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阿克苏  纺织  生态  染料  人民币  皮棉  服装定制  盛泽  卢比  美棉  降税  环保  化纤  服装  丝路柯桥  染费  缅甸  中俄  棉纱  不染色 

借道“集合店” 港服装品牌抢占内地

   日期:2018-12-10     评论:0    

越来越多的海外及香港本土服装品牌开始以“集合店”的形式出现在内地市场上,开店的速度让人觉得这个市场有些“疯狂”。

香港金蛋集团旗下勇俊控股(handsome hero)首席执行官沈嘉奕告诉《第一财经日报》,未来9个月,他们将投入1000万美元在内地开设150家店,其中多品牌集合店“hh”100家以上,而在两年前,其店铺数量还不到30家。

“内地的市场需求非常多元化,而对于香港或者海外品牌来说,快速打开内地市场的最好方式就是进入集合店。他们负责品牌设计,我们负责市场推广。”沈嘉奕认为,香港服装业与内地打交道30多年,熟悉内地的流通环境、品位需求、城市文化等,这是香港品牌集合店最重要的优势。

但在4年前进驻内地市场的时候,他并不这么想。

当时勇俊控股还在以男装品牌silvo经营单一品牌店,他们看准的是内地消费者对高端男装的需求。“我们觉得这是一个亟待开发的市场。”但事实上市场并没有像预期想的那么好。2008年,一线城市的铺租已经开始飞涨,对于刚刚进入的新品牌,维持经营意味着要不停地撒钱。“北京和上海市好看不好吃,因为一条街道上就有10到20个服装品牌,选择多消费者做决定就慢。”沈嘉奕当即做了一个决定,要赚钱,必须要开拓二三线城市。

同时作为西班牙服饰商mango在浙江省的特许经营商,以及意大利男士品牌byblos在内地的代理商,沈嘉奕在二三线市场的开拓上充分利用了代理商的优势,但代理“大品牌”始终不是保持高利润最好的方式,他希望想个办法把利润提高。

2009年,勇俊控股转变经营策略,将单一品牌店逐步改为多品牌店,名为“hh”,专门代理海外二三线男女服饰品牌和香港本土品牌,“一个单一品牌要连续成功经营十年、十五年可能不是很容易,但是我们是一个多品牌的集合店,调整的空间要大得多。”沈嘉奕表示,在许多零售业态因为单店利润过低而不得不关门大吉的时候,他可以通过调整店内的品牌而达到售卖的最佳效果。

事实上,尝试品牌集合店形式的香港企业早有i.t,在其各家店铺出售的超过300个品牌,横跨各种层次、各种风格。从大胆而戏剧化的alexander mcqueen到极简的jil sander,从民族碎花风的as know as到摇滚的april 77,从高级成衣dior homme到荷兰小众品牌humanoid,有十几万元一件的皮草,也有几百元的tee。

和i.t不同的是,沈嘉奕希望“hh”的店铺面积要小,要适合在百货公司做专柜。沈嘉奕对记者表示,今年会增加最多100家“hh”店,主攻中高档市场,主销男、女、童装、珠宝、手袋及鞋子6个系列产品,超过50%货源来自欧洲,其余来自日本、韩国、美国及香港等地。

由香港本土设计师组成的玛拿丹宁专卖店也看好集合店的形式,这家店铺中,集合着女装、男装、中年绅士3个系列不同风格的牛仔装。玛拿丹宁6年前在香港开设首家专卖店即受到了不同年龄层次的牛仔爱好者的欢迎。设计师玛德希望能“集体进驻北京”。在他看来,能够打开内地市场才是成功的标志。

“集合店的出现省去了个别品牌在注册、物流、店面设计等方面的繁复工作,节约了产品进入市场的时间和成本。”广东省服装行业协会负责人表示,香港时尚品牌种类繁多,设计师的国际化程度较高。但以“小而精”为特色的香港时尚品牌,在内地高端市场上难与欧美品牌竞争。以参加集合店的方式进驻内地市场是一条捷径。

 
 
更多>同类纺织资讯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纺织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我们的服务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隐私  |  付款方式  |  404页面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粤ICP备10084311号