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全国纺织服装企业免费注册推广
棉纱价格 棉花 棉纱  有机 氨纶 环保 越南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行业资讯 > 国内新闻
纺织业:亟需减税缓解当前多重压力
时间:2012-09-06 08:53:48  来源:中国纺织报  共有条评论


  2011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财政政策要继续完善结构性减税政策。结构性减税作为2012年国家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的一个重要载体,引起各行业企业界和经济研究工作者的密切关注。究竟什么是结构性减税,纺织行业为何迫切需要减税政策之东风,纺织行业应当如何借力结构性减税政策之东风实现健康发展,笔者将在此对这些问题进行探讨,以期引起相关各方的思考。

  一、结构性减税的涵义

  早在金融危机爆发之初,2008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便明确提出结构性减税的概念。强调有选择性地减税,主要通过调整税种、税目、税率和税式支出等可控变量,有选择性地减轻市场主体的税收负担,引导其在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同时按照宏观调控预期目标进行生产经营活动,从而更好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

  结构性减税通过减轻企业和居民税收负担的传导机制,实现总量上的扩张效应和结构上的激励调节。调整税种、税目、税率和税式支出,一方面能够减轻企业和居民的税收负担,为市场主体创造良好的税收环境,增强微观经济主体的活力;另一方面通过税收政策的导向功能,引导投资和消费行为,调整经济结构,优化配置资源,促进经济社会更好发展。

  结构性减税政策的根本目的在于,激发市场活力,增强发展动力,推动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分析结构性减税政策,首先要考虑到对需求的刺激特别是扩大内需,推动经济平稳健康持续增长的效应;其次要考虑到改善供给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如何提高了发展质量和效益;还要考虑到是否增强市场主体的动力和活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使企业和居民真正从中受益;最后要考虑到如何保持财政收入的可持续性,有效防范财政风险。

  2011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把结构性减税与稳增长、控物价、调结构、惠民生、抓改革、促和谐结合起来,按照“远近结合、标本兼治、有扶有控”的原则,遵循市场规律,权衡利弊得失,做好战略谋划,实施相机抉择,防范各类风险,避免发生减税总量不清、调控目标不明、实施效果不佳等问题,把握好结构性减税的科学性、预见性和系统性,减少随意性、盲目性和模糊性。

  2012年初全国财政工作会议上,国家财政部部长谢旭人系统阐释了今年结构性减税的路线图,包括降低部分进口商品关税,继续落实提高增值税、营业税起征点,以及推进资源税、消费税等多项税收制度改革等。根据财政部新闻发言人戴柏华介绍,2012年结构性减税政策主要包括以下五个方面:其一是减轻中小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税收负担,带动就业和创业,增强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其二是继续加大税收政策支持力度,促进保障和改善民生;其三是稳步推进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其四是扩大物流企业营业税差额征税试点范围,出台物流企业大宗商品仓储设施用地的城镇土地使用税优惠政策,促进物流业健康发展,降低企业物流成本;其五是通过实施较低进口暂定税率等方式,鼓励国内不能生产或性能不能满足要求的先进技术设备、关键零部件以及国内紧缺的重要能源、资源、原材料等产品的进口。可以判断,这些措施可以更好地释放纺织行业中小企业发展活力,也有助于我国各行业经济结构调整和扩大内需等经济工作目标的实现。

  二、当前纺织行业迫切需要减税来缓解企业当前面临的多重压力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1年,全国3.6万户规模以上企业实现利润2956.42亿元,同比增长25.94%,增速较一季度、上半年增速分别回落27.63、15.31个百分点,2011年纺织工业规模以上企业销售利润率为5.54%。根据海关统计数据,2011年,纺织品服装出口总额2541.2亿美元,同比增长19.9%,增速较4月底降低7.2个百分点;其中,出口价格同比提高19.3%,出口数量同比仅增长0.5%。同时根据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对重点产业集群跟踪数据,2011年规模以下企业销售收入同比增长6.71%,利润同比增长9.9%,远低于规模以上企业增长水平。在9个出口比重大于20%的服装产业集群中,规模以下企业的利润总额同比增速仅有4.7%。

  从数据上不难看出,2011年行业主要指标保持较快增长,运行态势基本平稳。但是,行业运行中面临的各类风险较往年明显增多,国际市场持续低迷、原料价格大起大落、生产成本持续上涨、融资环境紧缩等因素都增加了行业运行压力,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均呈现放缓势头,出口数量和行业利润增速下滑尤为突出,部分订单逐步向各项成本更加低廉的东南亚国家加速转移,小微企业运营遇到较大困难,而这些困难在2011年解决未果的情况下转至2012年,从紧、严峻的态势将在2012年全年继续显现。

  在此背景下,纺织企业在应对劳动力成本上升、原料价格波动、能源动力价格上升等一系列要素成本上升方面需要继续付出更大的努力,但对于棉花、金融、财税、汇率等外部环境的问题,企业无法通过自身努力加以消化,亟待国家出台相关政策给予关注和扶持。

  同时,2011年我国税收收入达89720亿元,增长22.6%,我国税收收入占GDP的比重为19.03%。可以看到,我国实施结构性减税具有一定空间。鉴于纺织行业的现状和特点以及当前内外需市场的具体情况,建议国家能够切实减轻企业税收负担,及早研究解决长期困扰棉纺等行业“高征低扣”(增值税征17%扣13%)问题,减轻棉纺企业税赋。将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扩大到纺织行业的生产性服务业领域。考虑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就业贡献,允许企业所得税扣除一定比例的工资支出。同时建议国家在减轻企业税收负担同时,能够着力稳定国内棉花市场、降低银行贷款成本、贯彻落实中小企业扶持政策等多项政策综合运用,组合配套使用,把握好各种政策工具的平衡点,用最小的政策资源和代价取得最好的调控效果。

  三、纺织行业持续健康发展仍离不开自身素质的大力提升

  同时,我们也要明确地认识到,减轻各行业税收负担仍属于解决当前紧急问题和困难的办法,属于外因,算是行业稳步提升的“东风”。要使纺织行业持续健康茁壮发展,实现纺织大国向纺织强国的转变,归根到底,离不开行业自身多方面的积极努力提升,这就需要行业企业认真着手以下几方面工作:

  1、在劳动力用工方面,牢牢坚持以人为本。当前纺织行业劳动力用工存在诸多问题,其中工人流动率较高是损害行业信心和积极提升企业劳动力素质的重要症结所在。据相关研究机构报告,当前我国2.6亿农民工劳动力中,六成以上的劳动力已经是80后、90后,相比较上一代70后的农民工劳动力,这些新生代劳动力更加注重对社会各种资源的学习、运用和消费,在工作同时更加注重自身各项素质的不断提升和对自我生活质量不断改善的追求。而很多企业主则仍旧无法正确认识到这一规律,往往抱怨现在的新生代农民工吃苦耐劳的品质缺乏,这显然不符合社会不断前进的大趋势。

  同时我们可以从各种媒体报纸杂志上纷纷看到一些优秀企业已经开始着力改善企业工人的生产车间环境、吃住环境、业余娱乐生活设施条件,甚至积极加大在厂区内或者厂区附近建立农民工子弟幼儿园、小学等教育设施方面的投入,解决农民工夫妻宿舍及其下一代的教育等各方面后顾之忧,以此来保持企业用工稳定性。这种先进经验正是坚持以人为本,符合社会不断发展前进的客观规律,势必会为企业创造出更加丰厚的回报,从而增强企业在市场中竞争优势。

  2、在企业管理方面,积极改造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其一,深化企业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面临“招工难”与“劳动力成本”大幅上升并存,学习国际和国内先进的企业管理制度,加强基础管理和信息化应用,提高企业劳动生产率,降低生产成本。

  其二,加快技术改造,提升设备先进水平。主要包括淘汰落后工艺技术和设备,加快高端纺织机械研发,保证国产装备占有率。适当引进国外先进设备,加快新技术的消化吸收和再创新。

  其三,加强新产品开发,提高产品附加值。主要加强高仿真、功能性、差别化及高新技术纤维材料、产业用纺织品等关键技术的研发和产业化,开发个性化、时尚化、低碳绿色纺织消费品,提高附加值。

  其四,加强自主品牌建设,优化营销渠道建设。推进优势品牌企业发展产业链两端、带动广大中小企业配套的模式。收购整合国外品牌企业,尽快向品牌、营销等高附加值环节延伸。

  其五,积极运用各项金融工具,抵御各种市场风险。企业应积极学习使用不断丰富和发展的外汇市场产品,原料期货市场产品,为规避汇率风险和原料价格波动风险采用合适的金融工具。

  其六,加大市场开拓,降低贸易摩擦。积极利用国内行业性展会和积极参加国际展会,重点加强对新兴经济体国家出口市场的跟踪监测和预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