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全国纺织服装企业免费注册推广
有机 印染 越南  帝人 锦纶 氨纶 涤纶长丝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行业资讯 > 国内新闻
2018河南服装校企合作大会在郑州举行
时间:2018-05-26 21:35:53  来源:凤凰网  共有条评论

   5月26日上午,2018河南服装校企合作大会在郑州科技工业学校召开。中国纺织服装教育学会会长倪阳生,河南省服装行业协会会长李刚,杭州职业技术学院达利女装学院教授白志刚,中原工学院服装学院院长刘让同等150余专家学者、企业家参加会议。会议由郑州轻工业学院教授王建伟主持。

  会议现场

  河南服装前景广阔

  会议一开始,河南省服装协会会长李刚首先介绍了河南服装产业的发展现状。

  产能规模在全国从2011年之前的第13位,到2016年第6位;“十一五”末全行业主营业务收入789亿元,到2017年底已经突破3000亿元;形成了安阳市针织产业集群、信阳市羽绒产业集群、周口职业工装产业集群、南阳针织毛衫产业集群,特别是中国女裤看郑州,已经在全行业形成广泛共识。2017年郑州女裤产量6亿7500万条,是中国女裤半壁江山;郑州女装异军突起,女装品牌驰名大江南北,几个主导品牌每年增幅都在30%左右。

  会议现场

  加工贸易异军突起,承接产业转移如火如荼,2017年通过巧媳妇工程,全省新增就业58万人,其中70%左右在服装产业。

  这是河南服装十几年来的成绩单,也是河南服装的新起点。李刚说,迈上了追赶先进的快车道,努力弯道超车,朝万亿产业迈进,是新起点上河南服装的行业定位。

  李刚认为,实现万亿产业目标,需要方方面面的努力。特别是服装院校和企业,应加强校企合作,发挥好人才优势、智力优势,共享共赢。合作的模式多种多样,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创新。企业协会工作的根本也是服务创新。2018年中国(河南)大学生时装周暨国际青年时尚文化创意周就是创新之举,得到了各大院校的积极参与。这次时装周,就是为大学生们、新锐设计师们提供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也给行业企业提供一个找人才的平台,也为各大院校相互交流、相互借鉴、共同提高搭建一个平台。今天在这里举办的校企合作大会,促进河南服装高校和企业之间的产学联用的结合,也是服务创新的重要内容。相信通过通过巧媳妇工程,通过各级党委政府的扶持重视,通过各大院校、各个专家的智慧碰撞,通过全行业的共同努力,不远的将来,河南做世界服装工厂,打造万亿服装产业的目标一定能实现。

  河南省服装行业协会会长李刚

  李刚会长的发言,阐述了校企合作的机遇、需求以及潜力,为河南服装校企合作指明了目标方向。

  校企合作空间巨大

  随后,郑州市科技工业学校服装部主任花芬做了题为《知行合一,产教融合,工业革命迫使服装教育前行准备》的校企合作经验介绍。花芬从职业技能大赛入手,介绍了学校在职业教育方面取得的成果,并且从校企合作基地建设、管理模式以及就业等介绍了经验。

  中原工学院服装学院院长刘让同

  中原工学院服装学院院长刘让同教授的主题演讲《共享共赢,也谈服装学院校企合作实践》,以共享共赢为主线,从企业的使命、高校的职能等五个大的方面系统分析,阐述了校企合作的内在规律,并展示了中原工学院服装学院在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方面取得的丰硕成果。

  杭州职业技术学院达利女装学院白志刚教授,介绍了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趋势,分享了校企共同体理论模型,并重点介绍了达利女装学院专业建设实践经验,指出产教深度融合不仅能够为企业定制培养适用人才,同时还可以促进院校教师队伍建设,通过工厂式院校、院校式工厂二者的融合,打破教师和技师的界限,技师进课堂,教师下车间,开发了实用课程,把理论与实践真正地结合了起来,形成了巨大的生产力,产生了显著的经济效益。白志刚对河南服装校企合作也提出了中肯的意见。白志刚说,河南省院校要做的首先是找准办学定位,依托产业办专业;根据岗位要求,建立项目化课程体系;由行业协会牵头,建立企业项目中心;分类招标课题,实施项目化教学;做好项目考评,促进产教融合。

  接着,和达利女装学院合作的达利丝绸浙江公司设计总监李红梅,也从企业的角度分享了校企合作的经验。李红梅介绍说,校企合作,企业投资办校,明确了主体,也明确了主导方向,收益最大的还是企业。产学研一体化,人才资源得到最大限度的开发利用,使企业如虎添翼,发展劲头十足。另一方面,效益好了,教师的收入提高了,能动性巨大,形成了良性循环的大好局面。

  最后,中国纺织服装教育学会会长倪阳生做了总结发言。倪阳生充分肯定了河南省服装行业协会的工作,指出校企合作大会是一个思想交流、合作研究、共同提高的平台,效果很好。他站在全国服装产业的高度指出,纺织服装作为国家的支柱产业、民生产业,也是我国国际竞争优势非常明显的一个产业。产业的发展离不开人才的培养、离不开人才的支持,“创新是关键,根本靠人才,基础在教育”。“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没有标准格式,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希望学校和企业都要积极主动起来,不拘一格地探索各种合作模式,培养人才、振兴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