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全国纺织服装企业免费注册推广
棉纱价格 棉花 棉纱  氨纶 越南 纺织 棉花价格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行业资讯 > 国内新闻
滕泰:劳动力成本上升对纺织品价格的传导系数不超过10%
时间:2011-02-10 10:09:03  来源:中国证券报  共有条评论


  在不考虑其他因素变化而只考虑劳动力成本上升的情况下,由于劳动力成本在不同产品成本中的比重不同,对产品成本具有不同的影响。测算表明,劳动力成本上升对我国CPI的传导系数约20%。

  第一,劳动力成本上升对食品价格的传导系数约27%。

  劳动力成本上升对农产品价格的影响在生产种植环节主要取决于劳动力成本上涨幅度及其占种植(养殖)成本的比重。

  劳动力成本上升对粮食价格的传导系数约41%。《全国农产品成本收益资料汇编》的数据,2002-2007年全国三种粮食每亩人工成本比重平均为40.8%,2007年为39.9%,全国二种油料2002-2007年每亩人工成本比重平均为49.2%,2007年为48.3%,

  以三种粮食每亩人工成本比重40%计算,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人工成本上涨15%,粮食种植成本上升6%。以二种油料每亩人工成本比重50%计算,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人工成本上涨15%,粮食种植成本上升7.5%。

  按2002-2009年粮食与油料种植面积平均比例88.5:11.5计算,人工成本上涨15%,粮食和油料种植成本上涨6.17%。

  其一,劳动力成本上升对蔬菜价格的传导系数约40%。我国人工成本占蔬菜种植成本的40%,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人工成本上涨10%、20%和30%,蔬菜价格分别上涨4%、8%和12%。

  在蔬菜生产种植环节,当前大部分仍局限在家庭种植上,规模种植很少,外雇劳动力只在农忙时节,平时绝大多数是自我雇佣。因此,劳动力成本上升对蔬菜价格的影响并不是非常显著。

  其二,劳动力成本上升对肉类价格的传导系数不超过10%。

  据统计,2008年,全国每头生猪总成本为1290.18元(规模户1263.88元,散养户1316.17元),其中:物质成本与服务费用1160.45元,占总成本的89.9%(规模户1192.13元,占94.3%;散养户1128.68元,占85.8%);人工成本128.59元,占9.97%(规模户69.83元,占5.53%;散养户187.13元,占14.2%)。

  据农业部2008年调查《每只鸡农民获利1.1元,其他环节获利近6元》;一只鸡养殖成本24.74元,其中人工费0.73元,鸡苗、饲料、防疫、煤电等直接费用23.56元,鸡舍折旧和维修等间接费用0.44元,土地费用0.01元。人工费比重仅有2.95%,不足3%。这样,劳动力成本上升对肉鸡养殖成本的影响远低于生猪。

  因此,我们取人工成本占猪禽养殖成本比重10%计算,人工成本每上涨10%,猪禽成本上升1%。

  其他肉类养殖如牛、羊等的养殖,劳动力成本所占比重也较低,一般不超过生猪养殖成本的10%,劳动力成本上升对肉禽蛋奶价格的影响不大。

  其三,劳动力成本上升对食品价格的传导系数约27%。将粮食、肉类和蔬菜价格加权平均,得到劳动力成本每上升10%,食品价格上涨2.7%。

  第二,劳动力成本上升对工业品价格的传导系数不超过10%。

  劳动力成本上升对工业品价格影响小。从2007年投入产出基本流量表(中间使用部分)数据看,劳动者报酬在工业品成本构成中的比重非常低,劳动密集型的纺织服装业的比重为8.6%,资本密集型的炼焦和石化业的比重仅为5.5%。

  如果劳动力成本上升10%,工业制成品的出厂价格上涨幅度均不超过1%,最高的非金属矿物制品业上涨约0.96%,纺织服装业上涨约0.86%,炼焦和石化业上涨0.54%。

  第三,劳动力成本上升对服务价格的传导系数约21%。

  劳动力成本上升对服务价格影响较小。从2007年投入产出基本流量表的数据看,竞争性服务业如建筑、运输、商业、餐饮、住宿等劳动者报酬在成本构成中比重较低,一般在15%以下,金融业因薪酬较高,比重达17.9%;非竞争性行业如教育、卫生、公共管理等行业比重更高,为32.9%。

  如果劳动力成本上升10%,除其他服务业服务价格上涨幅度达到3.3%外,其他第三产业服务品价格上涨幅度均不超过2%。

  服务价格受劳动力成本上升的影响幅度较低。按照2004年第一次经济普查各行业就业人数权数,计算出以上服务业成本构成中劳动者报酬比重平均为20.8%。这样,劳动力成本上升15%,服务价格上涨3.12%。

  第四,劳动力成本上升对我国CPI物价的传导系数约20%。

  经测算,在其他情况不变情况下,劳动力成本上升10%、15%和20%,我国CPI将分别上涨1.99、2.98和3.98个百分点。

  劳动生产率提高消化劳动力成本上升对价格约1/3的影响

  第一,劳动用工有较大的节省空间。

  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于保平的研究,在稻谷种植成本上,我国劳动力使用数量有很大的节约空间。2010年江苏小麦生产成本构成为,物质与服务费用316.84元,占74.18%,人工成本110.27元,为25.82%。缘于免耕技术和机械化作业,江苏小麦生产成本中人工成本由2001年的78元上升到2010年的110.27元,占比呈下降趋势。

  2003年后,我国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和增加值持续增长,但就业人数持续减少,8年累计减少8100多万人,2010年比2002年减少22%。可见劳动用工有很大的节约空间。

  第二,劳动生产率提高抑制劳动力成本上升对物价的影响。

  劳动生产率提高,单位产品劳动成本持续下降,可以在相当程度抑制劳动力成本上升对价格的影响。2007年-2010年一二产业劳动生产率平均增长率(算术平均)均为7.7%,第三产业平均为8.4%,如果劳动力成本上升15%,则超过50%的劳动力成本对物价的影响就会被劳动生产率提高所抑制。

  即如果物流费用降低10%,约0.7万亿元,约相当于2010年劳动者报酬增加的1/3左右。这就意味着,如果物流成本下降10%,劳动力成本上升对物价的影响可进一步降低到1.19%。如果物流成本下降20%,达到占新增GDP的15%左右,劳动力成本上升对物价的影响可进一步降低到0.59%左右。从2010年11月中旬停止征收鲜活农产品高速公路收费等措施对抑制蔬菜价格立竿见影的效果来看,我们认为物流成本下降15%,进一步抑制劳动力成本上升对物价50%的影响是可能的,即流通环节成本下降,相当于物流成本下降15%,进一步使劳动力成本上升对CPI的影响降低到0.89%。

  只考虑劳动力成本比重、不考虑劳动生产率提高时,劳动力成本上升15%对物价的影响为2.98%。在考虑劳动生产率提高对价格影响的情况下,劳动力成本上升15%对物价的影响不超过1.5%。

  以第一产业总产出增长衡量,抑制约1/3的物价上升。第一产业劳动生产率提高是建立在就业人数持续减少的基础上的,总产出增长并不快。因此,应该以农产品产出增长速度衡量劳动生产率提高对劳动力成本上升对物价的影响。2007-2009年三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出平均增长速度约4.7%,相当于劳动力成本上升15%的1/3,在考虑劳动生产率提高对价格影响的情况下,劳动力成本上升对物价的影响不超过2.0%。

  利润弹性抑制劳动力成本上升对价格的影响

  第一,过度竞争抑制工业品供给者利润空间。

  我国制造业产品价格受产能过剩和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影响。我国制造业企业众多,绝大多数是小企业,即使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也绝大多数是小企业。但大中型企业与小企业相比,主营业务利润率和人均营业收入并无多大差异。这就意味着,我国制造业产品具有利润弹性大、价格弹性低的特点,一旦制造业产品价格出现微小上涨,众多企业短期内供给大量增加就会使价格降下来。

  这就不难理解,自2002年以来,不但劳动力价格上升快,而且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暴涨,但家电、计算机、纺织服装、汽车、食品、家具等价格基本保持稳定,计算机、汽车和家电产品价格还有所下跌。

  第二,农业补贴对农产品价格的影响明显。

  粮食库存是抑制粮食价格的一个重要因素。从2004年起,国家连年稳步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格。目前我国粮食近40%的库存消费比,远远高于国际公认17%的警戒线。2008年世界粮食危机的时候,国际粮价约是国内粮价的2倍;2010年,国内外粮食市场价格形势与2008年情形相反,我国大米、小麦、玉米三大主粮价格普遍高于国际粮价,降低了国际涨价传导到国内的可能。

  农业补贴抑制粮价上涨。2004年起,我国相继取消了除烟叶外农业特产税、农业税等“四税”及各种附加,每年全国农民减负约1250亿元;逐步推行直补、良种等补贴政策,力度逐年加大。2009年,中央财政安排四项补贴1230.8亿元,水稻、小麦、玉米、棉花良种补贴实现全覆盖。2011年中央财政安排对农民的四项补贴(粮食直补、农资综合补贴、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支出1334.9亿元,比2010年预算增长12.8%。农业补贴已成为农民收益的一个重要来源,可部分抵消劳动力成本上升对价格的冲击,抑制农产品价格上涨。

  第三,供给者利润率下调15%对CPI的影响可由2%降至1.78%。

  根据2007年投入产出表,各产业(行业)平均营业盈余比重(利润率)为9.8%,邮政为-6.6%,农林牧渔业为0,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为0.02%,燃气2.33%,供水2.63%,废品废料最高为78.7%,金融业次之为42.3%,再次是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27.5%。

  以各行业平均营业盈余比重9.8%计算,如果竞争激烈,或劳动力成本上升速度较快,除农业、邮政、燃气、供水、公共管理5个行业外,大部分行业仍有利润压缩空间。因此,为了对冲劳动力成本上升,利润率降低15%至8.33%,大部分行业仍可承受。

  2007年投入产出表中的劳动者报酬(占总产出)比重为13.44%,如果供给者利润率下降15%,相当于劳动者报酬比重下降10.9%,可以抑制约10.9%的劳动力成本上升对价格的影响。

  因此,考虑供给者利润弹性后,如果劳动力成本上升15%,对物价的影响可进一步降低到1.78%。

  我国劳动力成本上升与物价上涨并不存在明显相关关系。劳动力成本上升能否形成价格上涨,取决于劳动力成本比重、劳动生产率变化、供给者利润弹性情况和流通环节利润弹性情况等。

  一层过滤:劳动力成本传导系数。

  在其他情况不变情况下,假设劳动力成本上升15%,则推动农产品价格上涨4.1%,工业品价格上涨1.29%,服务价格上涨3.12%,对物价综合影响约为2.98%。

  二层过滤:劳动力生产率提高消化劳动成本变化。

  按农业总产出增速保守预计,可抑制劳动力成本上升对物价影响的1/3,经过二层过滤后,劳动力成本上升对我国总体物价的影响可下降到2.0%。

  三层过滤:供给者利润弹性抑制劳动力成本上升对物价的影响。

  如果供给者利润率下降15%,可使劳动力成本上升对物价的影响从2%降至1.78%。

  四层过滤:流通环节利润弹性因素影响价格传导。

  流通环节利润率弹性因素影响价格传导。在蔬菜流通环节,如果节省批发环节直接进入零售环节,可使菜价下降20%。如果物流成本下降15%,劳动力成本上升对物价影响可以进一步降低至0.89%。

  比较静态测算表明,如果每年劳动力成本上升15%,最多会推动我国CPI上涨2.98%;经劳动生产率提高、市场竞争供给者利润弹性和流通环节利润弹性三层因素的过滤,劳动力成本上升对物价的影响将低于2.98%,如果没有货币超发、需求扩张、成本变动叠加或预期因素影响,劳动力成本上升15%,对我国CPI推动最低可降低到0.89%。

  流通环节利润弹性抑制

  劳动力成本上升对价格压力

  根据2007年投入产出表,各产业(行业)平均广义税率为4.7%,其中批发零售业最高,为14.6%,房地产业(12.8%)、石油开采业(12.3%)和金融业(7.8%)较高,制造业基本位于平均水平,农业较低,仅有0.98%。

  批发和零售业一般纳税人税率是17%,小规模纳税人是销售收入的3%。在农产品批发零售业,大量的是小摊贩,流通环节费用高,利润刚性是农产品价格上涨的重要原因。

  第一,劳动力成本上升对蔬菜价格影响不及流通环节。

  蔬菜价格“贵”在流通环节。调查显示,菜农得到的地头收购价仅为零售价的20%左右,批发价则约为零售价的一半,终端零售是获利最大的流通环节。如果省去批发环节,则菜价将会下跌20%。因此,劳动力成本上升对蔬菜价格影响不及流通环节。

  第二,物流成本高昂,下降空间大。

  中国收费路段和车辆通行费远高于世界其他国家。全球收费公路总长约14万公里,其中10万公里在中国,占总公里数的70%。而在美国,总里程为9万多公里的高速公路中,只有8.8%为收费路段。据世界银行2007年2月公布的研究报告披露,中国车辆通行费占人均GDP比例超过2%,居世界首位。在全国收费公路总里程中,二级收费公路里程和收费站(点)均占总量的60%左右。

  国家发改委经济贸易司副司长耿书海在2011年中国物流发展报告会上指出,中国各种过路过桥费已高达运输企业成本的1/3,高速公路收费标准过高,应大幅降低。

  第三,物流成本降低10%相当于劳动力成本上升对价格影响的1/3。

  据发改委网站公布的数据,2010年我国社会物流总费用预计为7万亿元,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2005年的18.3%,2010年为18%左右。如果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降至发达国家10%的水平,则可节省物流成本31000亿元。

  2010年,劳动者报酬(城乡居民收入)约16.3万亿元,比2009年增加约2.0万亿元。如果物流费用降低10%,约0.7万亿元,约相当于劳动者报酬增加的1/3左右,这就可以降低劳动力成本上升对价格影响的1/3。

  这就意味着,如果物流成本下降10%,劳动力成本上升对物价的影响可进一步降低到1.19%。如果物流成本下降20%,达到占GDP的15%左右,劳动力成本上升对物价的影响可进一步降低到0.59%左右。

  从2010年11月中旬停止征收鲜活农产品高速公路收费等措施对抑制蔬菜价格立竿见影的效果来看,我们认为物流成本下降15%,进一步抑制劳动力成本上升对物价50%的影响是可能的,即流通环节成本下降,相当于物流成本下降15%,进一步使劳动力成本上升对CPI的影响降低到0.89%。

  综上所述,每年劳动力成本上升15%对物价的影响在0.89% 之间,具体取决于劳动生产率变化、行业竞争和流通环节利润弹性情况:劳动生产率提高越快,劳动力成本上升对物价的影响越小。过度竞争行业,企业利润弹性大,劳动力成本上升对物价影响较小;垄断性行业,企业利润刚性强,劳动力成本上升对物价影响较大。流通环节利润弹性大则劳动力成本上升对物价的影响较小,流通环节利润刚性大则劳动力成本上升对物价的影响较大。

  正常情况下,如果在劳动力成本上升15%,对CPI的影响中值约1.94%。如果劳动力成本上升15%而CPI上涨幅度高于1.94%,则CPI变化可能是由货币、需求、其他成本推动或预期等其他因素造成的。

  在当前形势下,不宜过分夸大劳动力成本上升对物价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