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全国纺织服装企业免费注册推广
棉纱价格 棉花 棉纱  氨纶 越南 纺织 棉花价格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行业资讯 > 国内新闻
超仿棉“被提升”
时间:2011-03-08 11:48:50  来源:中国纺织报  共有条评论


  未来,棉制品就意味着高档品甚至奢侈品;在地缘危机的刺激下,国际油价有可能涨至200美元/桶……这些看似“危言耸听”的话却揭示出一个现状:资源日益趋紧,高成本困扰将成为一种常态。

  当棉花现货、期货价格屡创新高时,人们再次将目光转向了化纤行业。而这一次,不仅仅因为在价差作用下,化纤中的涤纶短纤、粘胶短纤棉花具有相互替代作用,更因为业内希望找到一种长期途径,既能弥补日益紧缺的棉花资源,又能满足消费者的“棉花”情结。由此,化纤“超仿棉”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超仿棉”热潮

  顾名思义,“超仿棉”是指既与棉花相仿,又要超过棉花。简单地说,“超仿棉”纤维既要具有棉花吸湿排汗、穿着舒适等特性,还要具备耐磨、高强度等优点,甚至要根据需求添加抗紫外线、阻燃、抗菌等功能性。当然,现阶段最好价格要低于棉花

  化纤仿天然纤维早已不是新鲜的事情。多少年来,化纤仿毛、麻、丝的产品层出不穷。时至今日,雪纺纱是化纤仿丝绸的杰作,人造毛皮是腈纶仿毛的典型代表。而且,化纤仿真已经从仿、高仿阶段,逐步过渡到超仿真阶段。

  然而,化纤仿棉一直没有得到更大范围的普及。业内人士分析认为,这是由行业发展的阶段决定的。化纤仿真产品得到大范围应用的前提,一是具有天然纤维的特性但价格相对便宜;二是被仿的天然纤维属于紧缺资源,需要弥补产品。以往,化纤仿棉并不具备这两个条件。但是,在“高成本”时代的倒逼下,“超仿棉”成为整个纺织行业迫切的心愿。中国纺织工业协会会长杜钰洲在近日召开的针织工业协会理事会上就指出:“针对棉花稀缺的情况,化纤可以发展超仿棉,达到棉花的性能并超越之。而棉花等天然纤维则主要发展中高档产品,甚至奢侈品。”

  事实上,日本早在20多年前就对超仿棉化纤纺织品进行了系统研究,并具备了成熟的工艺技术,国内则从2005年开始逐渐发展,近两年达到一个新阶段。

  2010年,中国纺织科学研究院承担了国家科技部的重大科技支撑项目——超仿棉合成纤维及其纺织品产业化技术开发,与中国化纤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内的企业共同进行研发推广。该项目计划建立或改造超仿棉聚酯纤维纺丝示范线4条、聚酯连续聚合示范线2条、PTA过程强化示范线1条、纺织、染整、织物生产示范线8条。通过技术成果的示范和推广,推动超仿棉聚酯纤维及其产品的产业化。

  现阶段,超仿棉的技术难点在于,仿真产品在手感、回潮率等方面与棉花仍有差距,尤其是聚酯长丝仿棉难度更大。这些直接关系到消费者舒适度的指标如果难以达到,超仿棉的扩大应用就存在问题。在去年举办的功能性家纺论坛上,在近期召开的针织协会理事会上,化纤、棉纺等原料行业的代表,都曾与下游一起,共同探讨超仿棉的开发难点与趋势。

  纺科院承担的超仿棉项目,目前攻关的超仿棉聚酯品种主要分为高亲水、亲水细旦和易染色三类。这三类长丝和短纤维产品的开发,基本涵盖了实现超仿棉的关键共性技术。除了纤维功能的开发,超仿棉聚酯产业化技术开发的重点还在于,在工业化连续聚合纺丝装置上,通过高比例改性组分的稳定添加、可控聚合,实现高功能聚酯纤维的产业化。如果顺利推进,超仿棉技术攻关和推广应用有望替代百万吨棉花,能够有效缓解纺织产业对棉纤维的需求,同时促进聚酯涤纶行业的结构调整和产品升级。

  然而,另一个问题还在时刻警醒着化纤行业,那就是石油资源的日益枯竭。

  生物质“血液”

  在地缘危机的影响下,近期国际原油期货价格顺势上涨,已突破110美元/桶大关。200美元/桶的原油价格或许只是一个笑话,但石油资源的日益枯竭却是不争的事实。

  涤纶、锦纶、氨纶、腈纶、维纶等人们熟悉的“几大纶”,占据化纤总量的近90%,但这些产品的原料全都来自石油。化纤中量大面广的、得到成熟应用的可再生品种,目前只有粘胶纤维。

  在去年6月山东济南召开的第四届中国生物产业大会上,中国化纤协会联合有关单位首次参与其中,成功举办了“生物质纤维及生化原料”论坛暨“化纤行业生物产业发展”专题展览。此次会议的重要意义在于,既让业内明确了发展生物质纤维的决心与途径,也让外界了解到,生物产业不仅仅是生物医药、生物能源的天下,还应当包括生物质纤维材料。

  据记者了解,今年6月在深圳召开的第五届生物产业大会将出现更多化纤企业的身影,生物质纤维及生化原料产业,也将被放在更高角度、更宽范围、更深层次上进行探讨。

  人们再次认识到,化纤不只与石油挂钩,它还与农业、林业、渔业等息息相关。山东、浙江发展海洋经济,同样为发展生物质纤维创造了条件。

  根据中国化纤协会的统计预测,在世界生物质再生纤维资源中,再生纤维素纤维资源(如农作物秸秆、树木等)约550亿吨;再生多糖纤维中的甲壳素-壳聚糖纤维资源(如海洋贝类、甲壳等)量约为100亿吨,海藻纤维资源量约130亿~150亿吨;蛋白纤维资源量约5000亿吨。这些丰富的资源亟待有针对性的合理开发、应用。

  总体上看,行业目前对竹资源的开发应用最有成效,在天竹纤维产业联盟的努力下,竹浆纤维已经作为一种新型环保原料,在内衣、袜子、毛巾、床上用品等亲肤产品上得到了广泛应用;在麻浆纤维方面的典型是山东海龙的“圣麻”纤维;甲壳素纤维、海藻纤维也不断取得新的进展,但目前还未实现规模化生产。

  根据规划,“十二五”生物质纤维及生化原料一要注重发展总量,生物质再生纤维由当前的180万吨发展到352万吨,生物质合成纤维从当前的3.5万吨发展到21万吨,生化原料中的生物基乙二醇由6万吨发展到30万吨;二要注重发展技术及产品目标、产业结构目标,包括“5项基础研究课题+6项产业化及应用研发项目+5项推广应用技术”。

  技术革新“巨浪”

  中国化纤协会会长端小平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高成本时代”要开发新型资源,要提高附加值扩大应用范围,但最首要的,是要抓住能够对行业产生重大影响和革新的新技术。这些技术在节能降耗、清洁生产上的巨大作用,对于应对“高成本”时代的挑战极具价值。比如在行业内大范围推广的江苏盛虹集团侧吹改环吹技术,徐州斯尔克的一步法异收缩PET混纤复合丝,浙江古纤道开发的液相增粘熔体直纺工艺,等等。

  另一方面,技术革新使聚酯纤维这一传统的石油衍生品拥有了生物特征。自长春大成集团利用玉米为原料,成功开拓世界上第三条以玉米为资源生产生物基二元醇的工业化路线后,聚酯行业的生化革命正在展开。海天集团与长春大成展开合作,利用生物基乙二醇替代传统石油基乙二醇,制得具有优异性能的新型聚酯PDT,并以Socorna作为PDT纤维、纱线和纺织品的商品名称。

  近日,记者致电海天集团相关人士,得知Socorna产品推广十分顺利,尤其在近期高原料价格的刺激下,下游对于这种生物基聚酯产品的接受程度更高。目前大成集团正在建设1万吨/年的PDT聚合装置,并计划在明年推出利用玉米秸秆生产生物基二元醇的第二代技术。

  技术与工艺革新,还发生在粘胶纤维行业。这个典型的循环经济产业,也面临着资源、环境的双重压力。在西方发达国家,传统工艺的粘胶纤维生产正逐步减少。为了让粘胶纤维这棵“老树”再开“新花”,业内正在研究利用生化技术代替化学方法提取纤维素,大幅提高α纤维素的转化率,从而提高生产效率,并有效地解决粘胶纤维生产过程中的环保问题。上海纺织集团研发生产的Lyocell纤维、中国纺织科学研究院与新乡化纤合作的新型溶剂法纤维素纤维等,都是对传统粘胶工艺的革新,但形成经济效益尚须时日。

  在“高成本”时代,化纤行业值得庆幸的一件事是,化纤应用已不仅仅局限于纺织服装,还与交通、运输、医疗、能源、航空航天、农业等诸多领域密切相关,产业用纺织品90%以上使用化纤作为原料。这就意味着,化纤产品能够通过扩大应用、提高附加值来减少成本压力,获得新的发展机遇。根据化纤协会对“十一五”的分析总结以及未来纺织业发展和对中国宏观经济走势的基本判断,“十二五”期间化纤行业还有1300万吨左右的增长空间。

  烟台氨纶等不少企业新增或改造氨纶生产线,将氨纶优良的性能应用于医疗卫生用品;涤纶工业丝早就被用于生产轮胎骨架材料,山东海龙博莱特又在此基础上开发了芳纶复合帘子布,具有更优异的综合性能;上海石化腈纶厂突破应用藩篱,在国内首家将腈纶用在户外用品上……

  诚然,“高棉价时代”的确为化纤行业创造了新的机遇,但化纤行业同时面临的“高成本”制约,还需要多方化解。值得欣慰的是,行业已经找到了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