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记者:大家对这个房子满意吗?
章新利:房子(女方家)没说什么其它话,也就是马马虎虎。
解说:在章新利和爸爸两个人打工盖起来的小楼里,最好的一层留给了小两口。
记者:这家具是谁买的?
章新利:家具是昨天我买的。
记者:王娟你家陪嫁的什么?
王娟:我家,这个空调,还有就是这个电视,还有那个洗衣机。
记者:这些陪嫁花了多少钱?
王娟:三万多。
记者:刚一结婚就这么好的房子。
章新利:农村都是先把房子盖好再能结婚,如果你没有房子谁嫁给你。
记者:那如果他没有房子你会嫁给他吗?
王娟:肯定不嫁,不会,必须有房子。
解说:在村里,很多外出打工的年轻人都选择和同乡甚至同村人结婚,章新利和王娟也觉得这样的婚姻更为现实和稳妥,而这无疑加强了他们与家乡的联系。就在他们俩筹备婚事期间,村干部主动找上门,动员他们留在当地就业。
记者:都跟你们说什么了?
章新利:就是比如说,你们又是做手艺的,做服装的,特别是服装这块,好像去年(工钱)涨了不少,就是说好多企业都过来,他就说这个厂子从哪里过来的,它有什么好处,就是说你可以参考一下。
记者:你有没有动心去看一看?
章新利:说没动心也是假,她妈都去过一次了,外面如果跟家里一样,那肯定都是选择在家里做,(上下班)来回也近,照顾家里也方便,就是每个人都想这样。
解说:这天下午,章新利和王娟姐弟俩,来到离县城不远的这家服装厂。
记者:怎么样心里?你们刚刚看了这一圈什么感觉?
章新利:整体福利上来看感觉还可以,我目前想向技术上面先发展,因为在大厂里面对技术可能它要求严,它只是单面性的、不全面,就是它(只)培养你为它所用。
记者:其实你的心思就是说,还不安于就做一个普通的操作工,是这样吗?
章新利:可以这么讲,那竞争很大的,就是你一定要超越他,那这种超越真的要实力。
解说:参观完工厂,章新利坚定了要回到苏州去学技术的决心,而王娟的弟弟则看中了这里年轻人多的氛围。王娟更希望一家人都能在一起工作,以便相互照应。三个年轻人各有各的想法,各有各的期待。
记者:像这三个年轻人,然后您还会给他们打电话吗?
黄桂华:我会给他们打电话,我还要做他们工作,让他们来。我有时候还开着车子,到人家工人那里,亲自去请他们。
解说:章新利也好,王娟也好,这一代工人跟他们的父辈已经截然不同,他们对自己乃至工作的要求并不是挣钱养家这么简单,而当地的工厂也在考虑如何提高产能,增加竞争力。那么工人的回归,工厂的迁入又会给这里带来什么呢?请继续收看《新闻调查》。
解说:这里是枞阳县城的招聘大厅,每周一次的招聘会正在进行中。
同期:你好,你这是干嘛呢?
同期:在招工,招工啊。
同期:这是往这贴这个招聘启事啊,你是厂方的吗?
同期:对,我们就负责招聘的,在公司就分管人力资源这块。
同期:今天里面不是有招聘会,你怎么没参加?
同期:参加了,我们已经安排人在里面参加,已经有人在里面。
同期:我看你这个招收的工人可够多的,这个流水线的普通工人要招一千人,能行吗?
同期:现在招工有一定困难,原来这个年龄到35周岁,现在已经放宽到45周岁。
解说:李田华是枞阳县招商局局长,但是若干年前,他曾在负责劳动力输出的部门工作。
李田华(枞阳县招商局局长):我就当时主要的工作就是搞劳务输出,那个时候它因为选择余地更大一点,劳动力资源丰富,不记得是哪一家(企业)招一个服务员,招服务员,招得不多,好像是80名,组织报名,排队排了将近一公里。
记者:那是哪一年的事?
李田华:1988年。那时候那么多人报名,就是工作不好找,特别不好找。
记者:那您感觉到的什么时候发生了变化呢?
李田华:就是九几年民工潮,现在变成民工荒,这个变化很大。
解说:春节过后再招工或许不是个好主意,但各个企业在努力应对。
同期:有人在这登记吗现在?
同期:暂时还没有。
同期:因为我们还有新工厂还有需要,现在我们这都是之前招的工人。
同期:大概什么时候开工?
同期:差不多情况下应该是年底。
同期:年底开工现在就开始招人?
同期:从目前这个情况到现在没有人来登记。
同期:你自己乐观吗?
同期:这个有点着急。
解说:即便是在枞阳这个劳动力输出大县,企业招工也需要花费一番心思。2010年1月,国务院正式批复《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小小的枞阳县也成为承接长三角实施产业转移的城市之一,未来将有更多的沿海地区的工厂迁入这里。
记者:那据您的预计,像这个园区大概基本建成?
李田华:要有一点规模,没有五年不行。
记者:什么样的产业急于要转移?
李田华:你像那个传统的劳动密集型的,这个土地占地比较大的,它要急于转移,你像这个资金密集型的和技术型的,它目前也有,但是量少得多。
记者:现在比如说在引进企业的过程当中,有没有会考虑这个上下游产业链的分布?
李田华:这个现在考虑过了,但是现在做不到。毕竟我们现在还是,刚刚起步的发展阶段,我们更迫切地需要企业来投资。
记者:就目前如果要要求,在这个产业要高端是不是有困难?
李田华:不现实,这门槛只能是逐步在提高这个门槛,但是原则问题不能丢,环境问题不能丢。
3/4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 ·深企女装“百图”“曼娅奴”“丽莱” 03-19
- ·70个韩国品牌抱团落户常熟“捞品城” 03-19
- ·福建服装企业寻突破:鞋服一体是出路 03-19
- ·解析:服装风格艺术在上海与香港市场 03-19
- ·追本朔源 再谈公共纺织品的卫生之痛 03-19
- ·土耳其国际纺织机械展将于4月举办 03-19
- ·低价服装+假吊牌冒充名牌 造假者被罚 03-19
- ·义乌市自营进出口稳步增长 服装及衣着 03-19
- ·8家服装企业豪赌IPO 03-19
- ·2012年3月5日至11日柯桥纺织价格指数 03-19
- ·未来十年中国将致力从纺织大国到强国 03-19
- ·福建石狮印染业主导纺织品国标话语权 03-19
- ·越南国内服装市场中国货被越南泰国产 03-19
- ·越南纺织服装产业出口成长率不断上升 0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