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SDA 6月供需报告中对于美棉新季产量的下调是基于3月种植意向的987万英亩来推测的,因此后续美棉产量存在较大上调的概率。在6月报告发布前夕,美棉生长状况处在较为令人担忧的阶段,彼时的单产预期来看,6月初的美棉优良率偏低的情况下,USDA给予了820磅/英亩的预期,而近期生长状况来看,美棉优良率有小幅提升,全美偏差植株占比更是下降4%,7月供需报告中的单产水平与收获面积同样存在同步上调的可能。由此引发下周发布的USDA 7月供需报告存在潜在的偏空调整概率,美棉产量或上调10-15万吨左右,到达320万吨附近的水平。

近五年美棉优良率的走势中,7-8月份变动较大,美棉新季单产在三季度存在较大的天气扰动。过去三年,美棉优良率均出现了从7月下旬开始出现持续的下降,其中主要原因是受到了美棉产区干旱恶化或飓风的影响。从NOAA今年五月发布的飓风预测模型来看,2025年大西洋飓风数量有60%的可能将高于正常水平,后续西南棉区存在着较大飓风威胁。因此,对于美棉的产量预期,三季度的产区天气仍然是关键。
干旱方面,今年美国南方干旱已得到大范围缓解,考虑到ENSO指数已回归中性,且今年种植期大概率没有拉尼娜与厄尔尼诺影响,产区干旱回头概率或许低于过去三年。然而9月底前,得克萨斯州南部与西部棉区的干旱存在持续的可能,部分产区后续美棉单产水平仍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
本次美棉实播面积报告内容偏空的背景下,新季供应端带来的外盘反弹驱动暂时有所减弱,7月供需报告的潜在利空或给棉价带来一定压力。而放眼国内产区,新疆棉苗情良好与面积增长带来的丰产预期也仍在,郑棉价格的上方空间也同样暂时受限,但国内旧季库存偏紧逻辑带来的近月支撑较强,外盘影响暂有限。在北半球产区种植面积逐渐尘埃落定之后,新季的故事正式进入到天气唱戏的章节,市场也步入天气炒作的窗口期。再加上国际贸易端的风波未定,新季供需两端的悬念均在持续,三季度将持续关注各产区天气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