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全国纺织服装企业免费注册推广
有机 棉纱价格  棉纱 环保 棉花 氨纶 越南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行业资讯 > 国内新闻
制造业或将重回美国 中国制造如何应对
时间:2013-05-06 17:40:37  来源:华盛顿邮报  共有条评论


  《华盛顿邮报》报道,随着中国最低工资标准不断提高以及中美工资差距逐渐缩小,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在美国投资办厂。今年1月,“联想”在美国开办一家制造厂,生产个人电脑、平板电脑以及电脑服务器。据美国工业创新组织数据显示,2010年至今美国新增52万个就业岗位,其中5万个是由在美或回美的企业提供。“美国制造”只是微弱的“火苗”,还是将迎来“第二春”?

  美国工厂投资中国这实在太常见了,但如果一家中国企业在美国设厂,你会觉得奇怪吗?这事就发生在今年1月,总部在北京的联想在美国惠特赛特成立子公司,生产个人电脑、平板电脑、服务器等。

  那些在外投资已久的美国企业做出类似决定,通用电气、福特汽车等公司都已发表声明,要将一部分制造业搬回美国。一些经济学家认为这只是微弱的“火苗”,也有一些人认为这是“美国制造”复兴的开始。据美国工业创新组织数据显示,2010年1月至今,美国新增就业岗位52万个,其中5万个岗位由在美或回美投资的企业提供。这个数字初看还不错,但它无法同过去十年制造业就业减少的数字相比——2000年到2009年,美国600多万制造业工作消失。

  但乐观主义者认为美国制造业复兴理由充足。除了美中之间工资差距缩小外,美国工人生产率保持上升,页岩气新技术为美提供廉价能源。美国工厂因此竞争力大增,不仅同欧洲和日本相比有优势,也能同制造业巨人中国竞争。编译/许敏杨涵

  中美时薪差距日趋缩小

  许多分析家认为,中美工资差距缩小是最重要的因素。信贷保险公司优乐赫姆斯经济学家诺斯说,两国工人的工资差距从2006年的每小时17美元(约合人民币104元)下降到2015年的7美元(约合人民币46元)。

  诺斯说,“如果我待在国内,就可以降低库存开支,减少运输开支。也接近市场,我可以保持高质量生产,也可以保护我的技术。”

  这种看法似乎很普遍。波士顿咨询集团(简称BCG)2012年的调查发现,37%的美国大制造商都考虑把部分制造业从中国转回美国。他们指出的因素不仅是中国工资和福利成本上升,也包括劳动法趋严、劳资纠纷和罢工事件。

  另一方面,美国工人的吸引力在上升。BCG表示,美国工会势力减弱,会员人数长期下滑,是吸引公司“回家”的原因。

  BCG称,不仅是中国,到2015年,美国的制造费用将低于欧洲和日本。包括本田、丰田在内的日企正加大对美国工厂的投入。

  美国相对便宜的页岩气也是吸引企业“回家”的另一个原因。位于德克萨斯州和宾夕法尼亚州的工厂将页岩气转化成乙烯,而乙烯是制造塑料和防冻剂的必要材料。

  尽管当前出现一些积极因素,人们关注的是,这究竟能走多远。诺斯说,那些依赖廉价劳动力的工业——包括纺织业和大规模制衣企业——可能永远不会回到美国。“中国的供应商们已经建起了相当稠密的供应网络,方便推介各种新产品。”麻省理工学院的一名研究制造业的教授博格说。

  中小企业缺乏培训工人的财力

  麻省理工学院的报告称,美国制造业不再是大型企业把持,而是掌握在中小企业手上,难点是中小企业却可能缺乏培训工人、推广产品所需的财力。

  许多企业开始和学校合作来提升这种能力,博格说。柯达的衰落证明,大型企业不再花钱培训新员工,小型企业联合起来通过学校培训求得人才。

  纽约州政府为支持半导体制造业,就是通过联合小型企业来共同分享高校的实验室、培训课程、研究成果等公共资源。

  奥巴马政府耗资10亿美元在全国成立研究室,来支持美国制造业,第一家研究中心是成立在俄亥俄州的国家制造业研发中心,主要研发3D打印技术以及其他数码科技。

  麻省理工学院的报告显示,这种合作经营方式比传统的减税优惠模式更有效率,它能让大量企业留在本国发展。

  就业岗位和传统岗位不同

  最关键的问题是,制造业回归美国能带来多少就业岗位?

  当然美国像1980年代那样,再度建起1900万制造业大军是不可能了。因为新创造的就业岗位也和传统岗位不同。一方面,工人不再承认属于工会,工资也不再比平均工资高;另一方面工作的技术含量有所提高。麦肯锡全球研究院2012年一份报告显示,1990年以来,自动化技术的革新,导致人力成本降低了40%-50%,且这种趋势仍在继续。中国和德国曾是制造业中心,因为缺少自动化技术正逐渐丧失优势。

  另外,专家认为美国还有其他优势。制造业比其他行业更注重科研,而科研又能导致制造革新。宝洁和吉列就将研发列为企业的重要部分。

  麻省理工学院的报告还指出,制造业能带动其他服务行业的发展。俄亥俄州一家小企业,以制造管道套管为主,就能为石油钻井平台等行业提供技术支持。

  [专家解读]

  美国制造转型对中国制造影响有限

  近年,美国将目光集聚制造业,尤其是受金融危机影响,执政的奥巴马政府称重振“美国制造”,作为刺激美国经济的重要手段。美国制造和中国制造有何不同?对中国制造将产生哪些影响?为此,本报记者专访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宏观经济研究室主任牛犁。

  潇湘晨报:中国制造与美国制造有哪些区别?

  牛犁:首先是发展阶段不同,中国仍处在工业化、城市化的发展阶段,美国早已进入后工业化阶段;其次,中国目前的制造业处于中低端层次,靠规模化取胜,而美国制造业更趋向高端化。

  潇湘晨报:美国制造业的回归会侧重哪一方面?

  牛犁:美国倡导回归的是高端制造业,而不是中低端制造业,因为中低端制造业美国已不占优势,比如劳动力成本等。不过,美国经济的增长仍然会以科技研发、金融业等高端服务业为主体。

  潇湘晨报:在美国GDP的构成中,其制造业占的比重有多少?

  牛犁:美国经济以服务业为主导,其产值占美国GDP的70%左右,第二产业产值占GDP的20%左右,农业产值占比很少,制造业占的比重非常低,而我国第二产业产值占GDP的比重是40%左右。

  潇湘晨报:美国制造业迎来第二春,会不会有越来越多的企业撤离中国,转投美国?

  牛犁:这只对美国本土的企业有一定影响,美国针对回归本土的美国资本,在税收等方面有一定的优惠;另一方面,这两年美国的能源产品价格偏低,涉及高端产品的制造业领域,和进入后工业化时期的欧洲、日本相比,有一定的优势。

  但美国这种举措,对中国制造的影响有限,因为中国利用的资本来自于全球很多国家,美国资本所占比例不是很大;另一方面,重振“美国制造”战略,给正在进行结构调整、产业升级转型的中国带来了新的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