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阿克苏  纺织  生态  染料  人民币  皮棉  服装定制  盛泽  卢比  美棉  降税  环保  化纤  服装  丝路柯桥  染费  缅甸  中俄  棉纱  不染色 

国内外棉花价差逐渐拉大纺织贸易求变局

   日期:2018-12-06     评论:0    

棉花价差不断拉大纺织企业如何过关?

两年前,居高不下的棉价让纺织企业苦不堪言;一年前,“跌跌不休”的棉价让纺织企业无所适从;今年,近5000元/吨的国内外棉花价差又让它们面临生死大考。纺织冷暖,总绕不开棉价,为何棉价一波动,纺织企业就受伤?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数据显示,今年以来,国内外棉花价差逐渐拉大,截至目前,每吨价差最高时已达5000元。一方面,价差不断拉大,使得国内棉花消费企业更愿意选择进口棉及棉纱做原料,国产棉除了进入国储库以外,市场实际销售情况并不乐观,上游棉花生产因此受到影响。另一方面,受进口配额调控限制,很多棉纺企业其实采购不到进口棉,部分企业主要以国产棉为原料,这就造成了高原料成本与低产品售价之间的倒挂,并直接导致棉企亏损,最终使棉市下游需求萎缩加剧。

影响到底多大,棉纺企业的反应最为直接和强烈。目前,中国棉纺协会跟踪的棉纺织企业亏损面达到40%。国内一家棉纺厂的负责人直言,棉花原料的采购现已占到企业成本的70%,再加上价格波动不休,毛利仅为3%至4%,企业已经承受不起。国产棉用不起、进口棉买不到,正逼迫一些企业另谋出路,选择去其他国家投资建厂。

棉价差拉大,非棉纺织企业是否可以独善其身?现实的情况是,尽管由于价格和技术发展的优势,涤纶短纤和粘胶短纤已开始部分取代棉花,但最近的行情却显示,全部使用棉花为原料的纯棉纺织企业几乎都处于亏损状态;同时使用棉花和化纤的混合纺织企业,处在微亏和微利之间;不使用棉花、全部使用化纤的新型的纤维企业有一定盈利,但盈利程度却较前几年大幅下降。

记者采访到一位地方棉花协会负责人,他的话道破了缘由:国际市场低迷和纺织企业的成本高企,是棉纺织行业进入“寒冬”的主因。尤其在纺织企业的成本中,棉花占70%,棉花价格某种程度上决定了纺织企业的生死。而受棉花配额管理、收储管理的影响,中国纺织企业在国际竞争中要承担一吨棉花几千元的价差,这就是我国纺织制造水平并不低,现在却普遍亏损的原因所在。

发展多年的纺织业,果真经不起棉价一击?如何破解这种困局?

行业专家认为,突破原料瓶颈,确保平稳发展,行业调整升级已到了不可回避的地步。尤其是处于制造环节的众多中小企业,利润薄,集中度低,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弱,最易受原材料价格波动影响。现在来看,这些企业不仅要密切关注棉价行情,还要重视纤维原料结构的调整,比如在接单棉纺生意的同时,加快替代性原料的开发和使用,改变企业单单“围着棉花转”的局面。

此外,通过品牌建设提高产品附加值,从而化解原材料成本压力也是良策。在近日50多家国内纺织服装上市公司发布的中报预警中,品牌服装特别是男装却仍保持增速稳健,七匹狼等个别企业预估净利的最高增幅达50%。不难看出,相比于纺织业的业绩下滑,品牌服装上市公司业绩增长态势依然较好。就品牌服装而言,成本早已不是衡量价格的主要标准。做品牌的毛利率相对高,提价空间也更大,不少企业正是在尴尬和困难中被逼做起了自主品牌,才能从容应对原料价格波动的掣肘。未来,棉价依然有着较大不确定性,纺织业基本面好转也仍需时日,对此,纺织企业需着眼长远,主动调整,加快转型升级步伐,最大可能地规避原料价格波动带来的风险。

 
 
更多>同类纺织资讯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纺织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我们的服务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隐私  |  付款方式  |  404页面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粤ICP备100843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