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袜企:只赚加工费 稳定求生存
时间:2011-05-19 09:20:06 来源:东亚经贸新闻报 共有条评论
“转型了,压力太大。”说这话时,辽源东北袜业园某袜业公司张经理的声音中透出无奈。她说,以前该公司直接与国外客户联系,接外贸的单子,这样的利润比较大。不过,随着人民币兑美元升值幅度越来越大,企业的利润就没有以前那么可观了。加之用人费用的增加,原材料价格不稳定所带来的各方压力,张经理的公司不得已转型为来料加工。
她介绍,现在就只是保证机床可以正常的运转,工人有饭吃,就算是盈利了。
外贸利润渐被人民币升值吞噬
张经理回忆,“去年的这个时候,说实话活儿没有今年好,但那个时候却感觉生意比现在好做多了。因为当时虽然接到的订单没有今年同期多,但是利润空间要比现在可观。以一双袜子为例,去年同期出口的订单每双袜子利润最高时可达到将近1毛钱,自从去年年底棉纱价格大幅上涨,加上人民币兑美元汇率连创新高,也使得企业在最终结算时利润被侵吞,再继续接外贸订单,每双袜子的利润已经低得可怜,几乎没有利润。”
她介绍,袜厂的规模不算很大,之前只是因为有一些渠道才可以接到外贸的订单,“以前人民币汇率比较稳定的时候,外贸的订单比做国内市场的利润稍微高一点,工厂规模小,所以也追求高利润,一直在做着外贸的生意,但现在看来越来越难做了。”张经理告诉记者,自从今年上半年以来人民币不断升值,工厂就开始逐渐少接外贸订单,直至最后不接外贸订单。
只赚取加工费求生存
原本只做外贸订单的张经理,不接外贸订单了,那么工厂如何生存呢?
“已经转型了,当然工厂仍然是生产袜子,只不过不再联系外贸订单,我明知道我们生产的袜子仍是销往国外,但通过外贸公司直接与国外厂家联系,我们只按照外贸公司要求来料加工。”虽然来料加工的利润也低的可怜,但是至少可以维持工厂的运转,不至于让工人们放假回家。
张经理介绍,自从今年5月份开始,袜业就步入了淡季,棉纱价格居于高位,人民币升值压力增大,外贸订单不好做。
“外贸订单与来料加工的不同就是,外贸订单需要我们囤积一定量的棉纱等待生产,而来料加工则更省心,对方将纺织时需要的原料提供给我们,并将样式也提供给我们,我们只需要按照对方提供的花色进行生产,完全不需要承担风险。”
真正做外贸订单还涉及到市场研发,需要了解国外市场需求什么,对哪些花色感兴趣,市场有前景才可以加工生产,不至于卖不出去,“这其实也是有风险的,因为有时候市场研发没有做好,导致审美出现差异,产品就有可能积压。而来料加工,避免了这个风险,不过这种做法只是在人民币升值压力增大下的无奈之举,不想被市场淘汰,才选择了利润更低的来料加工。”
推荐新闻
- ·深企女装“百图”“曼娅奴”“丽莱” 03-19
- ·70个韩国品牌抱团落户常熟“捞品城” 03-19
- ·福建服装企业寻突破:鞋服一体是出路 03-19
- ·解析:服装风格艺术在上海与香港市场 03-19
- ·追本朔源 再谈公共纺织品的卫生之痛 03-19
- ·土耳其国际纺织机械展将于4月举办 03-19
- ·低价服装+假吊牌冒充名牌 造假者被罚 03-19
- ·义乌市自营进出口稳步增长 服装及衣着 03-19
- ·8家服装企业豪赌IPO 03-19
- ·2012年3月5日至11日柯桥纺织价格指数 03-19
- ·未来十年中国将致力从纺织大国到强国 03-19
- ·福建石狮印染业主导纺织品国标话语权 03-19
- ·越南国内服装市场中国货被越南泰国产 03-19
- ·越南纺织服装产业出口成长率不断上升 0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