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全国纺织服装企业免费注册推广
棉纱价格 棉花 棉纱  氨纶 越南 纺织 棉花价格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行业资讯 > 国内新闻
江苏纺织在调整中提升
时间:2010-11-18 09:12:45  来源:中国纺织报  共有条评论


  在“十一五”临近收官之际,江苏纺织业呈现出良好态势:效率进一步提高、品牌影响力不断加大、创新能力稳步增强、可持续发展措施更加得力、产品附加值有力提升。这正是江苏由纺织大省向纺织强省迈进的标志。

  江苏纺织在调整中提升

  □ 本报记者 王翔

  “‘十一五’是江苏纺织业发展的重要时期,尽管经受了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江苏纺织仍保持了较大增幅。2009年,江苏纺织业销售收入达8329亿元,今年有望突破万亿元大关。呢绒、纱、丝、丝织品、化学纤维、布和服装等的产销量在全国名列前茅。江苏纺织业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等方面迈出了坚实的步伐。”江苏省纺织工业协会会长谢明说。

  生产效率大幅提高

  今年1~8月,江苏纺织全行业完成工业总产值6730.5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1.5%,增幅低于全国25.62%的平均水平;利润达272.3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58.25%,高于全国52.42%的平均水平。“我们的产量增幅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效益增幅却高于全国水平,之所以出现这样的情况,是因为生产效率的有力提高和产品质量的有效提升。”谢明介绍道。

  谢明认为,纺织服装业具有制造业和都市产业两大属性,制造业属性决定了产业必须追逐竞争力的最大化,而都市产业属性则决定了产业时尚化、品牌化的趋势。“十一五”以来,江苏纺织服装业一直围绕这两大属性进行调整,不断加大企业在技术、成本、效率等方面的竞争优势,而这正是应对原料成本、劳动力成本、能源成本上升的有效途径。

  现在,江苏纺织业界涌现出一批效率优先的排头兵。他们通过引进先进设备、加强技术改造和技术管理、强化基础管理等方式提高生产效率。江苏联发独创的“一线职工岗位创新、厂部研发中心工艺和产品创新、企业与高校的产学研创新”的三级科技创新体系,在大幅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同时,带动产品利润率不断增长;恒力集团先后从德国引进熔体直纺全套设备和高速加弹机,生产出的产品价格是常规产品的4~5倍,备受市场青睐;盛虹化纤二期40万吨熔体直纺超细纤维生产项目的成功投产,使盛虹熔体直纺聚合能力达到60万吨,企业占领了超细纤维生产领域的制高点,成为同行业中的领头羊。

  品牌影响力不断扩大

  “纺织服装业的都市产业属性决定了其时尚化和品牌化的趋势。”谢明说,“令人欣慰的是,近年来江苏纺织服装行业品牌影响力进一步扩大,不少企业从生产制造商转型为品牌运营商。”目前江苏已拥有一批有一定知名度的品牌,如波司登、阳光、海澜之家、红豆、雅鹿、堂皇、AB等等。

  波司登是实施“四季化”战略转型的典型,他们走横向延伸的道路,从羽绒服到男装再到女装一一延伸。以面料驰名于纺织服装行业的阳光集团目前形成了高档男西服VENETIA(威尼帝)、高级男女职业装POMPEI(庞贝)以及商务休闲男女装阳光时尚三大服装品牌并驾齐驱的格局。海澜之家的市场渠道布局更引人瞩目,遍布各级城市乃至乡镇的海澜之家连锁加盟店,让其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品牌渠道运营商。今年海澜集团正式推出了户外休闲品牌——爱居兔,力图打破消费者对海澜之家正装居多的印象,在户外运动服装市场打造一片新天地。

  创新能力稳步增强

  “十一五”期间,江苏纺织企业的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特别在新纤维、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的创新上取得了突出成就。

  今年5月,由鹰游纺机自主研发的碳纤维生产线和神鹰碳纤维项目通过国家级验收,标志着我国碳纤维生产已成功实现国产化和产业化。不久前,江苏联发纺织股份有限公司建立了国际一流的染整研究中心,这是江苏纺织企业争相建设创新研发中心、强化创新的一个缩影。恒力集团“超细旦涤纶低弹丝”、“涤纶牵伸丝”被认定为国家高新技术产品,自主研发的吸湿排汗功能性纤维填补了国内高端服装差别化原料的空白。江苏华亚化纤有限公司总投资16.8亿元的年产30万吨熔体直纺FDY差别化纤维项目被列入国家重点产业振兴技术改造项目。

  装备方面,常州已经形成针织经编设备产业基地,产品与国际水平接近,价格则远低于进口设备,在国内拥有话语权和定价权。江苏雪亮电器机械有限公司被江苏省科技厅批准为江苏省自动横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其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SXC全自动无极选针电脑针织横机吸引了行业普遍关注。

  可持续发展措施更加得力

  “节能环保不仅是经济责任,更是社会责任,我们将坚决地贯彻国际节能减排的相关政策。”这是江苏企业家的决心。

  2007年8月无锡市启动了关闭“五小”和“三高两低”企业的专项行动,不到两年全市关闭“五小”和“三高两低”企业1421家。2008年无锡市内244家印染、化工等行业的重点企业完成提标升级。目前,在江苏特别是太湖流域,一些传统纺织印染基地已形成完整产业链,印染企业迁入工业园,初步实现了产业布局的优化,为印染废水的集中处理创造了基础条件。

  谢明表示,调整结构、转变增长方式将是江苏纺织业今后相当长时期内的工作重点。展望未来,企业要更加注重效率和软实力的提高,真正做到效率优先。而作为消费品行业,江苏纺织服装将更加重视品牌战略、市场渠道的建立,突出产业集群,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结合更紧密,企业社会责任更凸显。

  结束语:“十一五”期间,我国纺织行业获得快速发展,全行业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下不懈奋斗,在转变和调整中大步向前。本报将这些值得纪念的成绩辑录于此,以史鉴今,展望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