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全国纺织服装企业免费注册推广
棉纱价格 棉花 棉纱  氨纶 越南 纺织 棉花价格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行业资讯 > 国内新闻
棉价蚕食服装面料利润——长三角调查:从订单为王转向品牌出口
时间:2010-11-10 11:07:49  来源:  共有条评论


 处境艰难、生意难做、生死考验……这就是一些外贸企业如今的处境。这些灰色的词语与全球向上的经济形势形成鲜明的对比。

  近日来,在原材料价格上涨、劳动力成本增加以及人民币升值等多重压力的叠加效应下,江苏外贸企业普遍面临成本压力加大、利润逐渐被蚕食的考验。

  企业订单虽然增加但是利润下降,或是无人来做,一些企业甚至出现了“退订单”的情况。

  “年初的用工荒绵延至今,许多工厂门口常年贴着招工启事,现在只要能多招一个工人,就敢多接一张单。但由于招工不足,一些订单在积压、延期,就是没有人来干。”南京一家电子生产公司负责人称。

  此外,随时可能发生的汇率摩擦,仍是悬在企业头上的“一把剑”。“如果人民币持续升值,许多企业将无利润可言,面临着停产和倒闭的困境。”不少企业负责人表示。

  数据显示,自今年6月份重启人民币汇改以来,人民币汇率波动频繁对国内出口商造成极大的心理压力。南京一家外贸企业负责人介绍,该公司有部分货款已经到账但尚未结汇,因汇率变动仅今年9月份该公司就损失了近百万元。

  “汇率波动对出口企业来说,影响是非常直接的。”江苏一家不锈钢制品有限公司器皿海外销售部销售代表朱敏举例说,加入原材料上涨10%,产品的成本可能只是增加40%左右;但是对汇率来说,涨一个点,对于他们来说就是损失掉一个点的利润。

  而人民币升值对服装纺织业的影响最大。因为现在服装业出口利润较好的企业,利润率约5%,大多企业只有3%;如果人民币升值1%,近20%的服装企业濒临盈亏临界点;如果人民币升值5%,估计有一半以上的服装企业面临倒闭。
 
  “订单为王”转向“品牌出口”
 
  对策篇·转型

  有着10多年OEM(贴牌加工)经历的荣达电器当家人王冠军,感觉到外贸生意越来越难做。

  “过去我们一直强调‘订单为王’,然而近年来特别是金融危机以来我们开始发现,仅靠OEM利润很微薄,必须在国际市场打响自主品牌。”王冠军说,公司必须逐步扩大自主品牌的市场占有率,哪怕牺牲暂时的利润也值得。

  同样,南京另一家塑料制品有限公司已经品尝到了自主品牌出口的喜悦。“我们在国际市场打响自有品牌后,目前最高档的美工刀能卖到每把70元,相当于人家做100把美工刀赚得的利润。”该公司总经理陈永强自豪地对记者说。如今,这家塑料公司已是全球规模最大、品种最齐全的专业美工刀生产企业。

  江苏东渡纺织集团董事长徐卫民介绍,2009年,企业的各项指标都达到两位数的增长。“能够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取得比较大的发展成绩,度过这个难关,关键还是提前进行了结构调整。”徐卫民表示。

  据了解,江苏东渡纺织集团首先将重点放在了调整企业内销与外销的经营上。在保持外贸增长的同时,公司自有品牌———尤其是童装,在2009年达到了三位数的增长,并在国内建立了自己的专卖店和营销体系。

  南京一家服装企业负责人告诉记者一个数据,中国服装每件出口平均价格不到4美元,而意大利服装出口均价却超过50美元。两者差距的背后,是贴牌与自主品牌出口利润率的迥异。“十二五”期间,逐步扩大自主品牌的国际市场占有率,应是江苏外贸企业转型的重点之一。

  棉价蚕食服装面料利润
 
  面对棉价疯涨,受影响的主要是外贸出口型面料企业和上游的棉纱生产企业。

  棉纱涨价对面料企业一个最直接的影响就是所需的坯布大幅涨价。

  7月上旬之前,坯布的价格相对正常。以24×24×7260规格的纯棉坯布为例,当时的价格约为5元/米,8月份时价格涨到5.8元左右/米,8月下旬小幅回落到5.5元左右/米,自9月中旬开始则一路飙升,10月底价格已经涨到6.5~6.8元/米,相对7月之前其涨幅达到30%~36%。目前还在继续上涨中。

  当棉价疯狂,不少此前以生产全棉面料为主的企业开始部分采用化纤原料替代棉布。

  由此,也带动了化纤原料价格的上涨,涤纶、粘胶等其他原料今年以来都出现不同程度上涨。只是其涨幅相对棉价而言,尚在企业可承受范围之内。

  以粘胶短纤为例,据“中国·柯桥纺织指数”监测,3月8日粘胶短纤1.5D市场主流报价为19900元左右/吨,3月12日主流报价为20100~20200元左右/吨,到了10月18日市场主流报价已经涨到了22500~22600元左右/吨,10月20日粘胶短纤市场报价普涨500元/吨,1.5D市场主流报价为23000~23200元左右/吨,11月底预期涨至25000元/吨。过去的8个月里,价格涨了16.6%。

  对此深圳大洋行纺织采购人员张国平深有感触,让他感觉最为明显的是,当他给化纤面料工厂下订单的时候,普遍的提价都达到了2元/米。他5月份在某家面料厂看上的一款面料当时的价格为17元/米,到了真正订货时价格涨到19元/米。“这使我们不好操作。”他说。
 
  “大通胀”时代来临?

  美元进一步贬值,无疑对中国的外贸企业形成巨大冲击。
 
  分析篇

  “美国出于自身利益,再次实行‘量化宽松’货币政策,通过货币发行回购6000亿美元的国债,这可能引发全球性通货膨胀,并通过国际传导进一步加大中国通货膨胀的压力。” 南京大学商学院副院长裴平教授说,“目前,中国面临着较大的通货膨胀压力。负担来源于自身,长期以来国内货币供给增加较快,货币发行和信贷投放数量大,而内需却不充足,市场上的钱越挤越多,金融体系流动性越发充裕。同时,为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而形成的巨额外汇占款,为流动性再次注入‘流动力’。”

  对于美联储刺激方案,市场早有预期。“上周三FED议息之前,财经界已经通过美债走势等分析,知道很大概率上不会加息,而且关于宽松货币规模,前期FED的大小官员都有过暗示或者吹风。”平安证券有限责任公司南京太平北路证券营业部财富管理部分析师谢琦说。

  两年前,为冲抵金融危机的损伤,中国政府拿出4万亿人民币,启动了“经济振兴计划”,巨额财政支出还吸附了约10万亿元的银行贷款同时支撑经济增长。“由此,固定资产投资高速增长,巨额财政支出推动了生产要素价格大幅上涨,”裴平教授认为。“不止是现在,从危机开始,美元就在不断贬值,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明显提高,这对我们企业的影响,进口成本增加首当其冲。”

  “蒜你狠”“豆你玩”“姜你军”,都不再为奇。较之3年前,棉花价格的涨幅翻了一番。商务部数据显示,自2009年12月出口同比增速回正以来,棉花在2010年5月一度冲高至48.5%。此时,以2009年减产15%的棉花产量应付全球棉纺织业复苏的需求,价格应声而上。玉米同样也“过了一把瘾”,IGC(国际谷物理事会)9月30日发布报告称,预计今年全球玉米库存消费比为15.65%,较17%的警戒线低了1.35个百分点,这无形中推高了涨价的预期。

  裴平教授表示,在这个敏感时期,农副产品价格持续攀高,农业生产受到自然灾害冲击的影响同样是重要诱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