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全国纺织服装企业免费注册推广
有机 棉纱价格  环保 棉纱 越南 印花 棉花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行业资讯 > 国内新闻
郑国学谈“中国碳谷”成长路径
时间:2014-06-03 11:09:03  来源:中国纺织报  共有条评论


   作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吉林经济技术开发区有着自己的杀手锏——碳纤维产业,而当地的碳纤维产业集群誓要建成“中国碳谷”。这一愿景从何而来?吉林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主任郑国学说,他们既有实力又有魄力。

  从历史经纬看,吉林市是我国碳纤维产业的摇篮。早在上世纪70年代,当地中油吉化研究院就开始了从原丝到碳化的研究,开发出国内第一套采用硝酸一步法生产碳纤维原丝的生产技术,吉林炭素厂也在同期建成了国内最早的碳化生产线,并成为国内第一个军工碳纤维定点生产企业。

  郑国学所说的实力不只是历史积淀,观瞻当前的发展,他对于当地碳纤维的产业建设更有信心。郑国学表示,目前园区内,多个企业走在国内同行前列,基地内不仅有国内首创的碳纤维原丝生产技术,产品性能已稳定达到日本东丽公司T400水平,T700、T800高性能碳纤维中试也取得阶段性成果,而且更为重要的是,集群效应促进了企业间的相互合作,正将碳纤维的产业链拉长放宽增强。

  实力只是愿景实现的基础,魄力才是实现远景的意志。郑国学表示,尽管国内碳纤维产业普遍还没有赢利,但是作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碳纤维产业的价值无可限量。

  肩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园区放眼长远。“为国家做事情,不能只看重眼前利益,更要看重长远利益。”郑国学的思路是,传承产业优势,用战略性新兴产业改造老工业基地,一样可以引领地方经济的发展。他的名片上印着“不辱使命 埋头苦干 握沙成团 率先发展”的口号。

  大力投入 创新工作

  选择深耕碳纤维产业就要摒弃急功近利的心态,也意味着选择了细心培育的辛苦劳作。郑国学表示,经开区专门成立了碳纤维产业推进领导小组,专人负责碳纤维项目推进、研发机构建设、产学研合作、新产品开发、科技成果转化、人才引进、专项招商等方面的工作。

  由于碳纤维产业技术密集度高、研发投入大、风险较高,而且国产碳纤维有效的需求市场尚未成熟。因此,在碳纤维产业发展的初期,需要政府的介入与扶持。这在世界范围来说,都是该产业得以快速成长的保证。

  自2010年吉林市被科技部认定为国家碳纤维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以来,吉林市将科研经费的85%都投在了碳纤维项目上,用于支持碳纤维企业研究新技术、开发新产品。吉林市碳纤维产业形成了“丙烯—丙烯腈—聚丙烯腈基碳纤维原丝—碳纤维—碳纤维下游制品”国内最完整的碳纤维产业链,初步形成了集群化、规模化发展态势。

  去年,为解决碳纤维产业长期存在的科研力量分散、信息技术交流不畅等顽疾,吉林经开区打造了碳纤维公共应用研发服务平台。郑国学非常看重这一平台的建设,他介绍,碳纤维公共应用研发服务平台是集研发设计、创业投资、信息服务、人力资源等的公共服务平台,能够为产业基地内的企业提供完善的公共配套服务,实现资源共享。通过几大服务平台的建立,整合离散在政府、科研机构、教学机构、企业的各类资源,优化创业服务供给,降低创新创业的成本和风险。校园里的技术可以走出实验室,企业减少了研发的风险,政府的服务更有效率,这是多方共赢的举措。

  统筹规划 尽心服务

  选择了培育碳纤维新兴产业,当地也抛弃了集权式的管理与粗放式的服务,而引入现代化的管理与市场化的运作。郑国学介绍,吉林市出台了《碳纤维产业推进工作方案》、《碳纤维高端人才培养与引进实施方案》等多个政策性文件。这些政策性文件针对性强,围绕产业发展瓶颈而订,在破解碳纤维产业产品质量、生产成本、市场应用及投资融资等难题方面都有细化的指导。

  一个产业园要有一批龙头企业,要有一批重点项目。吉林经开区不仅拥有吉林化纤集团、方大江城碳纤维公司等碳纤维原丝、碳纤维研发与生产的大型企业,也拥有吉研高科这样的下游制品企业。郑国学表示,目前经开区突出抓好重点项目建设,对碳纤维产业链的关键节点项目,集中优势资源全力推进。

  谈及产业园区招商引资的进度和规划,郑国学表示,目前吉林经开区重点围绕碳纤维产业链缺失环节,重点引进一批科技成果转化能力强、带动作用大、产业关联度高的项目。特别是在下游方面,依托碳纤维公共服务平台,重点打造碳纤维复合芯导线、碳纤维汽车零部件、建筑补强材料等碳纤维下游制品工程示范线,加快科技成果转化进程,用取得的中试成果吸引域内外投资者,带动招商引资工作。

  “整体经济形势增长放缓,企业投资处于观望态势,招商工作相对之前要难。我们制定了通过打造碳纤维制品工程示范线,培育市场来招商引资的策略,在园区建立完善的产业链体系,让碳纤维上下游企业相互吸引,竞相入园。”这位园区负责人有着清晰的扩张思路。

  另外,郑国学介绍,在技术服务方面,当地政府成立了科技服务公司,在突出公益性的同时,以市场化的运作方式服务开发区的科技研发工作。在融资方面,当地政府出资成立中小企业担保公司,为经开区内符合条件的中小企业融资提供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