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全国纺织服装企业免费注册推广
有机 棉纱价格  环保 棉纱 印花 棉花 氨纶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行业资讯 > 国内新闻
宁波检验检疫局开展认证网格化检查活动综述
时间:2013-11-20 09:45:12  来源:中国国门时报  共有条评论


宁波检验检疫局副局长童鲁波(右二)调研慈溪企业认证工作

检验检疫人员深入企业进行认证过程风险点控制核查

  网格化检查提升认证公信力

  市场经济的最大特点是竞争,竞争的焦点是质量。消费者如何在眼花缭乱的市场中选择质量过硬的产品,安全放心的消费;广大企业主如何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脱颖而出,获得消费者的青睐和信任。生产企业和消费者,像是站在悬崖的两端,犹豫观望,期待信任的桥梁出现。专业认证机构就像是桥梁的建设者、传递信任的使者,通过规范的认证行为,建立起信任的桥梁。可以说,认证机构的认证行为是国际通行的市场经济运行的制度安排,关乎民生诉求,关乎社会诚信,关乎国家利益。

  正是因为认证行为的重要性,认证行业的公信力,就显得尤为重要。认证机构是否有资质、有能力,认证机构的认证工作是否客观、独立、公正;获证组织的质量管理体系是否真实有效运行,能否对生产产品的质量安全进行有效护航,这直接关系到认证行业的公信力,也影响到市场经济的信任基石。

  不可否认的是,当前的认证市场,认证机构“鱼龙混杂”、“良莠不齐”,部分机构的认证行为存在弄虚作假,甚至出现收钱发证的恶劣现象。为此,提升认证公信力成为认证行业的共识。实践证明,网格化检查是认证监管的有效手段,通过网格化检查可以充分了解一个地区管理体系认证的总体情况;通过网格化检查,也可以了解重点地区、重点商品质量管理的总体水平;通过网格化检查,还可以促使认证理念的转变和认证质量的总体提升。在 2013年8月召开的全国认证机构会议上,11家未经国家认监委批准擅自从事认证活动的认证机构和作业点被曝光,另有3家认证机构及办事处被责令进行3个月停业整顿。会上还公布了国家认监委对部分认证机构认证有效性监督抽查的结果。这些工作表明我国认证认可工作朝着公正、规范和有效的方向又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全覆盖”、“抓重点”开展网格化检查

  网格化检查,也称“拉网式”检查,宁波检验检疫局根据国家认监委的相关要求,结合宁波地区实际,科学地开展2013年认证网格化检查,检查突出了“全覆盖”、“抓重点”两大特点。“全覆盖”,是指重点区域和重点商品的“全覆盖”,宁波局将北仑、鄞州、宁海3个区县定为本次网格化检查的重点区域,将出口玩具定为检查的重点商品,确保在这3个重点区域的所有出口玩具生产企业的获证组织以及认证机构的认证行为全部纳入检查范畴。“抓重点”,是指把握关键,确定了“认证全过程中关键点”、“获证组织方面的问题”以及“认证机构方面的问题”的检查重点,并重点关注认证机构对获证组织开具不符合项、机构对组织的质量安全风险控制点有无实施有效控制等方面。

  经检查,北仑、鄞州、宁海3个重点区域的重点商品涉及的企业有48家,共涉及管理体系认证证书56张,其中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证书48张,环境管理体系认证证书6张,职业健康管理体系认证证书2张;认证机构主要有包括中国质量认证中心、上海挪华威认证有限公司、上海英格尔认证有限公司等11家。经检查发现,上述48家宁波地区出口玩具企业中,质量认证总体和体系运行良好的企业占27.1%,体系运行正常的占60.4%,体系运行基本正常的占10.4%,体系运行较差的占2.1%,体系运行无效的0家企业。

  如名言所说“幸福的家庭都是一样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质量体系的运行也是如此。除了27.1%运行良好的企业之外,其余72.9%的企业质量体系的运行各有各的问题,但归根结底,问题来自两个方面。一是获证组织方面,常见的问题有获证动机不纯,不是来自主观上想要提升质量管理水平的内因,而是来自外部市场竞争的压力,或者政府采购、注册备案等的需要;最高管理者质量意识淡薄,企业管理人员素质不高,流动频繁,“全员参与”更是纸上谈兵;体系文件与实际工作“两张皮”,内审、管理评审走过场,生产现场管理混乱、缺少相应的台账和记录等等。二是认证机构方面,常见问题有审核把关不严,现场审核人天数不足,审核人员专业能力不足;只审核体系文件,不注意体系文件和企业实际管理的结合;对获证监管不够,重发证轻监管,后续监管走过场等等。

  实现认证网格化工作制度化、常态化

  党的十八大开创了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时代。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实现质量强国梦,质量工作的地位越来越重要,而认证认可工作是国际通行的质量管理手段,认证认可工作面临大有作为的有利形势。《质量发展纲要》(2011-2020)在夯实质量发展基础篇中,要求参照国际通行规则,建立健全法律规范、行政监管、认可约束、行业自律、社会监督相结合的认证认可管理模式。国家质检总局局长、党组书记支树平对国家认监委和地方两局提出的“完善制度、凸显作用”的工作要求,就是要求在新的经济形势下,尤其是在政府职能调整、法检制度改革、法检目录减少的时代背景下,充分和有效利用认证认可这个国际通行的质量管理手段,通过常态化的认证监管工作,承担好质量管理的重要职责。

  首先,要强化认证认可法律责任制度,加强对认证机构违法行为的追究和问责,对唯利是图、买证卖证的责任主体,尤其是严重影响认证市场秩序、损害认证公信力的行为,进行严厉处罚,提高违法行为的成本,做到“谁发证、谁负责,谁违法、谁担责,谁执法、谁究责”。

  其次,要完善认证制度建设,确保认证监管有据可依。应抓住认证全过程监管这条主线,建立和完善认证机构备案制度、认证过程监管制度、获证企业备案制度、认证网格化检查制度等,使得认证监管工作人员的认证检查工作有据可依。尤其是认证网格化检查要充分用好国家认监委的自愿性管理体系认证信息平台,对辖区内企业获证情况、对相关认证机构的资质、认证范围以及审核人员等等有所了解,结合系统内有效的组织活动信息,提前做好工作计划,抽调专业对口、标准熟悉的一线监管人员组成检查组完成工作。

  另外,建议有效运用认证网格化检查结果实现对认证机构的分类监管和动态化管理。可以建立一套对认证机构实施评价的指标体系,综合考虑认证机构的资质、业务量、监管机构的认证网格化检查结果、社会各界的投诉举报等相关因素并进行科学评估,确定认证机构的分类等级,并将分级结果公布以接受社会查询和监督。监管机构的认证网格化检查要常态化,检查结果要成为认证机构评估指标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认证机构的评估结果要成为监管分类的依据,同时要强化对认证机构的动态管理。

  认证监管助吉利出口大增

  浙江吉利汽车有限公司是吉利控股集团目前最重要的出口基地,出口量占集团出口总量的50%以上。出口市场主要包括东欧、拉美、中东地区等数十个国家和地区。浙江吉利汽车有限公司从2003年开始出口,由起初的年出口仅几百辆发展到目前年出口6万辆以上,这其中认证认可工作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作为其所在地的检验检疫部门——宁波检验检疫局一直以认证认可工作为抓手,保质量、促发展,推动吉利汽车更快更好出口。

深入总装车间过程检验

吉利汽车滚装出口

  体系检查打造免验金牌

  说起吉利汽车,早些年给人的第一印象应该就是“便宜”。从李书福的“汽车就是一个沙发加四个轮子”到“造老百姓买得起的车”,吉利的低价战略赢得了市场但是也遭遇了瓶颈,如何提升品质进军更高端的市场成为了新的课题。

  2009年吉利战略转型推出全新子品牌帝豪,宁波检验检疫局从帝豪车型试产伊始便主动派专家组赴企业进行品质管理培训和审查,帮助企业从文件制定、记录使用等方面进行整合优化,保证技术人员全面掌握新品牌新车型的技术要求、工艺标准、设计规范和安全指标,保证产品合规范、高质量、精工艺。针对汽车品质检验的复杂性和特殊性,积极探索出口汽车检验模式,利用高清视频等手段加强对影响整车质量的装配线和安全性能检测线以及关键工位的监管。在检验检疫部门的指导帮助下,吉利牢固树立了企业是质量第一责任人的意识,建立了一整套完善有效的质量管理体系。

  今年8月吉利帝豪车型顺利通过国家质检总局组织的出口免验审核,使其成为我国首个获得出口免验资格的家用轿车产品。

  信息优势开拓新兴市场

  帝豪车型的推出,让吉利不再满足原有的拉美、非洲市场,而是将目光瞄准了欧美、西亚市场,但是这些市场因为经济较发达,技术性贸易措施也较多,部分要求甚至严于国内标准。以海湾地区为例,海湾6国对于汽车有其特有的GCC认证。GCC对车辆技术水平和结构以及安全的要求比较高,尤其涉及环境气候要求比较严格,客车乘客空间和行李舱空间要求较高。根据GCC认证的特殊性,宁波局检验人员利用检验检疫系统在应对技术性贸易措施信息搜集、分析方面的优势,主动对企业进行宣传,将认证中的要求一一讲解,并结合相应实例进行分析。

  通过宣传讲解,企业顺利通过了GCC认证,迅速进入海湾市场。2013年1月至10月,吉利向海湾地区出口共计1.7万辆、货值1.7亿美元,海湾地区成为吉利除东欧外最重要的海外市场,也是新的出口增长点。

  体系基础创新监管模式

  帝豪车型的成功带动吉利的出口量大幅增长,今年1月至10月,吉利汽车累计出口汽车336批次,平均每个工作日就有2批次出口车辆需要检验。为解决检测批次频繁这一现实难题,宁波局基于吉利的质量体系创新整车出口监管模式,坚持“检验与生产同步、监管与认证同行、质量追溯与售后服务同网”的三同模式,通过对吉利供应商审核、进货检验审核、售后维修信息搜集等方式,将监管链向前伸、向后延,再利用高清视频、检测数据对接等手段加强对影响整车质量的装配线和安全性能检测线以及关键工位监管,实现中间出口环节加速。新模式的施行平均每批次可以为企业节省2~3天通检时间,取得良好效果。

  认证有效与质量安全唇齿相依

  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不断加速,中国玩具出口也面临机遇与挑战并存。一方面,我国玩具企业通过ISO9000、ISO14000或者SA8000管理体系认证不断为其赢得国际订单助力加分;另一方面,欧盟非食品类消费品快速预警系统RAPEX、美国消费品安全委员会CPSC频频因机械物理伤害、化学危害事故对中国制造的玩具发出警示通报。

  何以众多通过管理体系认证的玩具企业会在国际市场上栽跟头?2013年宁波检验检疫局以认证有效性监管工作为抓手,对北仑、鄞州、宁海3个县市区57家获证玩具企业进行拉网式全覆盖检查,并就质量安全风险点控制难题进行了原因查找、剖析和破解,保障认证公信力的有效传递。

  风险悬而未决 质量隐患频现

  6月,北仑局在对2家输欧玩具企业排查时发现其PVC原料邻苯二甲酸盐超标;7月,宁海局发现1家推车企业外包加工的PVC踏脚带增塑剂DEHP严重超标;8月……

  据统计,网格化检查共发现企业质量安全风险点共计36个。检查人员陷入了沉思,何以ISO9000管理体系会在产品质量风险控制时出现失灵的状况?

  检查人员介绍,排查结果显示获证组织和认证机构之间的“默契”配合导致了质量安全风险始终高悬。据了解,宁波玩具企业以民营为主,安全意识不强,获证动机往往是应付国外客户验厂压力,主动借认证提升管理消除质量风险的不足15%。认证机构市场也鱼龙混杂,部分认证机构为迎合此类企业需求,放宽认证要求,联合企业简单照搬文件,未全面梳理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点,收钱发证,皆大欢喜,这也直接导致风险点控制形同虚设。

  管理精益求精 铸造产品安全

  “好孩子对质量的追求走在了宁波玩具同行的前列,对质量管理的精益求精让其始终保持行业领先。”网格化检查人员在检查前向笔者说道。果不其然,一进入宁波好孩子儿童用品有限公司大门,映入眼帘的满是质量管理文化的标语和贴着员工改进产品生产建议的展板。

  好孩子公司视产品质量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的体现之一。认证之初,就严格挑选ISO9000权威认证机构中国质量认证中心作为其认证公司,结合自身实际,在CQC审核人员严格细致的认证过程中建立了较为完善的质量安全控制体系,并从文化、组织、制度、流程4个方面,营造氛围、明确责任、建立规范、全员参与,着力找出、解决质量安全风险点,达到质量持续改进的目的。

  强化风险控制 凸显认证作用

  认证有效性与产品质量安全唇齿相依。鉴于玩具产品的种类繁多、材料复杂、工艺不一、标准差异等特点,质量安全风险控制认证过程显得尤为重要。笔者建议:

  一是管理体系认证要有好的目的。获证企业要以规范管理行为打破国外技术壁垒,稳步提高产品质量安全为目的,避免随意性。二是风险点控制要全员参与。除领导重视外,还需要带动全员参与到设计开发、原料采购、生产过程、外发加工、验收入库等全过程中来。三是密切合作联合应对。认证过程中通过认证机构和获证企业紧密合作,尽可能全面剖析制定出风险点一览表。四是强化风险点控制检查。结合日常检验监管及现场检查工作,将认证过程中质量安全风险点控制作为常态化检查内容,形成长效监管机制。

  认证:能力比证书更重要

  近年来,ISO9001质量体系认证、ISO14000环境质量体系认证,生态纺织品认证等一系列体系及产品认证成为环保、健康、优质的代名词,也是企业叩开高端市场大门的“金钥匙”。与此同时,各种认证服务公司或充当中介、或提供咨询、或开展培训,为企业获证搭建起信息沟通、能力提升的“桥梁”。这些“桥梁”质量怎么样?他们能让企业驶上转型升级的快车道吗?宁波检验检疫局在今年5月在辖区内开展管理体系认证网格化检查,笔者也跟随检查人员探访几家获证企业。

  谋一时者不足谋一世

  “我们企业通过ISO9001质量体系认证,产品也是经过检测获得认证的生态纺织品,怎么还会出现甲醛超标?”宁波帕玛服饰有限公司董事长鲍明源拿出检测报告不解地说。带着疑问笔者跟随认证有效性“网格化”排查人员来到帕玛服饰,一张经过ISO9001质量体系认证证书赫然醒目。监管人员查看了生产现场,调取认证服务合同、监审报告等各类资料。“涂料印花作为外包工序为什么没有按照体系要求对外包方进行审核?”检查人员对企业的一份原辅料检验报告提出疑问,“你们的做法与程序文件要求不符,这就是导致产品不合格的主要原因。”随后检查人员调阅了当年的监审报告,发现认证公司监审评审员并未对该问题提出不符合项。

  “证书与能力不匹配,体系和运作‘两张皮’是我们检查过程中发现最普遍的问题。”检查人员告诉笔者,“第三方认证公司问题也不少,初审把关不严,年度监审‘走过场’,不符合项跟踪‘蜻蜓点水’让证书的含金量大大降低。”

  据统计,在今年的“网格化”认证监管排查中,仅鄞州就发现15家企业存在上述问题,第三方认证公司日常很少挖掘企业运行中深层次问题,责任也不小,这种浮在表面的“低价值”认证,当然不能保证企业和产品长期质量安全。

  提升能力方谋长远

  宁波凯信服饰有限公司先后获得ISO9001/ISO14001/OHSAS18001等体系、环境、产品认证,作为宁波乃至全省服装的龙头企业,他们的认证情况又如何呢?笔者跟随检查人员来到位于鄞州五乡的企业总部,检查人员同样查看现场并调取部分认证资料。笔者在现场发现,与一般企业不同的是,凯信在运行质量体系中十分重视制度建设和执行落实,每道工序配备相应检验人员。来到企业检测实验室,工作人员正在对一批面料做理化性能检测。笔者也随即采访了一位正在检测的技术员,除了掌握了娴熟的检测理论知识之外。还迅速说出了企业质量目标、愿景和核心价值观,企业文化中处处渗透着质量体系的理念。

  “不能为认证做认证,其实我更看重能力。很长一段时间,我着力于提升企业的质量控制能力,有了能力认证就‘水到渠成’了。”邱今涛回顾当年引进ISO9001质量体系的历程时不无感慨,“我对认证公司也特别挑剔,为了找到能真正对企业有帮助的认证公司,我换了3家公司。”正是把能力认证作为质量体系认证的终极目标,凯信在短短几年时间里,实现从传统制造向技术研发、品牌销售的华丽转身,2012年实现销售收入近9亿元,跻身中国服装业出口百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