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全国纺织服装企业免费注册推广
棉纱价格 棉花 棉纱  氨纶 越南 纺织 棉花价格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行业资讯 > 国内新闻
服装竞争新格局:发现对手到联手共生
时间:2011-04-26 09:08:04  来源:中国服饰报  共有条评论


  发现环境变化的趋向

 

  在一年一度的CHIC展上,品牌企业就像在同一个丛林展开较量,会形成不同的群落,怀有相同目的的彼此便有了一比高下的竞争关系。这个时候,谁能胜出,其实不是短短几天展期决定的,而是从着手准备展会开始就暗自形成了一种较量。

  当能力相当的竞争对手开始从四面八方向品牌自身原有的“地盘”渗透,或是一些更强大的对手另辟蹊径地从其他途径包抄过来,“突围”是不得不作出的选择。这时,发现足以保证“安身立命”的生存本领,就成为品牌最关键的课题。

  而“本领”是否有效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前提是发现对手的强项弱项,有的放矢地强化自己的某种生存技能——就像大自然中生物的自我保护,有的是用“刺激气味”,有的是用“伪装术”,有的则是靠飞翔或弹跳力制胜一样——假如都用了同一招,而对手的方法更棋高一着的话,或许就没什么胜算的可能。

  举个显而易见的例子。在一年一度的行业盛事——CHIC这一平台上,品牌企业就像在同一个丛林展开较量。可能有的同为展示企业、品牌形象;有的同样需要寻求代理商合作铺设渠道;有的可能推广新概念下的新产品……总之,他们会形成不同的群落,怀有相同目的的彼此便有了一比高下的竞争关系。这个时候,谁能胜出,其实不是短短几天展期决定的,而是从着手准备展会开始,就暗自形成了一种较量。

  都说CHIC是业内的“试金石”,投向市场前的想法在这里展现,会得到一个基本判断。因此,在CHIC之上的表演,算得上是“台上一分钟,台下三年功”。

  有的品牌固执地认为展位奢华便是实力的体现,因此不惜重金打造一个大体量、甚至“金碧辉煌”的展示区。可没有想到,最后“风头”却被那些装修简单质朴的品牌抢了去——那些倡导环保低碳的企业用“四两拨千斤”的手法,用更少的银子换回了更多的“社会责任感形象”。这种结果的产生,究其根本就是看谁能及早发现“潮流在刮什么风”,没有一成不变的“绝招”,只有顺应时代变化,抓住主流脉搏才是适者生存之道。

  敏锐地发现环境变化,并根据变化不断创新、调整自己的品牌才能保持旺盛的活力。当别人还在用洋文往自己品牌上贴金的时候,勇于打出“我长在中国,我是民族品牌”口号的企业反而会博得更多的掌声;当别人还在山寨模仿的时候,那些已经开始和艺术家联手在跨界的路上走出很远的品牌就是另一种姿态;当别人都在一线城市拼“超级旗舰”的时候,到在二三线城市用“个性迷你”小店遍地开花也未尝不可……

  面对对手,可以拼质量、拼设计、拼营销、拼模式、拼人才、拼技术、拼终端、拼服务,甚至拼供应链、拼物流……总之,成功的路径有千万种,兵无定势,水无常形,能不战而屈人之兵,惟有发现对手,以己之长攻彼之短,拼价格乃是下下之策。

  CHIC看似几天的机会可能已经暗暗定下未来几年的走势与格局——不去发现,何谈未来?

  发现共生共荣的生存之道

  环境的平衡仅有竞争关系是不行的,还要发现互相依赖的关系。要从一个品牌品牌群落,再到一定空间或区域范围,品牌群落和品牌环境间的物质、能量、知识互动所形成的品牌生态系统决定一个品牌的“空间生态位”、“营养生态位”和“多维生态位”,从而理解在品牌群落中产生“大名牌”的机理。

  中国纺织工业协会会长杜钰洲反复强调,扶持自主品牌快速成长,要从硬件良好的品牌生态环境入手,在品牌群落中产生“大名牌”的机理。因此,所谓品牌战略就是必须要从品牌生态环境入手,促进品牌群落的生态系统,直至产生“高生态价值”和“高生态位”的品牌

  关于“品牌生态”,杜钰洲会长用鲜活的事实为依据给予了说明。他举例,今年3月举办的CHIC2010展览会上,首次接待韩国展团,这也是他们在“被动员”了3年后第一次组团参加。会后,韩国展团表示惊喜——在展会上见到的客户多得“超乎想像”,离开了这个氛围,这种效果是难以实现的。因此,韩方建议,东北亚能不能够培养几个世界名牌?这个建议是站在全亚洲的角度——现在一提“世界名牌”似乎只有“欧美”。看来除了我们,其他亚洲国家想改变这一格局的意愿也非常强烈。

  近期,有媒体称,当PRADA听闻其13%的股份被一个老板是中国人的意大利咨询公司收购时,迅速“变脸”。其间还有一个令人遗憾的表达——PRADA一方称,“交给中国人,会把质量、格调都变差”。

  且不评价这种表达是否客观,单听上去就足以令人心寒。本土品牌正在热切呼唤资本的当下,国外的品牌却屡屡拒绝国人伸出的橄榄枝。悲哀之后,该思考:这背后到底折射出了什么?

  在加工制造环节,一方面,奢侈品在利用我们的劳动力资源;另一方面,却不愿意让自己看上去与“中国制造”有任何的关系。在商业流通环节,一方面他们看重中国这块潜力巨大的市场;另一方面,很多奢侈品集团撕毁以前的协议,收回中国代理权改做直营。他们更愿意一边掏中国消费者的钱包,一边刻意保持距离,这又为什么?

  是不是行业生态、品牌生态出了问题?个别走向国际的品牌不代表一个群体的竞争实力,一两个强者出现对于一个有着436万从业者的产业来说,力量还是微乎其微。

  这不是一两个中国企业可以改变的,改变这种现状,要从一起发现我们共生共荣的方法开始,并举合力着手改善这种环境。

  环境的平衡仅有竞争关系是不行的,还要发现互相依赖的关系。正如杜钰洲会长所讲,要从一个品牌品牌群落,再到一定空间或区域范围,品牌群落和品牌环境间的物质、能量、知识互动所形成的品牌生态系统决定一个品牌的“空间生态位”、“营养生态位”和“多维生态位”,从而理解在品牌群落中产生“大名牌”的机理。

  在同一块田里种植同种作物,势必会使作物争夺资源,导致总体收成不理想。若有顺序地在季节间和年度间轮换种植或采用复种组合的种植方式,则有利于均衡利用土壤养分和防治病虫害。

  品牌的布局亦是同理,附加值高的品牌大家都看好其利润空间,如果一哄而上地将自己定位在高端服装的领域,势必形成激烈的竞争态势,造成同类产品不再稀缺,高附加值也便很难实现。

  因此,转型是升级的出路之一,但并不是所有企业的选择。目前内销市场放大,各方人士都看好这块“蛋糕”,原有批发渠道商家和成衣生产企业都有转型的诉求,但如果新兴品牌一味靠低价策略盲目“上浮渠道”挤进市场,则对于发展时间不长、有一定积累的品牌形成威胁,同时对于人才、供应链、加工资源都会造成一定程度的挤占。如果品牌不能有一个良好的生长空间,而是“前浪”一次次被“后浪”拍死在沙滩上,在品牌创立期就很快死掉,无法壮大延续到成熟期,长此以往,形成一批实力品牌群落将会变成一个难圆的梦。

  而没有一大批风格稳定、质量稳定、销售稳定的品牌服装产业就无法聚合起一个“中国性格”——如同提及法国就想到优雅;提到意大利就想到工艺精湛;提到美国就想到舒适休闲;提到日本就想到精致细腻……产业人也该为自己积累一个共同的鲜明“符号”。

  给自己一个发现的机会……

  当世界成为平的,发现对手的机会变得越来越多,平台也跟着不断国际化了。

  除了“真刀真枪”火药味最浓的卖场,各种国内外展会、业内活动都可以是发现对手的平台。

  而其中,CHIC这一有“行业风向标”之称的聚会最有代表性,它将产业链上各个环节相关的各种资源、人脉、圈子汇聚在这里,其实就是一个浓缩的“生态群落”。

  在这个环境中找到自己的“生态位”是品牌参与CHIC的一个重要收获——发现新生的对手,发现对手的动作,发现自己与对手联手的机会,共生共荣、和谐共赢——这是CHIC的初衷,也是民族产业未来走强世界的重要前提。

  CHIC2011,或许,品牌该给自己一个发现的机会。


 2/2   首页 上一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