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全国纺织服装企业免费注册推广
有机 棉纱价格  棉纱 环保 棉花 氨纶 越南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行业资讯 > 国内新闻
解“毒校服”之惑
时间:2013-03-20 09:55:04  来源:中国纺织报  共有条评论


  毒校服事件后,各地纷纷抽检

  北京市抽检未发现毒校服

  北京市学生统一着装管理服务中心主任翟士良透露,从北京市教委系统组织的校服抽检情况来看,从去年到现在,未发现可分解芳香胺或甲醛等有毒有害物质的检测记录。

  翟士良表示,从去年至今,北京市教委系统组织的校服抽检中,未发现可分解芳香胺或甲醛等有毒有害物质的检测记录。北京市教委自2002年起,每年都要出专项财政经费请专门的质检机构对全市学生装的安全、质量进行随机抽检。校服使用中,还会再次抽检。

  此外,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也不断组织对学生装的检测。翟士良表示,如果发现有毒有害物质,相关企业将被逐出学生装生产企业推荐名单。“北京市的学生装质量是安全可靠、有保证的。”

  北京市学生统一着装管理服务中心教师任志勇透露,这几年一直在研究新的校服款式,邀请知名专家、企业帮助设计。其中有针织和梭织结合的,比如学生穿制式装不便于做操和运动,会在膝盖、肘部等部位加上一些针织面料,使衣服更有弹性,便于学生活动。届时,学生们不用每天带两套衣服上学,制式装也将有运动功能。

  翟士良透露,未来,北京市将进一步修改学生装的相关管理办法,建立市级监督、区县管理,由学校与家长委员会共同决策实施的学生装管理工作新机制。“这将加大家长委员会的话语权,以及学校的自主权。”

  另外,新的学生装征订工作机制也在探讨中,其中包括适时引入招投标机制,尝试推进学生装购买厂店直营试点工作等。将来,学校和家长委员会一旦选定了某种款式、价位的学生装,学生可直接拿钱到厂家购买。

  翟士良表示,学生装款式设计的推荐工作也在进行中,比如要突出学生装的性别特征,从颜色、款式、装饰、线条的设计上,都要考虑到男女学生装的差别。此外,未来本市还将提高学生装面料的科技含量,真正让孩子们穿得既安全、实用、舒适,又漂亮、时尚。(刘欢)

  湖南校服检测暂无安全隐患 仍存在PH值超标、染色不牢等问题

  今年2月,上海市“毒校服”的事件曝光后,各地纷纷展开对校服的监察检测工作。据湖南省质监局相关工作人员介绍,本次共检查学生服装生产企业68家、学校87所,并从生产企业抽取样品76批次,从学校抽取样品95批次。

  人民网长沙3月15日电(记者 匡滢)今年2月,上海市“毒校服”的事件曝光后,各地纷纷展开对校服的监察检测工作。湖南省质监局立即组织省纤维检验局对全省学生服装生产企业和部分学校的校服实施了监督检查,抽检样品中未发现对人体有害的可分解芳香胺染料以及甲醛含量超标的问题。

  据湖南省质监局相关工作人员介绍,本次共检查学生服装生产企业68家、学校87所,并从生产企业抽取样品76批次,从学校抽取样品95批次。经检验,171批次样品,合格146批次,合格率为85.4%。未发现对人体有害的可分解芳香胺染料以及甲醛含量超标的问题。

  从本次抽查检验的结果看,虽然没有发现存有学生服装安全隐患,但仍存在一些质量问题:其中18个批次的学生服装成份含量实测值与标注值不符,属欺诈行为,侵害了消费者的利益;4个批次的校服检测pH值超标,穿着后可能刺激皮肤,引起皮肤不适;3个批次的染色牢度不符合标准要求,穿着后容易掉色,既影响美观,又可能污染其他衣物。

  湖南省质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针对本次抽查中暴露的问题,将进一步抓好产品质量主体责任的落实,督促企业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和各项规章制度,加大对学生服装生产企业的监管力度,定期监督检查和专项监督抽查,及时发现、整治和打击学生服装生产加工环节的产品质量违法行为。同时加强与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沟通配合,规范学校集团采购行为,推行“送检报验”制度,即:招投标样品必须先送纤检机构检验,中标后交付学校的学生服装,也必须经质监部门抽检合格后,校方才能发放学生使用

  浙江温州一小学新校服异味重 家长质疑又现“毒校服”

  日前,上海“毒校服”事件引发各界关注。不想近日浙江温州一小学被曝出新校服有异味,家长怀疑又现“毒校服”。14日,记者从校方获悉,厂方的第一次送检报告称一切合格,但为了让家长放心,学校已经将校服二次送检,目前正在检测中。

  3月上旬,温州不少家长发帖称,温州南浦小学的新校服有一股浓重的机器和类似机油的气味,味道刺鼻,闻了头晕。“味道很重,散不出去,我们把衣服挂在阳台上,不敢给孩子穿。”该校一位家长在接受采访时说。

  记者了解到,由于校服异味太重,家长们都不敢让孩子穿新校服。“孩子穿上会隔着衣服吸气,若是真的有毒,那可麻烦了。”家长担心道。

  14日,南浦小学校长龚国锋告诉记者,学校方面确实收到不少家长反映,随后便与生产厂家宁波象山县朝骏服饰有限公司(下称“象山朝骏”)取得联系,得到的答复是:服装面料在生产时沾染了一些机器机油。

  龚国锋说,该厂家提供的面料送检报告称,一切合格,不存在任何问题。“为了让家长放心,我们已经再一次送检,检测结果还需一段时间。”

  然而,记者在调查中还了解到,该批校服原本的生产厂家不是象山朝骏,而是温州市煜龙服装有限公司(下称“温州煜龙”)。

  为何最后生产厂家会有所变动?负责校服统一招投标工作的温州市教育装备和勤工俭学管理中心书记林陈考告诉记者,该校夏秋季的校服是通过招标,由温州煜龙进行生产,而冬季的校服未经招标,是学校与温州煜龙自行协商决定的。(徐乐静 邵思翊)

  辽宁不合格项目多为pH值、纤维含量和标签三项

  未出现可致癌性的“可分解致癌芳香胺染料”

  辽宁学生穿着的校服是否安全?自2009年至2012年四年来辽宁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抽检校服的报告显示,辽宁省学生校服质量检查的结果并不理想,四年平均合格率68.15%,其中2012年抽检合格率为70%,2010年抽检合格率最低,仅为53.3%,整体合格率走势偏低。

  检测数据校服抽检合格率“走下坡路”

  从辽宁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得到2009年至2012年全省学生校服质量抽检的质量报告。2009年,全省学生校服产品实物质量抽样合格率为70%。而2010年沈阳、抚顺等10个地区的30家企业产品实物质量抽样合格率为53.3%,较2009年的抽检合格率降低了16.7个百分点,产品质量明显下降。

  2011年,沈阳、本溪等9个地区的29家企业接受了抽检,产品实物质量抽样合格率为79.3%。虽然比2010年的合格率提升26个百分点,但合格率也没到八成。

  2012年的学生校服抽检报告结果显示,学生校服产品质量有所下滑。共抽检了大连、抚顺等11个地区的40家企业的40批次产品,合格28批次,抽样合格率为70%。

  从四年的抽检结果上看,辽宁省学生校服的质量呈现上下波动的特点,但是整体质量偏低,合格率最高时也不到八成。另外,从2011年的报告附件可以看出,辽宁省接受抽检的学生校服生产企业均为小型企业,大型企业和中型企业部分均为空白。

  查看四年来的校服抽检报告,发现不合格项目多为pH值、纤维含量和标签三项,上海校服中检出的具有可致癌性的“可分解致癌芳香胺染料”并未出现在辽宁省校服不合格项目当中。

  吉林省未发现“毒校服”

  从吉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获悉,日前,吉林省纤维检验处按照省质监局的部署,随机对我省长春市文教服装厂、吉林市旭远服装厂、四平市范家屯服装厂等18家企业生产的20个批次学生校服进行了抽检,均未检出可分解致癌芳香胺染料等质量问题。

  学生校服质量安全事关广大学生身体健康,涉及千家万户的幸福。今年年初上海爆出了“毒校服”事件,引起社会广泛关注。目前,吉林省纤维检验处按照省质监局今年二季度产品质量监督抽查计划,继续加大检查力度,检查重点不仅包括学生春秋装、夏装和军训服装面料、里料、饰料等原辅材料和成品,也将对已发放学生装进行可分解致癌芳香胺染料专项检测。(祝微)

  河北省高阳县质量技术监督检验所闫清华:

  企业如何应对?

  禁用偶氮染料检验步骤非常复杂,任一样品处理过程中的微小错漏都会导致错误的检验结果,而且整个检测中要使用昂贵的精密分析仪器,一台气质联用仪的价格一般在80万元人民币左右。同时,前处理过程中要使用大量高纯度的试剂和进口提取柱等材料,费用相当昂贵,而且一旦开机就不能频繁开关,即使没有样品,也要求长年运行。

  企业应对措施:我国相关产品出口企业应充分认清形势,避免使用致癌可分解芳香胺染料,及时掌握各国最新技术法规,尽早做好准备,改进生产工艺,选用环保型染料,以增强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出口生产企业应实施以质取胜和可持续发展战略。企业应提高技术水平、加强原料进厂检验,同时,相关人员应该多注意生产工艺的每一个环节,避免禁用偶氮染料进入到工序中,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从整体上提高企业的竞争力,从根本上突破新贸易壁垒。

  提高企业管理水平。企业的组织结构、战略管理及经营管理等必须适应科技时代和环保时代的要求。企业可以将ISO9000、ISO14000等管理标准与企业的实际情况结合起来,创造出适合自身的管理方法,从制度上保证产品质量品质和环保品质,从而在国际市场上处于有利的竞争地位。

  努力提高环保水平。企业应提高环保投入,设置专门环保机构和人员,开发绿色产品,加强绿色营销,绿色管理是企业赢得环境竞争优势的主要条件。

  我国出口产品应积极申请并取得出口市场需要的环境标志、安全标准、卫生标准和社会责任标准等认证。特别是要重视贸易出口国的产品认证要求,根据进口商要求的标准提供产品。

  国家生态纺织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滨州实验室崔庆华、王学利:

  禁用偶氮染料如何检测?

  禁用偶氮染料的检测原理,是用不同的方法把织物上的染料萃取下来,进行还原分解,再对还原产物用气-质联用仪(GC-MSD)或液相色谱仪(HPLC-DAD)进行检测,分析裂解后的产物。

  检测方法标准GB/T17592—2006《纺织品 禁用偶氮染料的测定》对操作的表述比较粗略,存在模糊点,同的检测人员因对标准理解不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差异,影响测定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新旧标准适用的产品范围的比较

  标准GB/T 17592—1998 的适用范围为“适用于棉、毛、麻、丝和粘胶纤维的纺织制品”。事实上,除天然纤维和粘胶纤维外,还有大量的合成纤维产品。由于原标准适用范围较窄,导致在检测这些产品的偶氮染料含量时没有依据。因此,GB/T 17592—2006 在适用范围上明确指出“适用于经印染加工的纺织产品”。经印染加工的纺织产品为:采用各种着色剂,包括染料(dyes)、涂料或颜料(pigments)染色或印花的产品。

  取样

  对于禁用偶氮染料的检测,由于取样方法不同,有可能导致试验结果不同,造成漏检或误判,因此有必要明确取样方法。

  单一颜色的产品、均匀混色或类似效果的产品,试验的取样无特别要求。对于由纤维或颜色不同的多组件组成的纺织产品,则单独对每一个组件分别检测。有花型图案(包括印花和色织)的产品,原则上不将其中的某个色块作为独立的组件进行检测,一般按下列方法取样:

  1)对于有规律的小花型,取至少一个循环图案或数个循环图案,剪碎后混合。

  2)对于循环较大或无规则的花型,尽可能按主体色相的比例取样,剪碎后混合。

  3)对于白地的局部印花、独立印花及分散花型,取样应包括该图案中的主体色相,当图案很小时,不宜从多个样品上剪取后合为一个试样。如果这些局部花或分散花色相不同,则宜分别取样检测。如果仅作为企业内部生产控制或质量分析的检测时,则另当别论,可以单独取一个图案或一种颜色进行检测。原则上每个花色单独取样。如果没有特殊要求,且样品花色多于3个的时候,可以选取适量多的样品混合后再取样。因为GB/T17592-2006的方法检出限为5 ppm,所以在花色为3个的情况下,可以每个花色单独取样0.33 g混合后作为一个样品试验。而花色为2个的情况下,可以每个花色单独取样0.5 g混合后作为一个样品试验。

  前处理方法的选择

  从技术条件上分析,现有GB标准的样品预处理条件不适用于聚酯纤维。聚酯纤维的染色通常采用高温高压染色或载体染色工艺,因此,还原前需经萃取剥色处理。

  不过在不同实验室对此的选择也不尽相同,有的实验室采取100%涤纶样品才按附录B处理,其它含量的含涤样品均按常规方法处理;有的实验室取50%为分界点,大于50%按附录B处理,小于50%按常规方法处理。但是作者认为这两种方法都有其局限性,对此,标准应给出具体的指导方法。对于这个问题,作者认为比较合理的处理方式应该如下操作:纯涤纶样品按标准附录B进行剥色法处理;如果样品涤含量较少,且只有一个花色,这时可以采用萃取法处理样品;如果样品涤纶含量大于50%,且只有一个花色,可以适当增加取样量以满足定性需要;如果要定量则要两种方法都用做,结果取平均值;花色多的含涤纶样品按取样原则处理。

  前处理

  萃取前处理

  标准GB/T17592—2006要求:将样品剪成5 mm×5 mm的小片,混合,准确称取1.00 g样品于具塞试管中,加入16 mL柠檬酸缓冲盐,于(70±2)℃水浴条件震荡反应30 min,加入3 mL还原剂,混匀后继续于(70±2)℃水浴条件震荡反应30 min,结束后,将反应试管放入流动水中,使其在2 min中内冷却至室温。

  这里有两个30 min需要引起注意。其中,前一个30 min是为了使样品充分润湿以提高萃取效率,对于某些含有涂层或难以浸润的样品可以适度延长,以提高萃取效率;后一个30min必须严格控制,因为时间过长会使邻氨基偶氮甲苯和5-硝基-邻甲苯胺等某些禁用偶氮的发生过度还原。反应结束后要求2 min中内冷却至室温也是为及时终止反应,防止过度还原反应的发生。

  剥色前处理

  标准GB/T17592—2006要求:准确称取1.00 g样品,用五色纱线困扎,在萃取装置的萃取室内垂直放置,使冷凝剂可以从样品上流过。加入25 mL氯苯抽提30 min,或者加入25 mL二甲苯抽提45 min,提取液冷却至室温,在真空旋转蒸发器上于50℃驱除溶剂,得到少量残余物,残余物用2 mL甲醇转移至具塞试管中,加入15 mL预热到(70±2)℃的柠檬酸缓冲盐,将其放入(70±2)℃的超声波浴中处理30 min,然后加入3 mL还原剂,混匀后继续于(70±2)℃超声波浴条件反应30 min,结束后,将反应试管放入流动水中,使其在2 min中内冷却至室温。

  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一般水泵很难做到在50℃驱除溶剂。在实验过程中发现采用70℃驱除溶剂大约需要20 min左右,且对反应几乎没有影响。在转移残余物的过程中,应加入10 mL左右的柠檬酸缓冲盐再超声处理,不然过多的水分会因为偶氮柱吸附饱和后进入洗脱液,导致浓缩后的样品中含有较多的水分无法氮吹至近干,从而影响最终的定容。

  洗脱

  将反应液挤压转移至偶氮柱中,吸附15 min,用20 mL×4的乙醚(或叔丁基甲醚)洗涤试管中的样品,分别倒入偶氮柱,控制流速,用100 mL圆底烧瓶收集洗脱液。

  具体洗脱时间标准GB/T17592—2006中没有注明,可能是考虑到要得到相同的标准品回收率,不同的偶氮柱所需要的洗脱时间会有较大的差别。作者采用MACHEREY-NAGEL公司,型号为CHROMABOND XT的偶氮柱,通过实验得出最佳洗脱时间在20 min左右。特别在定量的时候,控制样品和标准品的过柱洗脱时间要尽可能一致非常关键,这样才能保证结果尽可能准确。

  浓缩

  用真空旋转蒸发器,控制水浴温度不高于35℃,将洗脱液浓缩至大约1 mL。然后用氮吹仪吹至近干。

  这一步一定不能直接旋蒸浓缩至干,因为2,4-二氨基甲苯和2,4-二氨基苯甲醚容易挥发,控制不好会被抽走而造成含量降低或假阴性结果。同样,在氮吹的时候流量也不能太大,防止易挥发的组分的损失。

  定容

  将10 ug/mL的混内标溶液1 mL加入圆底烧瓶中,超声混匀,经0.22 um的滤头过滤后转移至样品瓶中,以供定性和定量分析。

  因为很多样品加入混内标溶解后会出现不溶物,所以可以用超声加速溶解和混匀,然后用滤头过滤以防止不溶物对仪器的污染。

  定性

  采用GC-MS法定性,将样品瓶放入样品盘中中相应的位置处,调用编辑序列,然后运行序列。

  本实验室的仪器操作条件为色谱柱:DB-17MS,30 m×0.25 mm×0.25 μm;温度:进样口220℃;辅助器280℃;离子源230℃;四极杆温度:150℃;柱温:60℃保持1 min,以15℃/min升温至200℃,保持0 min,再以20℃/min升至310℃,保持5 min;载气:He;流速:1.0 mL/min;离子化方式:EI;质量扫描范围:35~350 amu;进样方式:不分流进样;进样0.2μ L。

  为了提高检测效率,可以编辑23种禁用偶氮的标准谱库,将其编入方法,使其自动检索有无禁用偶氮。为保证结果的准确性以排除假阴性结果,再对样品谱图进行选择性离子检索,与标准品谱图对照以确认结果的准确性。如果遇到有同分异构体的禁用芳香胺,还须做应用相应的程序做进一步的异构体确认。

  定量

  如果查出某种禁用偶氮,需称取适量标准品配成适宜浓度的标准品溶液。取1 mL标准品溶液,加入16 mL柠檬酸缓冲盐和3 mL浓度为200 mg/mL的连二亚硫酸钠水溶液后混合均匀,经过偶氮柱洗脱、浓缩,最后把10 ug/mL的混内标溶液1 mL加入圆底烧瓶中,超声混匀,经0.22 um的滤头过滤后转移至样品瓶中,作为标准品以供定量分析。

  禁用可分解芳香胺的限量值

  GB/T17592—2006 的测定低限为5 mg/kg,当检测值<5 mg/kg 时,报告结果为未检出;当检测值≥5 mg/kg 时,报告实际检测结果。但要注意的是,GB/T17592—2006的测定低限为5 mg/kg,并不等于是GB18401禁用的可分解芳香胺的限量值,纺织产品上可分解芳香胺的限量值仍然是20 mg/kg。在执行GB18401时,当检测值≤20 mg/kg 时,判定为符合要求;检测值>20 mg/kg 时,判定为不符合要求。

  未经着色加工的产品

  一般,经着色加工的产品才会涉及到染料和颜料,禁用偶氮染料也是针对此类有色产品进行控制的,但在未着色的白色或本色产品中也有可能检测出可分解芳香胺,这种情况大多是由于整理剂、粘合剂等其他化学品造成的。因此,对未着色产品一般不做禁用偶氮染料项目的检测,即使检测出可分解芳香胺,也应分析是否是染料或颜料造成的。如果该产品未经过染色或印花工艺,则可判定该产品未使用禁用的偶氮染料。

  含氨纶产品

  含氨纶的产品有时会检出可分解芳香胺,对此结果要进行分析,看其是氨纶本身的缘故,还是确实有禁用的偶氮染料或颜料。一般,如果含有氨纶的产品的可分解芳香胺超标时,可将氨纶拆出后检测产品不含氨纶的部分;如果不含氨纶的产品未检出,则可以判断该产品的可分解芳香胺是由于氨纶引起的,不属禁用偶氮染料,并在检测报告中注明。

  同时检出苯胺和对苯二胺的样品

  如果样品中同时检出苯胺和对苯二胺,可能是由于GB/T17592-2006的处理方法引起4-氨基偶氮苯分解而造成的。故此情况应按GB/T23344-2009重新处理样品以确定是否含有4-氨基偶氮苯。

  邻氨基偶氮甲苯和5-硝基-邻甲苯胺

  邻氨基偶氮甲苯和5-硝基-邻甲苯胺经GB/T17592-2006方法处理后进样检测分解为邻甲苯胺和2,4-二氨基甲苯,因此对于这两个化合物目前没有合适的处理方法。

  纺织品禁用偶氮染料的检测是一个技术要求很高的项目,不但要求操作者对标准熟练掌握,而且更要求操作者具有一定化学专业知识和技能。因此,该项目在操作实施过程中应引起更多的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