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全国纺织服装企业免费注册推广
棉纱价格 棉花 棉纱  氨纶 越南 纺织 棉花价格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行业资讯 > 国内新闻
0.35美元与8美元启示——纺织业:如何走出低端产业链
时间:2011-02-09 10:09:31  来源:新华网  共有条评论


 深受孩子们欢迎的芭比娃娃,目前几乎全部由中国生产加工出口。但是,从每个芭比娃娃中,中国企业得到的加工费仅为0.35美元,而拥有该品牌的美国企业获利近8美元。芭比娃娃背后的利润分配模式尽显制造方的弱点和尴尬。 
 
  中国,作为世界制造大国,如何建立有核心竞争力的自主品牌?如何走出低端产业链?成为万众瞩目的焦点。 
 
  缺乏自主品牌,“中国制造”为他人作嫁衣 
 
  “中国制造”的“品牌之痛”是如此真切。 
 
  中国服装行业品牌之一红豆集团给阿玛尼贴牌加工西装,每套的价格是50美元,但到了阿玛尼的专卖店,每套的价格是500-800美元,价差高达10-15倍。“这就是品牌的价值,也是中国服装企业普遍面临的品牌瓶颈。”红豆集团总裁周海江说。 
 
  上海海关的一项调研表明,中国生产的惠普笔记本电脑出口到美国后,市场售价约为1000美元,其中美国公司在销售环节获利169.6美元,中国企业得到的加工费仅为30.3美元。 
 
  根据有关方面的统计,从服装到钢铁,中国每小时向全球输出价值1亿美元的“中国制造”。但这些产品大多数为贴牌生产,处于国际产业链中的最低端,中国只能赚取一点可怜的加工费。 
 
  “全球化生产的游戏规则就是这样,从事‘三来一补’代工生产的低端制造者没有定价权,没有利润分配话语权。”国家发改委对外经济研究所所长张燕生说。 
 
  张燕生说,制造业是一条产业链,包括产品设计、原料采购、仓储运输、订单处理、生产制造、批发经营和终端零售等环节。在整个全球分工产业链中,中国由于缺乏核心技术,缺乏自主品牌,缺乏自己的营销渠道和服务管理体系,常常是只能“为他人作嫁衣”。 
 
  这种以加工贸易为主的贸易方式却为中国催生了一个浮肿的外贸数字:2010年上半年,我国加工贸易进出口额达52777.6亿美元,而外商投资企业加工贸易实现贸易顺差1373亿美元,是同期我国贸易顺差2倍多。 
 
  海关总署署长盛光祖表示,外商投资企业是我国贸易顺差的主要来源,也是贸易顺差的主要受益者,它们利用中国廉价的劳动力等生产要素从事加工贸易,获得其中绝大部分利润。 
 
  商务部研究院院长霍建国说,中国外贸自主品牌的缺乏与中国知名跨国企业的缺失有很大关系。尽管这些年外贸自主品牌出现了一定进展,但在知名品牌和知名产品建设方面的进展依然缓慢。 
 
  他认为,品牌的建立和扩展客观上需要集团支撑,中小企业在研发投入、品牌行销和网络建设上困难较大。因此,树立“中国制造”的金字招牌,扭转外贸中种种受制于人的被动局面,中国需要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和知名度的大型跨国企业。 
 
  创立自主品牌知易行难,“中国制造”亟待转型 
 
  “创立自主品牌和企业转型必须经历短期阵痛。”苏州家用清洁卫生电器制造公司副总裁庄建华坦言。 
 
  庄建华这样描述企业创立自主品牌的“痛”:大量的资金和资源投入,必须面对来自生产能力、技术研发、品牌营销能力的竞争,短期内企业盈利能力可能被削弱。 
 
  但是,“事实证明我们努力开拓自主品牌的路子走对了。”庄建华说。凭借十几年为国际知名企业做代工贴牌业务积累的经验,苏州家用清洁卫生电器制造公司近年来每年投入近千万元用于技术研发,从2008年起开始有意识地在国内外市场打造自主品牌,并在法国、意大利、马来西亚、捷克招募了解当地经营形态的品牌代理商。通过多年的品牌培育,企业上半年自主品牌国内销售量同比增长了200%,国际销售从零起步2010年有望突破1千万美元。“美欧市场前景仍然不明朗,但是我们自主品牌这部分销售额预计可占企业总体的15%-20%,大大降低了对代工订单的依赖。” 
 
  突然而至的国际金融危机曾使中国外贸遭遇严冬,依靠廉价劳动力和成本优势生存的外贸生产企业纷纷倒闭。外部需求前景不明,国内原材料、人力成本上升的压力对企业形成倒逼态势,企业必须向盈利空间更广、利润附加值更高的产业链高端转移。外贸专家表示,“中国品牌的价值提升正当其时”。 
 
  霍建国说,从全球来看,无论是贸易商还是制造企业,从制造环节向上下游产业延伸扩展甚至达到全产业链覆盖已经成为一种趋势。经过多年发展,我国在制造环节具有比较明显的优势,目前正处于向制造业链两端,即上游研发设计、原料采购以及下游物流和销售网络等环节延伸的过程中。 
 
  “当劳动力资源被过度消费后,劳动力价格不再便宜的时候,加工贸易这样的贸易模式在中国将难以继续下去。”张燕生说。目前我国农村还有大约1亿的劳动力没有转移,“按这个数字计算,留给中国外贸的转型过渡期只有10年”。 
 
  张燕生说,在全球竞争背景下看,如果说中国的小型企业仅满足于制造环节的优势还能生存的话,有规模、有抱负的大型企业必须对品牌扩张战略有所考虑,提升对产业链的控制能力和行业影响力,否则会在全球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被动局面。   
 
  政府企业携手共进,“中国制造”打造一流品牌 
 
  “品牌让我们在国际竞争中走得更远。”苏州纽威阀门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姚炯说。 
 
  该公司是全国最大的工业阀门制造商,多年来坚持自主研发、创自主品牌,产品得到全球前十大能源企业的认证认可。姚炯描绘了公司未来发展的“三部曲”:工业产品从最低端的做零件、做贴牌,到第二层次的单一产品出口,未来方向是卖整体系统方案,包括一揽子工程承包,涉及选型产品组合好后期施工、安装调试、后期运营;再从单一实物交易,到卖实物与技术服务的结合产品。 
 
  这也是“中国制造”未来的核心竞争力所在。 
 
  对于许多企业而言,创立自主品牌,主动参与国际竞争,是一个充满艰辛的过程。但有一点可以确信:中国不再满足世界制造工厂、没有分工话语权的地位,正在努力促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实现中国外贸的三个转变:从国际分工低端向中高端转变,从接受既定规则向更多地主动参与制定规则转变,从量的扩张向质的提升转变。 
 
  霍建国说,政府需要在外贸政策导向上,向企业释放出更加明显的信号,通过信贷扶持、信息服务、技术支持和审批等方面引导企业向高端、高附加值方向发展。“如果产业上游有更大的盈利空间,企业就会有动力向上游走,上游的投资限制比较多,自然就会有相反的效果。” 
 
  商务部在《后危机时代中国外贸发展战略研究》中指出,以推动经济增长为目标,中国外贸发展未来20年内要实现十年进出口贸易总额翻番,二十年成为贸易强国的目标。 
 
  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去年播了一则以“携手中国制造”为主题的广告。这是“中国制造”第一次以行业整体形象在海外亮相,“中国制造 世界合作”,新时期中国的自信在此表现得淋漓尽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