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阿克苏  纺织  生态  染料  人民币  皮棉  服装定制  盛泽  卢比  美棉  降税  化纤  环保  服装  丝路柯桥  染费  缅甸  中俄  棉纱  不染色 

沿海地区中小服企关停召唤市场良性机制

   日期:2018-12-11     评论:0    

在哲学家波普尔看来,科学理论无法用经验证实,只要经验无穷,结论就始终值得怀疑。他的“试错法”倡导一种对认识不断证伪、不断限定,从而提高其正确性的思维过程,即科学认识的形成须经历四个阶段:提出问题,尝试性解决问题,排除错误,正确认识。

反观行业,统计口径变化为我国服装行业今年一季度运行带来了与纺织全行业相似的繁荣表象。规模以上服装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增速和工业销售产值增速均实现29%以上的历史最高增幅,产量增幅15%;实际完成投资增速35%;服装出口金额同比增长18.4%;服装零售同比增长22.3%;主营业务收入增速和利润总额增速分别达到30.6%和44.33%。

一连串光鲜数据似乎说明服装行业再次焕发无限活力,然而服装作为终端产品行业,“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通过供给和需求的平衡机制,铸造、调整和完善着行业的发展兴衰。撇开“三驾马车”的传统分析思路,从实际市场感受出发不难察觉,“供给”和“需求”如同坐在市场平衡木两端的顽童,其中一个变了,另一个势必要跟着变。

从2011年一季度数据来看,“需求”的确在变:内需增速很高,但是内销数量增速远远低于内销金额增速;出口金额呈现两位数增长,但出口数量增速仅为2.33%。“价增量不增”的增长方式让价格矛盾更加尖锐。

与此同时“供给”也在变:人、原料、能源、政策等各种要素成本和供给量的变化都使得服装产品的供给越来越浪费不起;以长三角、珠三角为代表的沿海地区中小企业关停之风愈刮愈紧,沿海地区固定资产投资收紧等让“供给”变得越来越理智,但在国内二三线、三四线市场,新增需求驱使行业存在“供给”的非理性增长隐患。

无论供给还是需求,都与价格息息相关。首当其冲的奢侈品价格乱象已经引起政府有关部门的关注。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服装cpi终于涨了,市场上体现出来的实际涨价更为凶猛。这究竟是服装行业“终端话语权提升”、“附加值提升”,还是行业和品牌“抗风险低能”?涨价真的能有效平衡成本上涨,长期地作用下去吗?

服装价格的形成受很多因素左右,首先是庞大的产业规模和参差不齐的产业状态,本身就使服装行业缺乏相对透明和广泛认同的定价机制。多数品牌从“工厂”加工业务脱胎而来,采用成本定价,因此成本的波动会直接导致终端价格的跌涨,而服装成本的构成又牵扯着一条长长的产业链,任何一个环节的价格大涨都会成为举高服装终端价格的强大理由。

当人们热议劳动力、原料成本的时候,商业地租、物流黑洞等“加工外成本”也浮出水面。作为供给和需求的基本平衡机制,终端价格为何如此脆弱?要形成所谓价格良性机制,产业链各环节如何从吸收传导成本的现有模式中求得突破?在这个“试错以证伪”的过程中,似乎不难理解那些不合时宜的中小企业的必要牺牲……

 
 
更多>同类纺织资讯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纺织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我们的服务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隐私  |  付款方式  |  404页面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粤ICP备100843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