破点。据了解,贷款难、周期短让企业很难通过此途径来解决生产过程中的资金难题。另外,由于国内棉花等原材料价格一直高于国际市场,加之劳动力价格上升,让单位产品成本增长很快,“以往纺织品出口的价格优势逐渐丧失,国际订单大多转向了越南等劳动力相对更低廉的东南亚小国。”

  创新转型

  倒逼机制迎来行业洗牌

  起起伏伏的大环境下,仍有经营状况良好的企业。成都调查队分析人士直言,两类企业发展情况不错,“第一类是技术优势明显的企业;第二类是拥有品牌知名度、具有稳定国内订单的企业。”

  “5年以上的纺织、服装行业,如果还没有做出附加值高、有品牌的产品,而光靠接订单,是很难存活的。”四川爱肯娜纺织有限公司负责人介绍,他们已转型生产生态、环保的高端产品,“我们是世界纺织行业第一家通过瑞士IMO认证获得有机丝产品证书的企业。”这一及时转型,使他们在欧洲市场上的定价也抢到话语权,“即便在欧债危机的大环境下,出厂产品价格也不降反涨,同比上涨5%-10%。”

  报告指出,这场危机对愿意主动调整的企业来说,反而是转机,趋紧的外部环境形成的市场倒逼机制,势必带来新一轮行业洗牌。

  一方面,技术领先和产品创新更受关注,对成都的大多数纺织、服装企业而言,这两方面长期都是短板,所以要尽快促进企业加快调整产品结构,从而提升行业整体实力和水准。另一方面,上半年成都市居民消费调查结果显示,今年上半年成都市居民服装支出金额增速达到13.87%,显示国内服装需求较为旺盛,所以在出口受挫的情况下,积极开拓国内市场。

  除了企业自身的努力外,报告也呼吁政府应从棉花、金融、财税、汇率等问题上,出台相关政策。譬如尽量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取消承兑汇票制度,将中央支持中小企业融资政策落实到位;解决长期困扰棉纺等行业“高征低扣”(增值税征17%扣13%)问题;加快建设惠及广大中小企业的产业创新平台、公共服务体系及产业联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