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阿克苏  纺织  生态  染料  人民币  皮棉  服装定制  盛泽  卢比  美棉  降税  化纤  环保  服装  丝路柯桥  染费  缅甸  中俄  棉纱  不染色 

毒从何来?突围产业链污染困境

   日期:2018-12-11     评论:0    

时尚有毒?耐克、阿迪达斯、李宁、雅戈尔……一大批时尚品牌被拉入了黑名单的最前端。惶恐不是应有的态度,拒绝更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绿色和平组织与被调查企业各执一词,是非曲直还无法评判。

时尚之毒,犹如行业产业链中的草蛇灰线,洞穿产业链上各环节,链中环节都难脱其咎。但也大可不必谈毒色变。

如何来梳理这个环保连环扣,又如何来理性面对时尚之毒?

产业链的复杂

服装产业,是一个复杂的产业,细分程度高,产业链涉及诸多环节。要说清楚时尚产业链的污染问题,就要追根溯源。

“以棉花为例,作为天然纤维原料,在棉花种植阶段喷洒杀虫剂等农药,就很容易使棉花受到‘污染’。合成纤维原材料生产过程中则可能会涉及重金属、甲醛、氯化苯酚和有机锡等有害物质/指标。”位于北京的testex瑞士纺织检定有限公司认证经理李明东在采访中告诉记者。

可见,时尚产业链上的污染防不胜防。据记者采访了解,在纺织品服装的生产过程中,最容易“涉毒”的是染整环节,由于其间要加入大量的化学助剂。中国纺织工业协会检测中心主任伏广伟表示:“有些有害物质不是直接应用到生产中,而是助剂中不可避免地含有,如甲醛等。但常规上,这种助剂中的甲醛,在出厂后是要给处理掉的。”纺织品生产过程中的“湿法处理”工艺(包括染色、清洗、印花和织物整理)产生了大量包含有毒有害物质的废水。

这样的“废水”成为绿色和平组织开展调查的线索,此次他们发布的两个报告中所列举案例——雅戈尔纺织工业城和中山国泰染整有限公司,都是对其所排放废水取样检测。据了解,雅戈尔集团的业务已拓展至整条产业链,“雅戈尔”三个字不仅限于服装品牌,此次检测的“雅戈尔”是纺织工业城。这两家工厂是阿迪达斯、耐克、彪马、李宁等许多国内外知名服装品牌的供应商,如污染属实,关涉的也多是染整等服装产业链前端环节。

虽然“毒瘤”深埋于产业链前端,但服装品牌却成为了预设责任承担者,令消费者谈毒色变,谈涉毒品牌色变。对此,有一种说法认为,品牌自身完全有能力去掌控他们对环境造成的影响,品牌应与供应商一起淘汰生产过程中使用的有毒有害物质。

品牌企业真的具备这种号召力和执行力吗?

品牌企业的“无力”

算上面料、辅料,一件常规意义上的成衣制品可能要由几十种材料组成。一条流水线上大家各司其职,服装品牌要做的工作更多是通过创意将其组合起来。所以服装品牌一般拥有大量供应商。

一家北京的品牌服装企业负责人在采访中无奈地表示:“我们也不想像现在这样每一款面料都要先拿去检测,检测一次800元,花钱不说,还很麻烦。如果真的出现问题,再重新返厂处理或是重新找面料,所耽误工期的损失是难以计算的。即便如此,我们也不会在这个环节存在侥幸心理,如果衣服到商场里被检出问题罚款是要几万元的,更划不来。”

可见,前期的面料检测给品牌企业带来保障的同时,更带来了负担。据伏广伟介绍,现在国家还没有对于面料流向市场前的硬性准出检测,服装企业在使用前只能通过主动找第三方检测来保证面料没有问题。“负责任的品牌企业都会指定实验室,对原料的所有批号都进行检测,面料分颜色进行全面检测。如果企业都做到如此,很多质量问题就会被杜绝,当然,检测成本会很高。”

品牌企业的可控范围是有限的,对于上游供应商他们当然也不能够一呼百应。更为复杂的情况是,一个供应商通常会与几个品牌行同时签订合同。因为产品周期比较短,潮流变化较快,这些供应合同有时也是短期的。所以这种变动不居的合作关系,要想使品牌企业发挥出行业领导作用并非易事。

染整环节的困惑

基于品牌企业的“无力”,是否可以“对症下药”,加强染整环节的“绿色度”?

雅戈尔和中山国泰先后公开发表声明,借助环保部门的检测结果,表示本公司所排放的污水符合国家排放标准和国际标准。

截至发稿前,本报记者联系雅戈尔公司的对外宣传部门,该部门负责人拒绝解释更多,告知情况都在“声明”中。

随后,本报记者又联系到了中山国泰的对外宣传部门,该部门陈先生接受了采访。“我们公司在管理和技术上都很严格,也要求上游供应商在提供原料时开具检测报告。如果真的有问题,我们也希望媒体可以呼吁行业从源头抓起,使染料助剂的质量得到保证,减少它们的有害物质含量,我们更担忧的是染料助剂的监管情况。”

对此,李明东给出了理性的分析,他介绍,纺织品服装如出现环保问题,原因主要是三个方面:一是原材料质量是否达标;二是生产过程中添加的染料、助剂和化学品的质量;三是生产工艺过程的控制,如染整过程中各项工艺指标的控制是否得当,这些都会影响到终端产品的环保达标。他也提到,oeko-tex标准体系就是以这样的思路控制产品的环保性能,该标准体系鼓励产业链的各个环节为产品环保达标和减少环境影响承担各自的责任。

据了解,在印染过程中,就算是同一颜色的布料,不同染缸染出的产品都会存在“缸差”。这就需要染整企业具备过硬的工艺管理能力,做到技术指标的稳定,不但可以保证产品质量,也可以减少检测的次数和误差。

不只染整企业在工艺控制上有难度,同时对于染整环节的检测也并不轻松。据瑞典化学品管理局估计,仅在印染过程中使用的物质就超过10000种,其中约3000种为常用物质。鉴于纺织业对化学品的用量如此巨大,显然很难在业内分享并维护有关化学品的信息,也很难针对每一种化学品的使用制定法规并实施。

监管的现实

正是因为产业链的复杂和可能出现的漏洞之多,要想改变行业的“非环保”现状,纺织品的检测显得尤为关键,而现实也不容乐观。

由于工艺没有实现标准化,服装检测可能存在随机性,伏广伟这样说:“如果真的要想保证流向市场的每件衣服都符合环保标准,唯一保险的办法就是把每件衣服都拆解开分项检测,那么我们也就没有衣服可穿,没有可行性。”

这是一个让人沮丧的结论,但又必须去面对。伏广伟还提到了“标准的多样化”,现在全国对于所有纺织品服装通用的是统一的检测标准,这本身就是不科学的,他解释道:“衣服的质量和价格是有联系的,对于低端服装制品,成本一再压缩,它们与高端成衣制品如何能够执行同样的质量检测标准?所以,需要建立一个更加科学的保证体系。”

检测标准的一元化,直接决定了监管工作无法深入。伏广伟坦然地承认,现在国内,仅限于对商场品牌服装的有针对性抽查,对于二三线的流通市场根本无法开展检测和监管,这些流通领域的服装质量更是处于“失控状态”。

“所以,这一次绿色和平组织的披露,我们要以正确的心态来面对,不能说其中涉及的品牌就不好,他们已是行业内的优秀企业了。但既然有问题,我们就要去解决。要告诉消费者的是,近几十年来国家在这方面的监管已经越来越规范,但纺织服装的质量监测改进和时尚业的环保进程都不是一蹴而就的,与经济发展、生产技术、消费水平都是相联系的。相信只会越来越好。”伏广伟这样表明他的态度。

 
 
更多>同类纺织资讯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纺织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我们的服务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隐私  |  付款方式  |  404页面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粤ICP备100843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