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降税  环保  棉纱  服装  盛泽  纺织  染费  化纤  缅甸  卢比  美棉  皮棉  阿克苏  生态  服装定制  染料  不染色  中俄  丝路柯桥  人民币 

轧花厂经营逻辑的转变

   日期:2025-10-31     浏览:80    评论:0    
 轧花厂经营逻辑的转变
 
2025/26年度新棉上市一月有余,市场呈现三大特征,收购端,北疆“双 29”皮棉一口价稳定在14400-14500元/吨;销售端,截至10月底新疆棉销售量超200万吨,轧花厂“随收随销”成主流,赌后市存货现象锐减;定价端,“锁基差、后点价” 模式占比大幅下降,现款现货的一口价交易重回主导。这一转变并非偶然,而是产业多方力量博弈的结果。
一、轧花厂经营逻辑的转变
 
资金链压力与历史教训倒逼企业转向保守。北疆轧花厂普遍面临信贷收紧情况,银行因前两年行业原因强化风控,放贷额度与期限收紧,企业为扩大收购量并降低还贷风险,通过一口价销售可快速回笼资金。更关键的是,前两个年度大部分轧花厂因“基差后点价” 遭遇亏损——郑棉震荡回落叠加仓储费、财务成本累积,部分企业亏损达2000元/吨以上,惨痛教训使其主动放弃风险敞口较大的定价模式。
 
同时,2025/26年度籽棉收购成本与皮棉售价形成合理价差,轧花厂加工费有1000元/ 吨左右保障,“收购-加工-销售”闭环可实现稳定盈利,无需通过赌后市博取超额收益。
 
二、下游需求不足的刚性约束
 
纺织企业的“弱需求+低库存”策略主导采购偏好。今年下游内需“金九银十”预期落空,江浙纺企C32S纱线持续亏损超三个月,纱布成品库存攀升至45天以上,开机率仅恢复至70%。终端企业普遍采取“随用随买”模式,对基差定价的复杂性与不确定性接受度低,更青睐一口价带来的成本确定性。
 
数据显示,当前纺织企业棉花库存周转天数降至18天,较去年减少6天,短期补库需求更倾向通过一口价快速成交,这与轧花厂“快销”诉求形成精准匹配,推动现款现货交易占比回升至60%以上。
 
三、期货市场相对稳定
 
郑棉主力合约的窄幅盘整提供了锚定基准。CF2601合约在13500-13600元/吨区间持续震荡,期现基差稳定在1200-1450元/吨,消除了价格剧烈波动带来的定价困扰。
 
四、产业风险偏好的周期性回落
 
经历2023年“抢收亏损”和2024 年“基差陷阱”后,涉棉主体风险偏好降至近五年低位。棉农端因目标价格补贴托底,交售意愿平稳,无大规模惜售;轧花厂端信贷“双结零” 压力下,优先保障资金安全而非规模扩张;贸易商端则减少预采购比例。这种全链条的稳健心态,叠加中美关税战结果难料,彻底瓦解了赌后市的土壤,使“定价回归本源、交易追求效率”成为市场共识。
 
五、棉花品级缺陷削弱期现套利空间
 
北疆新棉的品质问题直接阻断了基差交易的核心逻辑。据公检数据显示,奎屯、塔城等主产区皮棉中41级及无主体品级资源占比显著偏高,且普遍含有淡点污棉,多数批次不符合郑棉仓单注册的品级要求(需主体品级明确且无跨级混杂)。截至10月21日,市场尚无 2025/26年度北疆棉仓单注册,印证了品级缺陷对标准化交割的制约。
 
即便少数达标批号可注册仓单,其升水水平也严重不足。当前北疆“双 29”皮棉现货基差约1000-1150元/吨,而郑商所仓单基差显著低于这一水平。贸易商若采用基差定价采购,要么轧花厂不愿卖,要么贸易商无法通过注册仓单完成期货套保对冲风险,因此转向无套保需求的一口价交易成为必然选择。
 
六、产量预期宽松奠定理性收购基础
 
籽棉增产预期从供给端根除了抢收动机,为顺价销售创造前提,未出现往年非理性抬价现象。收购成本与现货价格的精准接轨则实现了顺价基础。以北疆“双29”皮棉为例,按籽棉收购价6.20元/公斤、净衣分38%测算,折合皮棉成本约13200元/吨,叠加1000元/吨加工费后,总成本约14200元/吨,与14400-14500元/吨的一口价形成200-300元/吨的安全边际。这种成本-售价的良性匹配,使轧花厂无需依赖基差交易博弈价差,通过一口价即可实现稳定盈利。
 
 
标签: 轧花厂
 
更多>同类纺织资讯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纺织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我们的服务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隐私  |  付款方式  |  404页面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粤ICP备100843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