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上涨,如果产品不提价,亏损就越来越大,提价的话,采购商转身就走,这是很无奈的事。
棉价实现回落后,珠三角地区并没有多少企业因此喜悦,“其实订单数量上,我们跟去年相比并没有什么增长,甚至是有10%的下降,其中也有订单不敢接的状况,但我们出口额同比上升了20%以上,这很大成分是因为我们将出厂衣服的价格提高了20%多。”东莞市大朗镇一家毛织厂负责人称。
不仅纺织服装企业,同为劳动密集型、易于被复制的箱包鞋帽类产业也遇到了同样的状况。记者走访调查发现,价升量跌较为严重的,大多为鞋类、纺织服装、箱包等劳动密集型、附加值较低产业。这类产品提价导致欧美市场反弹,而订单流失的状况已经持续了大半年。
自去年10月开始,珠三角鞋类、服装等产业量跌价升的状况已经开始出现。业内人士梁日昌回忆起以前那些日子,感觉虽然一直因紧缺工人问题发愁,但还有一定调节空间。但在去年10月份人民币出现升值后,梁日昌经营的工厂茂福鞋业终于扛不住压力进行了提价。“开始只提了10%,订单量很明显地就开始下跌了,后来价格逐步提升了20%,出口量相对于去年同期下降了10%左右的幅度。”而至今,由于订单量不多以及利润空间太低,已有企业出现停产现象。梁日昌与同行接触交往较多,因此对整个行业了解也较为广泛。据各协会会员反映,鞋类产业出口量并不是大多都只降5%的幅度,有些生产产品层次较低的工厂,幅度达到20%,甚至有出现半停工状态的工厂。地处东莞长安镇的德州鞋业公司的生产线员工称,以往每天加班到晚上11点,而现在可以做的货少了,一周加班也就一两天。
在这些现象的背后,流失的订单已经开始往越南、孟加拉、印尼等东南亚国家转移。
“出口订单减少了10%-20%,我们部分客户开始转移一些订单,由于内地逐渐丧失成本优势,这些客户开始选择成本更低的地方,部分中低档的订单转移到东南亚,高档的服装则可以改为从欧美采购。人民币不断升值,我们出口生意也越来越难做了。”乐天服装有限公司负责人王毅生说。
有统计数据显示,2011年前两个月,美国从中国进口服装产品数量同比增长8.47%,而美国从越南、孟加拉及印尼进口的增速则为19.25%、31.26%及17.43%。
印度《商业标准报》报道称,在印度纺织品与服装制造行业,来自美国和欧洲的订单已增加了10%-15%。印度纺织工业协会负责人表示:“虽然印度出口量目前只占全球服装出口市场的4%,但因中国劳动成本上升,一些原本计划下达到中国公司的订单现在已经转向了印度。” “我们有组织过港商代表去东南亚调研,如果在那边开设工厂,综合成本会比珠三角、长三角一带低60%。”东莞市外商投资协会会长朱国基说,越南的劳动力成本现在仅仅是中国中部地区的50%,印度的劳动力成本也只有中国中部地区的90%。
- ·深企女装“百图”“曼娅奴”“丽莱” 03-19
- ·70个韩国品牌抱团落户常熟“捞品城” 03-19
- ·福建服装企业寻突破:鞋服一体是出路 03-19
- ·解析:服装风格艺术在上海与香港市场 03-19
- ·追本朔源 再谈公共纺织品的卫生之痛 03-19
- ·土耳其国际纺织机械展将于4月举办 03-19
- ·低价服装+假吊牌冒充名牌 造假者被罚 03-19
- ·义乌市自营进出口稳步增长 服装及衣着 03-19
- ·8家服装企业豪赌IPO 03-19
- ·2012年3月5日至11日柯桥纺织价格指数 03-19
- ·未来十年中国将致力从纺织大国到强国 03-19
- ·福建石狮印染业主导纺织品国标话语权 03-19
- ·越南国内服装市场中国货被越南泰国产 03-19
- ·越南纺织服装产业出口成长率不断上升 03-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