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全国纺织服装企业免费注册推广
有机 印染 越南  帝人 锦纶 氨纶 涤纶长丝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行业资讯 > 企业动态
从爱帝坚守看汉派服装复兴
时间:2010-06-26 11:39:23  来源:荆楚网  共有条评论

图为:爱帝生产车间现场

  编者按

  上月底至本月初,本报推出的“汉产家具为何不愿姓汉”系列报道引起较大反响。如何打造汉产品牌?各大产业品牌建设中有着怎样的经验?本报今起再推出一组报道“汉产品牌痛与梦”,通过梳理知名企业发展历程,揭示其品牌培育路径,为打响“武汉造”提供借鉴,也期待各界一起思考、出力,壮大汉产品牌

  争论

  “出生地”改还是不改

  前不久,“爱帝是否更改出生地”的议论,在爱帝公司上下引发不小的震动。

  这则议论来自爱帝聘请的一家咨询机构的建议,理由是出生地迁到上海或海外,能让消费者感觉到浓浓的国际化,品牌更显时尚、富有高品质。

  中高层管理者和普通员工中间,部分人投了赞成票。原因很简单,很多同行就是这样做的,而且这样做能够带来切切实实的利益。

  改,还是不改?面对着外界的诱惑和纷杂的争议,爱帝创始人、董事长胡爱娣思索良久,从创业艰难到未来美景,但想得最多的是何谓国际化。

  管理层会议上,胡爱娣反问道,我们的设计、生产、渠道、人才,都在全球产业链中配置,还在德国注册了商标,这难道不是国际化的表现吗?你们想想,世界工业史上,有多少企业和品牌诞生在一个不知名的小镇甚至是仓库中?

  胡爱娣还有着更充分的理由。三年前,有个国际知名品牌希望与爱帝合作,条件是爱帝放弃渠道和品牌,给他们做代工,双方不欢而散。到了今年,这家公司又来了,这次希望用他们的渠道销售“爱帝”品牌的系列产品。

  她最终说服了大家,出生地不必更改,但国际化的路子还要走得更大。

  胡爱娣又一次坚持了自己的主见。业内有人评价,胡爱娣最让人敬佩的精神之一,就是她能坚守住最重要的东西。

  细节

  一根断成四截的缝衣针

  上个世纪80年代末,胡爱娣辞职下海。仅仅过了四年,租厂房买设备,着手针织品加工,并创立品牌

  当时,武汉服装生产企业已有2000多家,汉派服装声名鹊起,没有人能想到专做内衣的“爱帝”,会成为最早走向全国和世界的汉产名牌之一。

  只有胡爱娣和她的团队很清楚,“爱帝”从诞生之日起,视消费者为上帝,企业要爱上帝,而做到这一点最根本就是确保产品质量。

  2000年前后,纺织行业竞争惨烈,武汉同行纷纷改旗易帜,要么出走,要么贴牌,要么转行。爱帝继续埋头苦干,引进德国、意大利、日本等国家最先进的服装生产设备,建成在中部地区国际上最先进的成衣生产基地。

  有个细节成为爱帝严谨作风的佐证。副总经理李辉的办公室里有根断为四截的缝衣针,他说,“这是德国人给我们上的第一课。德国人总要把断掉的缝衣针找到,哪怕是断成四截,然后拼在一起,用胶布贴好,注明什么时候断的,是哪个机子上断的,谁操作的,以防止针头留在衣服里。”

  又是仅仅过了四年,2004年9月1日,爱帝捧回武汉服装行业第一个“中国名牌”。从这天起,爱帝立志“不仅要做中国的爱帝,还要做世界的爱帝”。

  紧接着,爱帝投入数千万元提升科技含量,拿到欧盟通行证。与此同时,爱帝收获了一连串“第一”:成立全国第一个针织服装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制定全国第一个生态针织品企业标准,中部地区服装企业第一个通过国际生态标签认证……

  战略

  推动服装区域品牌勃兴

  胡爱娣没有丝毫松懈,她深知品牌和渠道才是企业最大的资源。

  胡爱娣坦言,真的没有捷径可走,只有加强技术改造和自主品牌建设,才能为企业提供最重要的内需、外贸支撑体系和内生动力。

  作为武汉纺织服装产业中的一员,胡爱娣一直推动着服装产业联盟、区域品牌勃兴。2009年,组建了中部地区的第一个针织产业产学研技术创新联盟。

  省工商联人士说,全省民营企业座谈会一年一次,每一年胡爱娣都积极参加,每一年她谈到的都是行业发展。

  胡爱娣很赞同一位行业前辈的观点——纺织服装领域绝大多数都是民营企业,要把所有的企业结合起来打造区域品牌。区域品牌一旦打造成功,所有的服装企业都受益。

  事实上,1996年中国国际服博会上,正是10多家武汉服装企业联手出击,让汉派服装一炮打响。无奈好景不长,在配套跟不上、抄袭之风、创新能力不足等因素下,汉派服装风光不再。

  可喜的是,眼下,汉派服装正重拾辉煌。数据显示,去年武汉1600余家服装企业,共销售135亿余元,同比增长10%以上;在中国服装百强企业排名榜上,太和、红人等五家企业继续领跑。同时,品牌自营店开进二三线城市。

  爱帝给我们带来的精彩或许刚刚开始,汉派服装的“第二春”也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