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自主品牌寻找突围
生产加工型企业处于制造业价值链的底端,要突破,就必须从加工贸易这一环节突围。虽然通过引入电脑设备,以及扩充分厂的生产能力等多种手段提高了产能,颖祺实业并未放缓转型的步伐。颖祺实业在东莞本部重点保留研发设计、品质监管和营销管理等后续工序,构筑起劳动密集型供需外包外产、公司总部统筹协调的生产体系。
曾天仁表示,颖祺实业未来将不再追求生产能力的扩张,而是追求品牌的建设。
记者在该公司办公大楼的二楼,见到不少办公室正在装修。据曾天仁介绍,这些办公室将装修成为产品研发设计室及陈列室等。为了进一步提高品牌的档次,该厂在深圳投资3000万元建立专门的办公室,致力于未来品牌的建设。
颖祺实业的自主品牌“W&K颖和祺”,早已注册商标,不过一直以来没有在内地开店推广。
“我们先让市场检验我们的设计理念。”曾天仁表示。几年前,颖祺实业开始了ODM之路,由颖祺实业提供设计样品,国外的合作方如果看中样品,则拿着样品照葫芦画瓢生产,从而提升了产品的附加值。经过一系列的尝试设计后,他们的样品逐渐为国内一些大品牌所采用。
为了提高设计能力,颖祺实业还把集团研发设计中心从香港转移至大朗颖祺公司本部。经过几年的市场检验后,曾天仁认为颖祺实业的自我设计能力已经能够自主走向市场。W&K的自主品牌也迎来了好消息,在2008年被评为广东省著名品牌。
“现在花血本也要做自己的品牌,除去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外,自主品牌每年都投入3000多万进行研发设计。”曾天仁预计,在今年下半年,西安、重庆、贵阳等几大城市将建立W&K品牌店。“这个行业没有大的利润,但是,一定是不会凋谢的产业。”
大朗转型迈向“世界毛织之都”
压力将持续存在
东莞市大朗镇是首批中国羊毛衫名镇,以大朗为中心的产业集群,有近万家毛织企业,仅大朗就有3000多家,整个产业集群的毛衣年销售量超过12亿件,在大朗集散的有8亿件。
2010年,大朗规模以上毛织业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51%,2010年1-11月,以毛织品为主的一般贸易出口同比增长41%。
但2011年是一个拐点。人民币升值、原材料成本上升、劳动力成本增加、行业结构转型升级、融资成本加大等多座压力大山,再次重压在中小企业身上。
历来有民间资本“风向标”之称的浙江温州,近日传出有三家知名中小民企相继倒闭或是企业主出逃。广州知名商圈上下九路出现1元一件的衣服,业内人士称这是服装工厂倒闭或者产能过剩而需要处理的尾货。
对此,广东省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会秘书长谢泓表示,并未观察到广东中小企业有出现大规模倒闭的迹象。但连颖祺实业这样的知名企业也在担心“今年的出口形势可能是近30年最严峻的一年”,可见毛织企业遇到的经营压力并不容忽视。
探其原因,中投顾问轻工业研究员熊晓坤表示,原材料价格上涨是一个重要因素,近两年,国内棉花价格的年度涨幅分别是40%和86%,化纤等替代品的价格也是一路飙升。从2011年一季度的出口单价分析,纱线平均出口价格上涨了27%,面料上涨了20%多;其次,劳动力成本上涨。今年出现用工荒现象,为了保证企业生产线正常运作,企业只能通过提高工人福利待遇来吸引劳动力;再次,汇率风险也是一个因素。人民币升值压力大,对出口企业造成较大冲击;此外,美国经济显示滞胀迹象,其市场出现萎缩,这直接连累中国外贸出口服装业的生产;最后,中国宏观政策导致银根紧缩,企业获得融资难度也加大了。
熊晓坤认为,在短期内,该种形势很难改变并将持续。这是因为上述原因中很多来源于外在的经济环境影响,从成本上来看,中国原材料资源相对短缺,以棉花为例,有1/4的棉花来源于国外进口,加上原材料价格上涨预期不减,原材料的成本压力难以避免,而人力成本也无法减弱,预计今年工资上涨幅度将达10%-15%;从宏观经济政策看,我国为抑制通胀将继续维持偏紧的调控政策,企业融资难度依旧。
正略钧策管理顾问公司合伙人王海文则认为,相信这些压力因素将会伴随着中国整个十二五期间,他呼吁企业提早做出产业升级应对变化。“面临这些情况,如何企业没有改变,形势只会一年比一年困难,明年将会碰到更难的顶峰,最终过不了这个关口就做不下去了。”
大朗镇谋求整体转型
不仅是颖祺实业这样的企业在为产业升级积极应对,作为中国羊毛衫名镇的大朗镇,也在整体上调整着自身的转型。镇政府通过的《大朗镇毛织产业集群建设工作方案》(2009年—2020年)就明确提出:到2020年,将大朗建设成集高档毛织品生产基地、毛织服装研发设计中心、毛织服装销售中心、毛织服装品牌集散地、数控织机制造和销售基地于一体的“世界毛织之都”,成为世界毛织服装流行趋势风向标,持续提升大朗区域国际品牌在海内外的影响力。
为实现这个目标,近年来,大朗镇推进毛织业两大转变发展战略,加强扶持引导,实施品牌经营,推进毛织业两化融合,着力完善研发设计、质量检测、人才培训、信息咨询、展销物流、融资服务等六大公共服务平台,推进企业自主品牌的创建和发展。
在此推动下,颖琪实业、东晟羊绒等镇内一大批知名毛织企业相继打造出自己的自主品牌。截至目前,全镇700多家毛织企业拥有自己的品牌,大朗毛织业发展步入一个新时代。以东莞市东晟羊绒制品有限公司为例,其作为大朗较早实施自主品牌战略的企业,旗下的“印象草原”是中国首个羊绒衫定制品牌,致力打造中国羊绒衫“量体定制”专家,目前该企业的业务量每年都翻倍增长。上月刚结束的2011年秋冬产品订货会,也受到不少采购商的追捧。
不过,大朗以及当地企业的转型升级,仍然有一些需要注意的事项。
熊晓坤表示,产业转移重点是要关注两方面问题,一个是产业结构的问题,一个是当地劳动力发展的问题,产业转移要注意产业布局与产业结构优化选择,注意产业间的关联度,而劳动力转移要注意劳动力能力与岗位的适应性问题,完善劳动力培训机制。目前,服装产业在转移中应注意加大技术、设备的更新,提高产品附加值,并着力打造自主品牌,形成竞争优势。
熊晓坤认为,大朗在产业升级以创新作为推动企业发展的灵魂,具有前瞻性,而其对于人才的引进制度也颇具吸引力,这使大朗产业升级处于稳步发展之中,但在产业承接方面有待加强,建立现代化商务圈能够将设计、生产、销售、推广等环节有效连接,通过逐步整合完善,将形成完整的产业链结构,进一步加快大朗产业的升级步伐。
王海文表示,国内市场总的来说是有潜力,服装产业进行产业升级有一些事项需要注意。第一是要根据自己的资源对细分市场进行切入,不要一跳就跳进竞争激烈的火海;第二是对行业有耐性,有持续的投入;第三是对企业的战略目标要有清晰的认识,例如对产品的认识,开发的能力,渠道的处理,品牌的推广等事项。
时尚产业经济研究专家李凯洛也提醒企业应走出转型误区。目前,不少中国的企业对转型存在一定的误区,企业必须意识到产品不等于商品,生产能力不等于市场能力,企业文化不等于品牌文化,工厂品牌化不等于品牌工厂化。李凯洛建议大朗毛针织企业从容应对目前的困境,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从OEM向ODM或OBM积极转变。
2/2 首页 上一页 1 2
- ·深企女装“百图”“曼娅奴”“丽莱” 03-19
- ·70个韩国品牌抱团落户常熟“捞品城” 03-19
- ·福建服装企业寻突破:鞋服一体是出路 03-19
- ·解析:服装风格艺术在上海与香港市场 03-19
- ·追本朔源 再谈公共纺织品的卫生之痛 03-19
- ·土耳其国际纺织机械展将于4月举办 03-19
- ·低价服装+假吊牌冒充名牌 造假者被罚 03-19
- ·义乌市自营进出口稳步增长 服装及衣着 03-19
- ·8家服装企业豪赌IPO 03-19
- ·2012年3月5日至11日柯桥纺织价格指数 03-19
- ·未来十年中国将致力从纺织大国到强国 03-19
- ·福建石狮印染业主导纺织品国标话语权 03-19
- ·越南国内服装市场中国货被越南泰国产 03-19
- ·越南纺织服装产业出口成长率不断上升 0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