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全国纺织服装企业免费注册推广
有机 印染 越南  棉纱价格 氨纶 棉纱 棉花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行业资讯 > 国内新闻
外贸短暂回暖 行业需增强竞争力
时间:2016-04-27 15:12:39  来源:中国经营报  共有条评论

   “三四月订单有所增加,但跟去年同期比并无太大差异。”多位广交会参展商这样告诉记者。在经历了9个月的外贸出口低迷后,3月份出口数据大幅反弹,但这是短暂回暖,还是根本趋势向好?从业界到学者看法不一。对于我国外贸发展的前景,各界谨慎乐观,并寄望于通过转型创新提高企业竞争力。

  业内专家表示,过去35年依靠低成本、低价格、低端参与国际分工的贸易方式已经结束。新常态下要凭借国际竞争力、人才、营销、品牌、质量、效益等来参与国际分工。

  但专家认为,转型不能集中在高端市场,中国最大的优势在于,我们有足够的多元化生产能力,企业应该根据自身的优势,瞄准不同的市场发力。

  3月出口“反弹”

  4月13日,海关总署数据显示,在经历了9个月的负增长后,按人民币计,3月出口总值达1.05万亿元,同比(比上年同期)增长18.7%;进口总值为8555亿元,同比下降1.7%,跌幅较上个月收窄,远远好于市场预期。

  不少观点认为,3月出口数据反弹,意味着我国外贸形势开始回暖,并表示,这些迹象或将在春季广交会上有所体现。然而,如果剔除春节长假因素,这个数据可能并没有那么乐观。

  按照海关总署数据,经过季节调整后,3月出口增幅仅有0.9%,排除汇率等因素后,3月出口数据可能仍为负增长。

  商务部发言人沈丹阳在12日的商务部例会上表示,3月份出口大幅度回升,一个是季节因素,一个是基数因素。季节性因素是指由于2月份有春节,出口要么往前赶,要么往后推。基数因素,指的是去年3月份月度出口额是全年所有月份中最低的,因此今年3月出口虽然同比增长18.7%,“但是出口规模只有大概1万亿元,数字并不理想”。沈丹阳强调,“进一步调研分析,全年的外贸形势仍然是复杂严峻、不容乐观的。”

  对外经贸大学国际经济学院副院长庄芮告诉记者:“月度数据会受到一定因素的影响,比如周期变化、之前的基数等,所以不能拿月度数据来说年度数据,3月份的出口数据算是一个好的迹象,但不能从根本上说外贸趋势向好。”

  记者采访了多家广交会参展商均表示,三四月的订单量有所回升,但比起去年同期只是维持稳定,并无明显增长。外贸开始回暖的迹象,似乎并不能从企业方面得以证实。

  商务部国际贸易谈判代表兼副部长钟山在广交会上参观企业时,多次询问企业经营有什么困难?对下半年的外贸形势是否有信心?钟山指出,今年以来,外贸形势更加复杂严峻,不确定、不稳定因素增多,下行压力仍然很大。

  政府的重视或许是外贸形势仍不乐观的侧影。

  “政府在帮助企业的力度上比以往任何一年都强势。”蒙娜丽莎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长霍荣铨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内忧外患

  中国出口范围辐射面广,既有欧美等发达经济体,也有新兴经济体。有观点认为,美国经济复苏将有利于我国出口,但业内专家认为,受全球贸易保护主义抬头、排他性区域化等因素影响,加之一些新兴经济体政治、战争等因素影响,全球需求仍然低迷。与此同时,国内不断攀升的劳动力成本、日趋激烈的行业竞争等也给企业带来了多重负担。

  “内忧外患”下的中国外贸复苏举步维艰。

  “劳动力成本占到我们利润的20%多,用不起人啊。”一位宁波家电企业负责人告诉记者,“工资一年一年在涨,养老、医疗等保险都得给工人买,这部分负担很重。”

  持同样看法的企业主不在少数,记者在广交会上采访到的近三十家企业中,超过一半的企业表达了人工成本攀升的压力。不仅如此,除部分开始采用机器代人的大型企业外,多数企业或多或少面临着招工困难的问题。

  庄芮表示,我国外贸处于优化升级的转型期,人口红利等旧有优势正在丧失,新的优势还没有培养出来,这样的时候,企业比较难过。

  国家发改委学术委员会秘书长张燕生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中国经济正在迈向新常态。过去35年,加工贸易占比从2005年的55%,下降到去年的35%,下一步会继续下降。十年下降20个点,结构性变化是明显的。也就是说,中国以低成本要素参与国际分工的黄金时代已经结束了。”

  中国外贸转型的过程中,外部环境的影响也不容忽视。

  沈丹阳表示,从已经公布的外贸数据全球32个主要经济体前两个月出口情况看,都出现了程度不同的下降。比如美国下降7.4%,德国下降3.1%,日本下降7.1%,韩国下降15.7%,台湾下降12.4%,加拿大下降9.8%,巴西下降4.7%,印度下降9.8%。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新兴经济体,无论是亚太地区还是欧美地区,外贸数据都是往下走的。

  张燕生认为,全球需求不好仍将影响外贸形势。欧洲和日本的经济都不好,美国经济虽然有所复苏,但复苏的进程并不是很强劲。全球需求不好,就意味着外贸如果想特别好,也非常难。

  “说实话,国际市场也不好,之前在俄罗斯、伊朗等国家的客户,跟我们合作了十几年、二十几年,他们不是不给钱,而是真的压力很大,包括也门、尼日利亚等地区的客户,当地局势恶化,对我们影响也很大。”山东一家建材生产企业的工作人员告诉本报记者。

  宁波一家电池生产商也向记者表达了类似的感受:“我们能做的都做了,客户所在国的政治、经济情况不好,我也没有任何办法。”

  “现在全球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世界各国都在搞排他性的区域化,全球开放形势跟实际形势其实是非常复杂的,并且存在全球化的退潮。还有大宗商品价格持续低迷,对全球资源和能源出口国的打击是非常大的。”张燕生表示,“全球需求不好,外贸形势不乐观是正常的。如果乐观,肯定是以透支未来为代价的。今年下半年、明年全年,不好过的日子恐怕是中长期的,因此企业必须要转型。”

  转型艰难

  “政府谈转型、鼓励技术创新,哪有那么容易的事儿。技术要跟得上发达国家水平,我认为至少还要三十年。”一家机械制造商负责人告诉本报记者。据了解,该企业还是行业龙头,具有一定的技术优势。

  该负责人表示:“一些生产过程还无法精细化,机器的组装主要依靠人工完成,一个齿轮对不上都不行。人工成本降不下来,技术更新、研发能力也不是短时间能够提高的。现在要求我们转型创新,困难太多了。”

  张燕生表示,外贸企业现在非常困难。过去35年依靠低成本、低价格、低端参与国际分工的贸易方式已经告一段落了,现在是凭借国际竞争力、人才、营销、品牌、质量、效益等来参与国际分工,企业转型面临五缺。“缺技术、缺品牌、缺人才、缺资金、缺转型的经验和能力。未来三十年就是要解决五缺的问题。”

  尽管转型困难重重,但记者在广交会上了解到,一些企业通过转型抢占高端市场份额,正在向拥有设计研发能力的高端制造业蝶变。

  “去年之前我们的高端市场和低端市场份额比例是3:7,现在反过来了,高端市场份额占有率达到七成。”霍荣铨告诉记者。

  易事特集团一位负责人也告诉本报记者:“我们去年的订单量增长了20%。现在市场变化快,企业的竞争主要靠科技创新和高端市场。”

  与往年不同的是,记者发现,近两年加大创新和研发投资的企业越来越多。“我们每年的创新投资至少在一二百万元。”一家中小型瓷砖生产企业主告诉记者。

  在谈及高端市场出口量逆势增长的问题时,多位专家均表示,高端市场弹性大,需求相对稳定,不容易被替代,但我国产品在发达国家的竞争力依然薄弱。

  “外贸转型是想培育新优势,提高质量是一定的,但是不要集中到高端市场,有些企业还不具备技术优势,强调做高端未必适合。”庄芮认为,中国最大的优势在于有足够多元化的生产能力,外贸出口要从更长远的层面看待转型的困难。

  “中国拓展新兴市场是一个比较好的路径。因为在我们还没有成功转型的过程中,不能丢掉传统优势。拓展新兴市场,为我们的产品寻找出路是合理的。”与此同时,庄芮强调,即使是低端产品也得达到一定的质量标准,这是一个国际形象和国际声誉的问题。想要走向品牌化,提高质量是必须的。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家电、建材、光伏等产业的多家受访企业,已经在加大对新兴市场的投资。尽管承担着人力成本上升、外部需求低迷等压力,仍有一部分企业实现了从代工向自主品牌的成功转型,在不同市场发展自主品牌、加大技术研发。

  但大量依赖代工模式、缺乏创新和研发能力的中小企业仍未找到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