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中国郑棉期货大幅下跌,11月合约下跌了235元,跌幅为1.7%,四周内累计下跌了3.7%。根据中国某机构预测,中国棉花种植面积可能增长超过8%,产量将飙升8.3%,至721万吨,创下新纪录。此外,中国对外国棉花的需求支撑ICE价格的日子已经过去,中国8月份的棉花进口量比去年同期下降了72.6%,巴西占了最大的份额,中国需求在优质新棉即将上市时表现疲软。尽管美国种植者希望中国购买更多美棉,但目前来看可能性很小。

巴基斯坦新棉上市量较上年同期激增40%,价格持续下跌。然而,最近的洪水使新作物的平均质量恶化,而最终的产量数据可能远低于预期,迫使巴基斯坦大量进口外国棉花。
印度棉花价格在过去一周有所回升,等待新作物的大批到货,同时CCI正在完成库存的销售。由于美国加征关税给印度服装出口造成负面影响,印度进口需求可能保持疲软,而新棉上市量的增加将压低价格。同时,印度国内生产也受到棉花进口关税在年底前取消的威胁。然而,最低价格(MSP)制度将限制国内价格的下降,而外国对低价印度纱线的需求可能会支持棉花市场。
随着全球棉花产量的增加和关税影响的持续,未来几周国际棉花价格回升的可能性不大。经济不确定性、关税、消费萎缩、利率波动以及诸多其他因素或将导致期货市场长期处于区间震荡状态。市场对天气变化、产量下调等因素几乎无动于衷,只有政策面、宏观面或者需求驱动发生重大变化,才能扭转市场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