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全国纺织服装企业免费注册推广
有机 棉纱价格 棉花  棉纱 氨纶 环保 越南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行业资讯 > 纺织环保
从外部性原理谈纺织废料循环再利用
时间:2012-11-13 11:44:05  来源:中国纤检杂志  共有条评论


  当前,世界各国经济发展中同时面临着资源危机和环境污染两个大难题。以纺织工业为例,世界纺织工业一方面随着人口的日渐增多而突出表现为原材料紧缺与价格大幅上扬;另一方面,大量的纺织废料,包括生产过程中的下脚料、边角料、废纱废丝、碎料布片以及日常生活中的废旧衣物和其它废弃纺织品或被焚烧,或被填埋,既浪费资源又造成环境污染。因此如何通过对纺织废料的回收、开发和再利用,在解决纺织资源短缺危机的同时,实现环境污染最小化,是人们共同关心的问题。

  纺织废料再利用现状

  近年来,我国纺织废料的回收利用事业发展迅速。以浙江苍南为例,每年处理的纺织废料达几十万吨,业已成为全国闻名的纺织废料回收利用基地。这些纺织废料经漂白褪色、开松生产成为再加工纤维,并以此为原料再加工成纤维制品即为再加工纤维制品。再加工纤维及其制品被广泛应用于家具装饰、服装、家纺、玩具和汽车工业等各个行业领域。

  但是,由于我国纺织废料再加工技术比较落后,准入门槛很低,纺织废料在回收利用的同时,也对周围环境和从业人员的身体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危害。纺织废料再加工造成的危害主要出现在以下二个环节:一是纺织废料在开松过程中产生大量粉尘,不仅仅危害人体健康,而且对周边的农作物产生影响;二是纺织废料在漂白褪色过程中使用了大量的次氯酸纳溶液和硫酸,这些化学物品不经任何处理直接排入大气、河道、农田,严重危害周围环境。以浙江省苍南县为例,纺织废料再加工已有近百年历史,目前从业人员达20万,其中90%以上为无证无照的个体加工点,漂白褪色池最多时达4500多个,分布在宜山、龙港等9个乡镇120多个村庄,加工户们将从浙江、广东、江苏、山东等地服装厂、玩具厂收购的废布角料倒入褪色池中,用次氯酸钠和硫酸浸泡褪色,每年向河道、农田排放600万吨以上含有毒有害物质的废水。次氯酸钠溶液作为褪色药水,其主要原料液氯属高危剧毒物品,这些褪色药水首先在水中会产生化学反应,生成氯气后挥发出来造成空气污染。氯气是一种有毒的致命气体,浓度达到一定程度就可以夺人性命。其次,这些褪色药水流入河道当中,会和河中的有机化合物进行化学反应,产生各种氯代有机化合物,这些氯代有机化合物具有很高的毒性,可以致癌、致细胞畸形、致基因突变。由于褪色药水本身就是很强的氧化物,所以它可致使水中生物死亡,造成的生态破坏极其严重。

  纺织废料再利用的外部性分析

  英国经济学家庇古曾指出,外部性可看做是商品的社会成本与私人成本之差,即经济主体在生产或消费活动中对他人和社会造成的非市场化影响。根据影响的好坏,外部性可分为正外部性(外部经济性)和负外部性(外部不经济性)。当市场主体的行为引起的收益不能全部由自己获得时,就会产生外部正效应,即正外部性(外部经济性);当市场主体的行为引起的成本不完全由自己承担时,就会产生负外部效应,即负外部性(外部不经济性)。如环境保护、资源再利用等活动均能产生正外部性,而环境污染、浪费资源等活动将产生负外部性。虽然外部性问题在经济生活中普遍存在,但市场机制本身无法消除外部性。日本经济学家植草益在《微观规制经济学》中指出,如果经济运行中存在诸如垄断、不完全竞争、信息不对称和外部性等市场失灵问题,政府干预便具有潜在的可能性。就纺织废料再加工体系而言,同样具有外部性。正是这种外部性以及对它研究的漠视才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当今纺织废料循环再利用的困境。

  图1纺织废料再加工社会环境影响图

图1

  一般来说,纺织废料循环再加工体系的流程如下所示:

  图2纺织废料循环再加工体系的流程

图2

  图l、图2中均包含三个行为主体,即纺织品生产商、回收再加工企业、消费者(个人或团体)。三个行为主体有以下作为:1)纺织品生产商在生产纺织品(包括纱线、面料服装等)过程中所产生的边角料等废料可能通过以下方式处理:一是直接扔掉。这种方式因无需治理成本,符合企业利益最大化目标,但是直接扔掉将造成环境污染,尤其是化学纤维制成品难以降解,给社会带来经济损失。二是对纺织废料回收再利用。该方式需要投入大量的人、财、物等,致使企业成本增加,利润下降,且再利用过程中还会产生二次污染,控污成本很大。三是定期卖给纺织废料回收再加工企业,即免去排污的成本投入,还可以获得一定的收益。2)消费者在处理其过时或破旧的纺织品时可能采取以下方式:一是直接丢弃;二是卖给游街穿巷的小贩;三是被生产商或者处理企业回收。3)回收再加工企业在处理纺织废料时有以下方式:一是回收利用(全面回收);二是简易回收(仅回收价值高的部分)。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